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肺炎背后的野味之殇
说到春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红红火火”过大年,但是,今年就在春节前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肺炎危机迅速成为了最关注的话题,为祥和欢乐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可能性比较大的比如说像竹鼠、獾这类的野生动物。” 钟南山院士披露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
很多应该对2004年的sars危机记忆犹新,现在人们又被一场新的危机所威胁。而且两件大事的背后,都有一个词相关:野味!据专家介绍,人类所感染的病毒60%以上来源于野味。
这里我就想问一个问题:野味那么好吃吗?值得用付出生命的危险去满足一下口食欲吗?
当然,我在年轻时候,也吃过一些野味,但三十岁之后,完全丧失了对野味的兴趣。
在我的印象里,熊掌跟猪脚差别不大,穿山甲没牛肉好吃,果子狸有一股骚味,河豚有股怪味…
应该说,从野外捕猎到驯养家禽家畜,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给人们提供充足的肉食类食物,也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可是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倒回过去的食物选择状态呢?
我想人们对野味的追捧有几个原因。
首先,吃野味能满足人的新鲜感。有些人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吃,好像吃了就弥补了一个损失似的。就行那些烂大街的景点,明明没什么好看的,有些人非要在旅游旺季大老远去一下,拍点照片发朋友圈,弥补一下心里遗憾。
其次,吃野味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尤其是吃保护动物。他们可以在吃完之后,貌似不经意的炫耀一下:“昨天,某某请我吃了一只20斤重的穿山甲。。。。”
再次,有些人确实好吃,迷信野生的就是比家养的好吃,能把野味吃出一种别样的感觉,这类人就是个纯粹的吃货。
但是,口食之欲有那么重要吗?要说营养,野生动物跟家养的有什么区别?
而且吃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你知道吗?
首先,吃野味容易触碰法律的红线。
我们先来看看平时吃的野生动物有哪些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大鲵(娃娃鱼)、蛇、鸟类、隼、狍子、虎纹蛙、大松鼠、豪猪、野鸡、獾类、竹鼠、野兔等等……基本能吃的都被保护了。也许你会说,我只吃,不去捕杀,但你这种行为不是鼓励别人去犯罪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同样,没有吃野味嗜好也没有杀戮。
其次,野生动物的食品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就别说野生动物有没有带病毒,而且这些地下买卖肯定不会有检验检疫的,为了一个口感,就非要把自己至于一种危险境地吗?
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不吃野生动物,愿大家春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