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抗击满清,打不赢,自动送上门去,就怕死得不够壮烈

王之仁,字九如。牺牲于崇祯皇帝上吊两年后。所不同的是,朱由检是不愿面对可能被李自成俘虏之后的耻辱 ,而王之仁,则是抗清而死。

据说,他本来也是奉表投降过满清的,后来为民众激于义起而抗清所感动,又回到了南明阵营当中,统领水师,并被封为兴国公。

这名字很好听,兴国兴国,可这国,谁能兴之啊?那边隆武帝朱聿键已在福州正式称帝,却又有鲁王朱以海自称监国,称霸浙江东部,不肯承认朱聿键的地位。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相争,就等着清军各个击破吧(兄弟是比喻,朱以海和朱聿键似乎是叔侄)。

王之仁,是朱以海阵营的。

他的抗清经历,并不传奇。打,打不赢;友军,配合也不积极;想与认隆武帝为正统的黄斌卿合兵一处,共同抗清,反被炮击,兵失将损。

他怒了,将一家九十三口的船凿沉,将鲁王监国给他的印信丢到海里,自己坐着一条大船,就往清军方向而去。

他要去投降吗?

错了。他要去死。

局势既不可为,那就死了算了吧!否则,迟早被这些不成器的朱家子孙们气死。

他是早存了必死之心的。

且看两段——

“坏天下事者,方安国也。敌兵数万屯北岸,倏然而渡。孤军何以迎敌?唯一死而已。”

《明季南略》中如此写道——王之仁上疏鲁王曰:“事起日,人人有直取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遽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忍言!臣为今日计,惟有前死一尺;愿以所隶沈船一战。今日死,犹战而死;他日即死,恐不能战也”!

他不怕死,砍了脑袋,碗大个窟窿嘛。但,他又怕死。

到了清军军营,吴淞总兵李成栋——此人后来恨清朝没有给他高官而又归队南明,兵败自杀——见来了个南明公爵,立马将他转送南京。

南京此时谁坐镇?正是大名鼎鼎的洪承畴。

被抓到他面前的南明将领不少,每遇到那些大义凛然的,洪承畴的脸,就得白一阵黑一阵,想发作,还不好意思……

因为他们无一例外,会提到,当年崇祯皇帝,以为你为国捐躯,立祠祭祀,封你儿子做官,哪晓得,你早就投了降,做了汉奸。你羞也不羞啊?

王之仁也不例外,大骂洪承畴“背义忘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若通天之罪,过李陵、卫律远矣”——洪顾畴还以为王之仁这骂,是想提高自己的身份,拿到更多筹码,以获取更大的官职呢。因而好言相劝,大哥啊,只要你剃发,我保你不死,只要你想做官,当个王爷都不是问题啊!

他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换来的,只是王之仁的几声冷笑。

王之仁告诉他,我是“前朝大帅,国亡当死。恐葬于鲸鲵,身死不明,后世青史无所征信,故来投见,欲死于明处耳”。

洪承畴见过怕死的,更见过不怕死的,但以这个理由来送死的,还是第一个。你这明明就是想借我洪承畴之刀,来成就自己的名节啊!也罢,反正我杀得也够多,想翻身,也翻不了啦,拖下去,砍了吧!

原来王之仁的怕死,乃是怕,死得不够壮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