刘禹锡写下一首秋词,短短28个字,告诉你,他为什么就能被称为“诗豪”? 2024-06-18 05:37:39 作者:三罕 来源:古诗词文苑(ID:songciba)朗州小道上,刘禹锡慢慢悠悠地骑着一只毛驴,驴背上还挂着两个破旧包袱。此时已是深秋了,秋风瑟瑟,小道两旁的树叶早已凋零殆尽。路上也无其他同伴,似乎显得格外孤凉。这时天空上飞过一只落单的白鹤,白鹤发出寻找伙伴的哀号声,声音凄厉。恰巧被诗人刘禹锡捕捉到了这一幕,于是一首不一样的《秋词》诞生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能在这般孤寂的场景下,写出如此激昂奋发的诗,我想也只有刘禹锡了。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自古英雄出少年刘禹锡十九岁游学,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两年后又登吏部取士科,连中三元。虽然说唐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但每次只录取二三十人,极少达到三位数,难度比现在考清华北大还大。能考中进士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孟郊在四十六岁时得中进士,非常得意,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白居易二十八岁进士及第,也忍不住写诗自夸:“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对比下来,二十一岁金榜题名的刘禹锡,不可谓不是少年成名。2大丈夫自当治国安民二十四岁时刘禹锡被受太子校书,后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薄,不久迁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虽然级别很低,但是具有上监宰相,下监地方各级官吏的权利,刘禹锡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准备大展身手。他倡议实行举报制度,设立缿筩,用来监督昏庸的官员,奖励揭发检举违法乱纪的人,打击社会黑暗势力,严惩欺下瞒上的人。 公元832年,刘禹锡赴任苏州刺史,这里前一年发生大水灾,给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刚到任的刘禹锡立即察视灾情,赈恤灾民。苏州在中唐时,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发生了灾害,朝廷以为这里一向很富裕,不需要赈灾,可以自救。但事实情况并不是如此,这一场灾害让苏州百姓猝不及防,除了少数几家极为富庶的以外,其余百姓都面临着饥荒。了解实情后,刘禹锡立马上报朝廷,想方设法的取得朝廷赐米赈灾的敕令。从本洲常平义仓中调拨了十二万石米,逐户分发,并宣布减免赋役,带领苏州人民度过难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州人民为了表达对刘禹锡的敬仰,把他与曾经做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一起称为苏州三杰,并为他们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并没有为他的功绩而沾沾自喜,此时的他,心中有一件更为记挂的事——“改革”。对,他要改革,他要革除宦官干政、尾大不掉的风气,他要改变潘镇坐大、中央势微的局面。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没有缓解,相反愈演愈烈,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之一。藩镇与藩镇之间时常爆发战争,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藩镇割据,中唐时期宦官干政也十分严重。唐德宗晚年,太子李诵希望革新王朝政治,中下层官僚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位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太子李诵继位,历史上称为唐顺宗。随着李诵的继位,刘禹锡的改革开始了。刘禹锡等人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改革最终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刘禹锡的改革犹如以卵击石,也许他一早便预料到了结局。只是在这世上,有些事是明知不可为而要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好,最坏的结果只是被贬,没有丢命。刘禹锡被分派到了朗州做司马,于是便有了开篇的那一幕。在朗州,刘禹锡开始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3任你凄风苦雨,我自豪情万丈刘禹锡除了政治上的抱负,在诗词方面也是造诣颇高,被誉为“诗豪”。说到豪气,似乎“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李贺都算得上,但为何偏偏是刘禹锡获此美誉呢?直到如今,我才稍有明白。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同样是秋天,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孟浩然感叹道“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杜甫登高感伤“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是诗豪刘禹锡在被贬途中,在改革失败的心境下,犹如神来之笔地写出那样一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此的乐观向上。好友白居易老来感伤,写了首《咏老赠梦得》给他,诗里说“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刘禹锡写《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安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再嗟老叹老啦,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呢。被贬时遇到和州知县故意刁难,落井下石。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仅是个斗室。但是刘禹锡仍然不在乎,反而高兴的一挥而就,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凭借着如此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写出豪放洒脱的诗词,才当得起他“诗豪”的美誉。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赞 (0) 相关推荐 唐诗人物志:不止有诗歌,他的正直及信念同样伟大——诗谪柳宗元 柳宗元所在的家族,世代为官.祖上因与褚遂良等人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被诛,此后五六代再也没有当过大官的人.到了柳宗元这一代,柳家已经衰微.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的母亲是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大 ... 射手座、双子座、处女座、白羊座7.15~7.21周运|从刘禹锡的人生态度里得启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乌衣巷>是刘禹锡诸多佳作中的佼佼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所谓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其实 ... 一诗一贬,不走寻常路的“诗豪”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 古诗词 季 秋凉离愁 伤春悲秋本常情, 为添新赋强说愁. 秋天,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凉,就成了秋 ... 名篇名诵 | 肖雄咏诵刘禹锡《陋室铭》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作曲:陈晓勇 朗诵:肖雄 雷声 演唱:赵净颐 撰文/制作:雷声 此人身世显赫,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 ... 和尚见苍蝇往窗户上撞,写下一首名作,短短28个字诠释至理人生 和尚见苍蝇往窗户上撞,写下一首名作,短短28个字诠释至理人生 宰相写下一首秋词,16字写尽孤独,被王国维喻为成大事第一境界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个著名理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来自于晏殊的一首婉约秋词--< ... 宰相晏殊写下一首秋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6字写尽孤独,被王国维喻为成大事第一境界【一点资讯】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个著名理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来自于晏殊的一首婉约秋词--< ... 苏轼游历在外,想念妻子,写下一首相思词,开头16字成情话经典 作者:燕七 来源:燕七读诗词(gh_55afc179c9b5) 1054年,苏轼18岁了,家里准备着让他上京应考. 宋代,"榜下捉婿"的风俗十分盛行. 未婚进京,一旦考中,就有人上 ... 苏轼回忆七岁与尼姑的往事,写下一首香艳词,结尾9字成网络金句 当时光流逝,印在你脑海中,最深的是什么事? 听听苏轼怎么说! 那一年,苏轼七岁,那时,他还在家乡眉州. 他认识了一个老尼姑,姓朱,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当时已经90岁了. 也许是许久没有碰到可以说话的人了 ... 苏东坡结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词,成千古名篇! 苏东坡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的诗词大部分以乐观.豪放为主题,只有提到结发妻子王弗时,他才会流露出难得的浪漫之情.在这份浪漫的背后,是一段被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 据说苏 ... 宋代词人黄昏恋,写下一首相思词,太经典,成网上金句 说起宋代词人李之仪,你可能一脸茫然:不认识. 但如果说起他的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你肯定会恍然大悟,是他呀. 李之仪 ... 欧阳修写下一首云雨词,既含蓄又大胆,虽极力克制,却香艳了千年 来源:邂逅古诗词 欧阳修,与韩愈.苏轼.柳宗元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又属"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史上开创了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有很强的话语权和导向权. 同时,他在政治上亦负有盛名 ... 酒后的刘禹锡写下一首名作,第五句最经典 邂逅古诗词 5天前 刘禹锡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