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自我叩击经络 按摩穴位
春季是肝胆当令的季节,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叩击、拍打这两条经脉和其经脉上相关穴位,有振奋两脏腑经气,激发相应脏腑功能,对养生保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了解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情况: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
起于足大趾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背内侧上行,经过内踝前1寸处,向上行小腿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腘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达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于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绕阴部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经过季胁,下行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下出外踝前面,沿足背部,进入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自我保健方法
头面部按摩:用手掌拍打巅顶部位30次;用双手中指画圈按揉两侧颞部。
根据脏腑所在部位及经脉循行体表相应部位叩击拍打,重点叩击章门、期门穴。也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画圈按揉章门、期门两个穴位。
章门:足厥阴肝经穴,在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拔章门治疗糖尿病”。主要用于治疗脾的虚证和肝的情志抑郁、气血滞瘀、不思饮食、食难消化、肝脾肿大和糖尿病等,是治疗糖尿病的三穴(章门、地机、三阴交)之一。
期门:肝经募穴,具有疏肝理气之功,是治疗一切肝胆疾病的主要穴位;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拔期门疏肝解郁”。十二经气血运行,早上肺经云门主开,晚上肝经期门主关,意为十二经脉运行一周期的终止穴。因此,每天早上刺激云门,晚上刺激期门,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不畅之症。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五指并拢,拍打两侧胁部。两胁部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里面脏腑是肝胆脾胃。拍打对脏腑是一个震动,并有章门、期门两重要穴位,可疏通肝气,健运脾胃。每天拍打一次,50-100下。也可用能够叩击、敲打的器具来进行。
下肢的拍打:足厥阴肝经循行于下肢内侧的中线,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下肢外侧的中线,两腿分开,双手同时进行,先内后外拍打双腿内外侧中线的部位,四个八拍后,拍双下肢外侧中线部位四个八拍。也可将一条腿抬高放平,两手同时拍打或敲击内外两侧,四个八拍后再换另一条腿。
足厥阴肝经有三个穴位,具有很好的泻肝火、明目的效果,在春季可每天进行按揉,时间5分钟左右即可,这三个穴位分别是:大墩、行间和太冲穴。除此以外,要按摩位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
大敦: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缝旁边01寸。“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阴器疾病大敦医”。大敦穴是肝经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若情志抑郁,久积化火,血液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疾病,配合隐白穴可治出血症;因肝经绕阴器而行,所以治疗男女生殖器疾病和瘙痒症,刺大敦穴效果甚佳。此穴可以按摩,也可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趾(zhízhǐ)骨连接部位中。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肿、口舌生疮、鼻衄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足背,第1、2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肝经的原穴和输穴,具有疏肝解郁、平息肝风、调和经血的功效。“降压稳压找太冲”。凡太冲穴有特别酸痛或结节时,一定有血压不稳或周身痹痛症状,疏通太冲,对降血压有非常好的疗效。本穴与合谷穴配合使用,名“四关”穴,有治疗各种痹痛和神经方面病症的作用。
按揉膻中穴。膻中穴(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任脉上的穴位,八会穴中的气会。按摩此穴位,可舒畅肝气,开胸解郁,使得肝气及全身气机调畅,利于情绪的稳定。方法是:先用大拇指按揉膻中穴三分钟,由轻到重。然后把手掌伸直,用手掌靠小指的一侧,以膻中为中心,上下按摩12次(一上一下为一次),每日早晚各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