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故事】从“四代九儒”看理学思想的传帮接代

​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的蔡氏一门,因其家族“四代九儒”而被后世誉为“理学世家”。

南宋蔡氏九儒,包括蔡元定父子祖孙一门,四代共九人,即蔡元定,元定之父蔡发,元定之子蔡渊、蔡沆、蔡沈 (一说蔡沉),蔡渊之子蔡格,蔡沈之子蔡模、蔡杭、蔡权。他们对程朱理学的研究颇有建树。此九人著书立说,聚徒讲学,推崇朱子之道,继承闽学之脉,其论著被其后裔及门人汇编成集,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盛事。

从今天存世的著作来看,蔡氏几代人的理学典籍可谓繁若星辰,且颇具思想火花。蔡氏先祖蔡发著有《天文星象总论》《地理总论》《地理发微》《河洛发微》等;蔡元定则为蔡氏“四代九儒”的扛鼎人物,起到了引领整个蔡氏儒学发展的关键作用。蔡元定少时就熟读张载的《西铭》,对关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拜朱熹为师之际,他与朱子交流理学观点,侃侃而谈,后者大为惊诧道:“此吾老友也!”蔡元定以治学严谨闻名,远近求学者日众,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行得罪故,遂懈其志。”朱熹的《四书集注》《诗集传》《伊学渊源录》《通鉴纲目》与《近思录》等著述,无不含有蔡元定的见解。蔡元定著有《大学说》《易学启蒙》《律吕新书》《皇极经世指要》《潜虚指要》《太玄指要》《大衍禅说》《燕乐源辨》《八阵图说》《字引经引义》《阳符经注解》《脉书》《乞运节略》等。其去世后被赠太子少傅,宝祐四年(1256年)再赠太子太傅,谥“文节”。理宗皇帝敕建西山精舍,御书“西山”巨字石刻于西山绝顶。嘉靖九年(1530年)诏令蔡元定崇祀启圣殿,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皇帝颁赐蔡元定“紫阳羽翼”金匾,并陪祀曲阜孔庙先儒之列。

蔡元定长子蔡渊自小受学于家门、外拜师于朱熹,又与黄干、张浮及其弟蔡沆等当时的名士钻研理学,继承了其父的风范,著作有《周易训解》《太极通旨》《象数余论》《中庸通旨》等书。蔡元定次子蔡沆,字复之,号复斋,其容貌“丰姿俊雅,举动端严,幼遵父训,长慕圣道”,很得时人赞颂;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入乡贡,知贵溪县事;嘉泰三年(1203年)参部授文林郎,两浙运干,著有《春秋五论》《王纲霸统》等。蔡元定三子蔡沈是蔡氏“四代九儒”中的翘楚人物。蔡沈少时与其兄蔡渊一起拜朱熹为师,学习理学。蔡沈负薪立志,饱读经学,很有成就,受父辈师长之托,反复十年写成《洪范解》《皇极内篇》《书经集传》。其中《书经集传》的影响巨大,成为后世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与评卷定夺的官方标准文本。蔡沈故去后被理宗皇帝追赠为太子少师,宝祐四年(1256年)再赠太师永国公;明代追谥“文正”,并敕封为孔庙陪祀,为先儒。

蔡氏第四代在理学造诣上也是人才辈岀,星光熠熠。曾孙蔡格,字伯至,号素轩,为蔡渊长子。他生性颖悟,博览诸经,道行高深而品德厚重,学习刻苦,学识渊博,深得同学及周围人的赞誉。蔡格教育子侄必须遵守家庭心学之训,远离邪恶,著有《至书》以警人,作《广仁》以自励。曾孙蔡模,字仲觉,号觉轩,为蔡沈长子。他颖性聪慧、庄重淡定,以理学为尊,励志圣贤之学,著有《易传集解》《大学衍说》《论孟集疏》《河洛探颐》《续近思录》《朱子续集》等。淳祐三年(1243年),建宁府王遂向朝廷举荐蔡模;淳祐五年(1245年),补迪功郎之职,授建宁府学教授。曾孙蔡杭,字仲节,号久轩,为蔡沈次子。他自幼颖悟,学识宏深,才德优良,精通经术,忠直敢言;历任知县、知府、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江东提刑、工部侍郎、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荣禄大夫、右丞相。为官期间,他忠君爱民,断案精明,无屈不伸,三次恩封祖上三代。病逝后,皇帝停止视朝一日以表致哀,下旨敕封其为资政殿大学士,谥“文肃”。蔡杭官至右丞相,为蔡氏一门官位最高者。而另一位曾孙蔡权系蔡沈第三子,幼年时母亲因病去世,由其伯母詹氏抚养,年龄稍大后就在家中向多位兄长学习儒学。淳祐六年(1246年),以从兄蔡杭的功德被朝廷补为承务郎,授庐峰书院山长,讲明义理极其详密。蔡权平生乐善好施,凡宗族邻里婚丧嫁娶,他必会以资相赠;著有《皇极刚克要略》《八阵图说后解》《参同契论》等。   蔡氏家族连续四代九人皆为大儒,深入研究理学,精心撰著,从而形成博大的学术体系,这种罕见的学术现象在学术史、出版史和人才发展史上都堪称奇观。其实,类似蔡氏这样以家族集团军式持续精研学术的情况于两宋时期并非个案,传帮接代者层出不穷。

北宋早期的理学发展以“北宋五子”为代表,这些先贤大儒不仅自己严谨治学,而且发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的兄弟、宗族、亲友等走上治学之路。比如张戬就是兄长张载的追随者。由于天资聪慧,张戬在学问上悟性很快,且早于兄长进士及第。洛阳的二程更是远近皆知的“理学兄弟帮”。其父程珦本身也是大儒,二程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影响。而程珦和北宋理学开山之宗周敦颐的关系很好,并将兄弟俩托付给周敦颐,学习儒家之理。更让人亮眼的是,关学宗师张载竟然是二程的表叔,年轻时与程珦多有学术交往,想来也是影响二程笃学理宗的原因之一。如此见微知著,宋初理学的传承发展基本上就是传帮接代的形式。可见,近朱者赤,环境决定格局,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文章节选自《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作者马苏彬。

(0)

相关推荐

  • 十大罪状直击宋代大儒朱熹生活作风,“扒灰”,娶尼姑始末

    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有人敢称孔子第二,那非朱熹莫属.朱熹是唯一一个祭祀在孔庙而不是孔子亲传弟子的人.朱熹的学术集各个领域为大成,可是如此天赐良才,却在权臣争斗中,被列举十项罪名,学术根基和政治形象遭到了 ...

  • 清初宣城望族与传统学术——以宣城吴肃公为例

    ོོོོ清ོོ初ོོ宣ོོ城ོོ望ོོ族ོོ与ོོ传ོོ统ོོ学ོོ术ོོ --以宣城吴肃公为例 夏建圩 明末清初,宣城地方文化家族能够在周边徽州.苏南.浙西北巨族林立的形势下保有一席之地,重要原因就 ...

  • 《近思录》中塑造我们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的名句

    在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列的中国人必读的国学书单中,<近思录>与<论语>并列为九本必读书之一. 与人人追捧的<传习录>不同,<近思录>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颇为陌 ...

  • 【关学故事】北宋大儒张载的河北渊源

    历史上,除了西晋文学家张载,还有一位更为有名的.与之同名的历史人物,也与河北颇有渊源. 他就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 ...

  • 【关学故事】清代十大关学思想家(上)

    ​继理学在明代得到长足发展后,随着程朱理学被清政府指定为科考内容,关学也继续受到官方的青睐和民间学者的追捧.据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横渠张载祠进行过多达十四次的重修或扩建,仅清朝就有七次之多.康熙帝 ...

  • 【关学文研】全能大儒张载:“世间第一流人物”这样炼成

    ​伟大的思想者,往往也是孤独的先行者,他们以漫长的跋涉和无尽的思索,以融于天地.俯瞰苍生的仁行善举,为后世树立了精神与灵魂的标杆,张载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张载的一生非常传奇,少年时欲从军,被高人指点当 ...

  • 【关学文研】《讲关学故事传承关学文化》之李柏!

    ​2020年11月30日下午,受邀在宝鸡文理学院听取西交大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历史学博士.中国语言与文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常新老师对关学"关中三李"之李柏关学思想的讲 ...

  • 蔡元定:一代风水宗师和他的“四世九儒”(上)

    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在福建省南平市,先后对麻沙蔡氏一世祖蔡炉墓.五世祖蔡克顺墓.蔡元定父母合葬墓及蔡元定自卜寿藏进行了堪舆考证. 蔡元定(1135-11 ...

  • 蔡元定:一代风水宗师和他的“四世九儒”(中)

    有"朱门领袖"."闽学干城"之誉的堪舆宗师蔡元定,既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大儒,亦是麻沙蔡氏之杰出代表,更是成就蔡氏"四世九儒"的关键人物. 蔡元 ...

  • 蔡元定:一代宗师和他的“四世九儒”(下)

    才高八斗,智通天地,深明阴阳之理与人世之情的蔡元定,为自己所谋定的归葬之所,不仅智慧地完成了自身的堪舆布局,更天才般对堪舆一学进行了全方位诠释,在实践中作了里程碑式的标注. 蔡元定 墓 西山叠翠  莒 ...

  •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十四)

    ​ 1 <关学文库>出版后,有人说:近几十年来,与其他省份多侧重"文化"的展示不同,陕西非常关注"关学"的总结发掘.换言之,其他省份多是宣传展示广义 ...

  • 【关学故事】兵术家张载

    熟知张载的人大都知晓这位理学宗师在哲学.教育领域的重大贡献,也知其作为朴素唯物论者在天文.地理乃至农业水利方面的积极践行.这些是世人对张载最直观深刻的认识,也是他终其一生"俯而读,仰而思&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