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兄弟姐妹有没有义务照顾自己呢?
近日,浙江温州永嘉法院家事审判庭中,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年人阿才(化名)吱吱唔唔表示要起诉自己的两个哥哥,状告他们没有履行对自己的扶养义务,家事审判法官认真倾听阿才诉求及理由。
陪同阿才一起来到法院的还有二哥阿旺(化名)。由于阿才一出生就手脚残疾,半身不遂,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成年后他仍一直跟随父母生活,由父母负责照料生活起居。1987年,父亲在主持分家析产时,同四个儿子签订了一份《立合同分书》,将一间半的房产分到阿才名下,并约定阿才的生活费、医药费、丧葬费由三兄弟分摊,待阿才去世之后将其名下的房产由兄弟三家平分。2004年12月,阿才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开始享受国家每月发放的保障金,并于2008年认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同时办理了残疾人证,阿才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近年,随着父母相继离世,照顾阿才生活的重任就落在三个哥哥的身上。刚开始,三兄弟按照父亲主持签下的协议轮流履行对阿才的扶养义务。三哥阿民(化名)在照顾了几个月后,由于大哥阿德(化名)身体不好又在住院治疗中,便代为履行义务几个月。
阿才说,三哥没有及时给自己换洗衣服导致其身体生疮,总是有一顿没一顿地吃饭,给他的饭菜时常是冷的。嫂嫂向法官袒露,阿才半夜不睡大喊大叫影响休息,以致上班期间精神恍惚险些酿成大祸。哥哥表示,自己也要出去工作,实在难以照顾。几兄弟时常因扶养问题产生摩擦,2017年4月开始,两兄弟放弃了对阿才的照顾,阿才便跟随二哥阿旺一直生活至今。终于,2019年2月,阿才将大哥、三哥都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按照协议书履行扶养义务。
在充分了解案情并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考虑到家事案件的特殊性,经办法官尝试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双方对立情绪。借助“背对背”和“面对面”调解法,让双方充分认识到分家析产时所签订的《立合同分书》,从本质上讲是一纸契约,契约明确约定了各方权利义务,且各方均已签字捺印,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又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对各方均具有约束力均需按约履行。另外,兄弟间互帮互助本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情于理均应相互扶持。双方更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最终,各方冰释前嫌达成调解协议:阿才每月补贴给照顾人部分伙食费,三位哥哥轮流对其进行扶养。
案例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