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啤酒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在经典物理学中,这是个颇具难度的问题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于1895年所创立的奖项。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都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奖项。对于普通人而言,诺贝尔奖似乎与我们的距离很远,但它也可以离我们很近,如果你弄清了应该如何倒啤酒,那么下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能就是你的了。
诺贝尔奖囊括了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五个奖项,而就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言,留给经典物理学的课题已经不多了。可以说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如何倒啤酒才能减少泡沫的产生。当然了,这种说法有些玩笑,严格上来讲这应该叫做“湍流中的能量耗散对多相复杂流各相成分占比影响的机理研究”,倒啤酒是一个典型的湍流问题,而湍流是经典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最后一个难题。
倒啤酒是个手艺活,这个技艺高低的衡量标准就是气泡产生的多少。
当然了,并不是产生的气泡越少就越好,不同种类的啤酒对于气泡产生多少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要求泡沫多一点,有的则要求最好没有泡沫,比如著名的比利时金卡路啤酒就要求倒出来的酒和所产生的泡沫体积应该相等。
那么如何才能够控制倒啤酒时所产生的泡沫多少呢?这要先从泡沫是什么说起。所谓的泡沫实际上就是由气泡所组成的,而这些气泡无疑是从啤酒中产生的。啤酒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呢?因为啤酒的本质就是一种二氧化碳的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指的就是溶液中的溶质已经超过了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最高溶解度,但溶质并未析出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只要稍加干扰,溶质就会从溶液中析出。
所以倒啤酒时啤酒内所溶解的二氧化碳就会迅速析出成为气泡,气泡又会构成泡沫。啤酒中的气泡与其它碳酸饮料中的气泡还并不完全一样。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完全是在工业灌装过程中加入的,而啤酒中的二氧化碳除了工业灌装时加入的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自然产生的。
在啤酒发酵的过程中,啤酒中会产生大量有机物分子,这些有机物分子能够吸附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而这些有机分子就成为了泡沫表面的活性剂,使啤酒泡沫不容易破碎。所以倒啤酒所产生的泡沫要很久才能消散,而其它碳酸饮料所产生的泡沫很快就会消失不见。
倒啤酒时所产生的泡沫多少很什么有关呢?
啤酒泡沫产生的多少和液体内能的多少是息息相关的。液体内能越大,液体内部所溶解的气体分子就析出得越快。那么啤酒液体的内能是由什么所决定的呢?这就要引出能量守恒定律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能量等于动能、势能和内能之和。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能量总量恒定的前提下,液体的机械能越小,则内能越大,气体逸出速度就越快,泡沫也就越多。在倒啤酒的时候,当从瓶中倒出的啤酒和杯底接触之后,动能瞬间减少,减小的动能迅速转化成为内能,内能迅速升高,于是液体中的二氧化碳大量逸出,于是就形成了大量的泡沫。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动能耗散。所以可知,要想减少泡沫,就必须要减少能量的转化,不要让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原理明白了,具体到实操过程中,倒啤酒的正确姿势到底如何呢?
日常倒啤酒并不是为了冲击诺贝尔奖,所以也没有必要追求多么精确,而且我们也无法得到精确的数据,因为这本身就是经典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难题。要减少啤酒泡沫,可以利用杯子壁的阻力和倾斜的角度来减缓液体流动的速度,从而减小液体接触杯底时的动能耗散,泡沫自然也就少了。而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一个“慢”字,只要啤酒倒得足够慢,泡沫自然就能足够少。
如果你想要怎么倒都没有泡沫,那也有办法,只要你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油脂物,比如一块油脂较大的菜,然后再倒啤酒,就不会产生泡沫了,而且第一杯喝完后再倒一杯,还是不会起泡沫。这是为什么呢?想想之前所说的啤酒和其它碳酸饮料的区别,其实就是油脂中和掉了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分子,所以啤酒泡沫变得和普通碳酸饮料一样了,很快便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