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花鸟画大家,毕生以画道为乐,100幅作品一次看个够
语带烟霞从古少,学如耕稼到秋成。
——郭味蕖
郭味蕖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花鸟画大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他毕生以画道为乐,虽在收获之时不幸遭受暴风雨的摧折,但却取得秋成。虽然过早辞世,但其品格和业迹已为专家和广大群众所称道。
他是从传统中创新的杰出典范,是从生活到创作的杰出典范,也是绘画与书法结合的优秀典范。
郭味蕖:(1908.2—1971.12),当代画家。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的学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金石考古、书画鉴赏、历代书画家研究、中国版画史、民间年画、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花鸟画史、花鸟画创作技法理论,以及文学、诗词、书法等诸多方面。
郭味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习画。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他晚年回顾这段西画学习经历时说:“那时教一种中西合璧的画,后来感到很无聊,对艺术提高不大,便考取了故宫博物馆研究班,得黄宾虹指导,开始了踏实专心地临古画学传统时期。”
他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一种静观、养心不事交际,外静内秀的品格。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学习西画,从山东来讲,是最早接受和传播西画知识的人。
抗战时期,潍城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他愤然留起了长须闭门不出,以示反抗。解放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大胆突破了花鸟画的陈规戒律,在表现方法上开拓出一条三结合的崭新途径。
由于他的天赋,和坚实的西画基础及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使他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艺术潜能,在花鸟画创新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0年被中央美术学院调去担任花鸟画科的主任,他在中央美院培养了很多学生,而他的艺术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不得已离开美术学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患病得不到很好的医治的情况下,于1971年12月19日郭味蕖在家乡潍坊郁郁以终。
郭味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