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十一)

第十二次 变式(三段论的变式)

堆垛式(sorites)
1.定义:一系列的语句中,如有n+1个语句作为前提,而且有n个共项,那么除最后作为结论的语句以外,其余作为结论的语句皆省略。由一系列的语句所形成的推论形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段论堆垛起来,每一三段论的结论为下一三段论的前提。堆垛式也称为:连锁推论。
2.分类:(1)前进堆垛式(progresive sorites)——亚里士多德堆垛式。
(2)后退堆垛式(regressive sorites)——哥克兰尼堆垛式。
前进堆垛式

1.定义:如果第一前提之后的每一新前提为一大前提,而且每一中间的结论是作为第二个三段式的小前提,那么叫作前进堆垛式。

2.例:《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翻译解构过来可以发现它是由两个三段论合成的:

三段论1: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治理好国家。

               如果想治理好国家,就得先管理好家庭。

                                                                     
         ∴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管理好家庭。

三段论2:  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管理好家庭。

                如果想管理好家庭,就得先修养自己的品性。

                                                                         
             ∴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修养自己的品性。

3.解释:三段论1中“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治理好国家。”是小前提,结论“如果想弘扬德行于天下,就得先管理好家庭。”在原句中被隐匿,拆开后就成了三段论2的小前提。

形式如下:

注意:三段论中大前提与小前提的判断,只与大项小项有关,与排放顺序无关。“弘扬德行于天下”既然在结论充当主位词端,是小项,那么所在的前提语句就只能是“小前提”。为了避免判断失误,还可以调整如下,实际意思是一样的。

4.普遍形式:

图例:G:小项   H:大项 M:中项

后退堆垛式

1.定义:如果在第一前提之后的每一前提是小前提,而且每一中间的结论是第二个三段论的大前提,那么便是后退式。

2.架构:

3.例:凡马是四条腿的动物。

凡黑马是马。

凡乌骓马是黑马。

                                                              
     ∴凡乌骓马是四条腿的动物。

(按着这个形式,例子太难想了。。。)

4.注意:除了第一前提最后一个前提可能不是A(全谓肯定语句)外,其余前提必须是A。

5.普遍形式:

6.两种堆垛式的区别:二者的运算程序不同,前进式比较自然,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简明逻辑学导论》中的连锁推理与有效性

1.定义:每一个成分命题都具标准形式,结论的谓项出现在第一个前提中,而且每个后续前提都具有一个与前一个前提共同的词项。(哥克兰尼定义)

2.有效性的检验:

方式1:(1)把连锁推理置于标准形式。(2)引入中间的结论。(3)检验每个成分三段论的有效性。

方式2,类似三段论的五条规则:

(1)每个中项都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2)如果一个词项在结论中周延,那么它必须在一前提中周延。

(3)不允许有两个否定的前提。

(4)否定的前提需要一个否定的结论,而否定的结论需要一个否定的前提。

(5)如果所有的前提都是全称的(A或E语句),那么结论就不能是特称的。(即偏谓语句,I或O)

3.维恩图解与质疑:

(1)图解:第一个中间结论“没有B是D”,是从前两个前提得出的。第二个中间结论,是由结论1与第三个前提得出。而第三个结论,就是最后的结论,从结论2与第四个前提得出。由于所有的环节都是有效推论,该连锁推论即为有效。

注意阴影部分表示“不存在”。“X”表示“存在”。

图(1):“所有D是C”,意指D是C的一部分,那么将C之外的D 涂上阴影,表明不存在;“没有B是C”,就将B与C的交叉部分涂上阴影,表明二者没有隶属关系。那么我们发现,B当然和D也没有隶属关系。

图(2):“没有B是D”,关系如上所述,将B与D的交叉部分涂上阴影;“所有A是B”,意指A是B的一部分,那么将B之外的A涂上阴影,表明不存在;那么我们发现,A当然和D没有隶属关系。

图(3):“没有A是D”,关系如上所述,将A与D的交叉部分涂上阴影;有E是A,意指E与A间有交集,在交叉部分涂上“X”,表示存在。那么我们发现,E与A间的交叉部分要再涂一部分阴影,表示一种可能性。

(2)质疑:所以,殷海光所言:“除了第一前提最后一个前提可能不是A(全谓肯定语句)外,其余前提必须是A。”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其错为何?我的观点是堆垛式(连锁推论)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符合三段论的形式即可有效。最后,还望读者诸君在私信中不吝赐教啊。

(0)

相关推荐

  • 通俗地讲一下逻辑学

    0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 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1 确认事实 1.1 事实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实性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 ...

  • 学案:逻辑的力量·2推理

    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活动前期 · 筹备规划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者若干个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推理要得到正确的结论,既要求前提为真,也要求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二.常见的推理形式 1.& ...

  • 姚老师讲语文•学点逻辑 ⑭ | 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

    <姚老师讲语文>每周二.四连载 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 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   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的推理.它的结论也是性质判断.因为性质判断又叫直言判断,而且一则推理共有三个判断, ...

  • “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则与形式”,三段论有它的格与式

    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30篇]内容.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正确应用三段论进行思维实践要遵守的五条规则. 本篇 [周一]栏目,我们来再看看三段论的格与式,以便进一步理解和掌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二)

    第二次:真假与对错 1.一个常见的谬误案例:不积极就是消极.与"不支持就是反对"同理. 2.以此谬误为引,得出正解:反义词间虽然互不相容,但并非穷尽.肯定其一可以否定其余.比如说某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三)

    第三次 推论是什么? 1.知识的精炼:在我们知识的形成历程中,我们借着理知作用将不相干的因子剔除,而保留精髓.知识的精炼是一种选择与制模作用. 2.是否反省自身的知识:如果认为自己曾接受的知识绝对可靠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四)

    第四次:选取推论 1.讨论的语言:集中讨论一个问题所用的语言,功能在于表达确定的真假,或是非,或对错. 2.选取语句(disjunctive sentence):在辩论中,蕴涵着一种常见的逻辑推论形式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五)

    第五次:条件推论 1.条件语句: 例:如果某人嗜好鸦片,那么他便面黄肌瘦. "如果--那么"这样的语句被称为"条件语句"(conditional sentenc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六)

    第六次:二难式 二难式的定义 二难式(dilemma)来自古希腊哲学,辩者常常涉及一个语言或思想圈套,使陷入其中的人,无论反对或赞成哪一端,都感到困惑,无以自拔,以致于在辩论中失利.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七)

    第七次:语句和类 语句分析 1.外部推论:以未经解析语句作骨架的推论,涉及的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论有效与否,只要合于推论规律,和各个语句内部的结构毫不相干.例如之前学习过的选取推论(第四次).条件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八)

    第八次:位换和质换 两种从逻辑方面着眼的说话方式:位换(convesion)和质换(obversion). 位换 1.定义:将主位词端换到宾位去,而将宾位词端换到主位去. 2.限定规则:(1)在原来语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九)

    第九次:对待关系 问题:在A.E.I.O四种语句中,如果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与之对待的什么语句是假的? 总论 1.定义:任一语句之真或假与其余三个语句之真或假,或真假不定的情形,传统地叫作语句的&quo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阅读笔记(十)

    第十.十一次 三段论 (本篇一定程度上结合<简明逻辑学导论>内容) 什么是三段论 例: ①凡人都会死         ②苏格拉底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