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评:小学语文试讲《草原》(文末赠送讲稿哦)
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看一个试讲视频,小学语文《草原》,据说是获得了一等奖,先来看看整个说课过程。
下面让我们分环节来边看边评。
一、使用歌词导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师在读出歌词后,让学生谈谈对歌词的感受,然后引出课文题目《草原》。
因为试讲时没有媒体辅助,教师采取了读歌词的形式,并加上了动作,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很好的弥补了“无媒体”的缺憾。
二、朗读课文,疏通语句字词。
教师布置朗读任务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明一个学生朗读字词,随后给予肯定和表扬,说读得对,有节奏感,接着是齐读字词。然后拿出一个难写的字“涩”,通过提示、示范、口诀、互评等方式,教学生写这个字,整个过程命令很清晰,没有含糊。
三、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先让学生一句话概括,然后让学生梳理出四个场面,然后在课文中标出相关的段落。总体感觉这个环节处理得过于简单,所用时间和方法还不及那个“涩”字。“标记相关段落”这样的教学指令不太明确,学生不好操作。不过教师在公布答案时,手指着不同方向,意思是这些答案来自不同的学生,这点处理比较巧妙。
四、重点赏析第一个场面。
教师要求学生读相关段落,然后标记出关键词句,并分组交流谈谈体会,接着学生谈体会,最后为了巩固成果,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读后,教师进行“文学味”夸赞。
找关键句,谈体会,体会到了再读出来,这是一种立体化的教学,光是读得环节就能体现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功力。但是这一环节中,教师虽然读得很好,但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却没有体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缺憾。
五、学生自学其他三个场面。
教师以第一个场面的学习作为范例,总结出“画句”——“圈词”——“谈体会”的步骤,并让学生以此方法自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在学习后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齐读,这丰富了读的形式。同样,这样会自学的方式也丰富了课堂中学习的组织形式,也让课堂进程更快捷地推进。
六、朗读、体会并背诵第一段。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草原之美,并让学生读出这种美来,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一段。
教师讲课的顺序很别致,先讲其他段落,最后讲第一段,看似颠倒,实际上很有讲究,一是这段要求背诵,如果刚开始就要学生背诵,学生放不开;二是景物描写不影响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先解决了那四个重要场景,再来读第一段,也不觉得突兀;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写这一段的目的,如果下面的内容不讲,这个问题就不好让学生回答了。
七、手法提炼:景物衬托+场面描写
教师用自己的疑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写草原美景的用意,这是个需要多层思考的问题,教师的引导铺垫显然不够,对于写景的作用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其实对于草原的赞美,不就是对当地民众的赞美吗?这一点教师没有提及,仅用公式化的思维指出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深情”。直到现在,我还停留在她对“涩”字所下的教学功夫,但是这样的功夫只用了这一次。
不过整体来说,这样的试讲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需要说课的老师可以借鉴一下:
教师吐字清晰,发音从容,并没有为了赶进度可以加快语速造成吃字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教师把握住了“试讲”这一场景需求,因为面对的是评委,所以没有使用“哄孩子”的教学风格,整体听上去流畅自然,既庄重又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师的特点。
教态上大方得体,看不出刻意雕琢的痕迹,好像眼前站的不是评委,而是学生。教师表情也很自然,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娴熟,根据教学场景(发布命令、夸赞、点评、启发)变化表情姿态,整体上非常流畅。
教学环节上比较稳重,先整体理解,再局部鉴赏;先基础字词,再体会手法。不求思路新奇,但求步步为营,在平坦的大路旁开出鲜艳的花。
教法上比较丰富,单读、齐读、体会读;领着学生学,学生自己学。
各环节的过渡基本自然,尤其是开头导入,活跃了气氛(如果能让学生一起唱,更好),引出了课题。但是后面的环节过渡就很少了,这点需要各位注意。
从课后习题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这个可以快速集中思路,也能很好的契合教材,防止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