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快乐?我好像找到原因了
-1-
可爱的东西太多,我不能什么都想要
近期星巴克推出了樱花主题系列杯,其中一款“猫爪杯”引发哄抢。
彻夜搭帐篷蹲点的、一大早就排队的、在店内打起来的,甚至还有买来后砸碎,拍成小视频上传到网上,故意气没买到的。
哦买噶,只是一个杯子而已,为什么人们如此疯狂?
有人说在中国,星巴克成为了中产阶级的象征。人们买的不是杯子,而是身份认同。然而通过杯子获得的认同感,虚幻如风。
拥有某款商品=拥有某种身份,这显然禁不起推敲。
在16年播出的英国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就曾揭露疯狂购物背后的心理陷阱。在英国,人们曾排队几个小时,只为得到一款颜色不同的苹果手机。得到新手机的人,像是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当时的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也表示,苹果手机并没有技术上的大革新。
-2-
还要继续过“仓库人生”吗?
购物狂欢的泡沫一戳就破,而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如果你不知道要什么,可能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舍弃过什么。
有人买了一堆书,堆满了书架,结果一半的书都从没拆封,另一半永远在待办清单上。如果邀请您将这些书断舍离,您肯定要跳起来。
“这都是新的,这还有用,我计划要看的,这很贵的……”
一定会有无数可以留存下来的理由。但只有一个问题:你真的喜欢你留下来的东西吗?
以后会有用的=这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
每个人保留下来的物品,其实都代表了主人的思想。这些书可能在说,“我很自卑,我需要很多书来填充,没有它们,我就没有安全感。”这才是它们存在的真正理由,但一定不是唯一的理由。
可是如果你不去面对他们,不去考虑他们的去留问题,这个内心真正的症结就会像,没被拆封的新书一样,被永远搁置在角落。
断舍离,舍弃的不是一本书,是你内心的慌乱,收获的是笃定,和真正可以落实下去的计划。
与其拥有一面不读的书架,不如一本被你视如珍宝、现在就可以拿起来读的书。那才是你真正的生活,否则,你只是在过一种“仓库人生”——永远备用,从不真正活出来。
-3-
判断一个人,就看他能舍弃什么
你可能会说,好吧,就算你说的听起来有道理,可是扔了又如何?
“扔了之后我还得花钱买,多浪费。”
“扔了以后我的生活就会发生变化?这简直是迷信!”
……
仔细想一下,如果10本书你根本不会看,扔不扔,你的生活不都一样——都没有连接。因为他们只是呆在那里,不使用=没价值。
而当这些书离开你以后,你可能会花钱买一本新的书,但你不会再冲动购书,你会精挑细选。
也许会让你开始真正建立起读书的习惯;也许你开始发现读书很愉快,因为你发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也许,它改变了你的职业轨道......
你不再是过去的你,你的生活,已经变了。
而不扔,你就总觉得自己买的东西都很棒,以为都还很有用。
于是你会继续添置,盲目的占有,然后继续过你的仓库人生。
你面对物品的态度,其实就是你对待朋友、工作乃至一切关系的态度。整理物品,是在整理人生。
敢于抉择物品去留的人,才会拥有抉择人生的果断力。
-4-
你的精神熵决定了人生去向
扔,不是盲目的扔,里面有方法,更有关于心灵的深奥的学问。
通过扔东西,实际上我们改变的是内在的能量。
卢熠翎老师首创的,关于“精神熵”的概念,把它说透了。
精神熵是什么?
熵在这里泛指混乱程度,精神熵,就是你内在精神的混乱度。
我们发现,成功的人,并不是智商、情商异于常人,而是精神熵非常低。
什么意思?
——他们会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分清主次,果断决策。
比如现在各种手机APP,都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扰乱我们的精神秩序,精神熵就会增加,而你专注在重要事务的能力,就在萎缩。
断舍离,断的是外在,更是内在;
提升内在专注力,降低精神熵,才是断舍离的本质。
跟随卢老师,是通过身体、物质、空间的内在关系时间的清理,减少精神熵,恢复内在的平衡,关注对生活有意义的事情,不在物质和追逐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