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聊斋(续集)产后发热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而有所得——只有读到如此境界,才能说是初步读活了医案。
医案聊斋
产后发热案

师兄:今天是什么日子?

师弟:我的生日呀。

师兄:哪一年?

师弟:每一年。

师兄:每一年?

师弟:对,自我出生后的每一年。

师兄:师弟的母亲或许炒过股票,有跟庄的习惯,让你的生日跟上了大庄,一听不忘。

师弟:这日期是自然而然,未必要刻意跟什么庄。即使有意,也没有谁能控制得这么准确的。那么今日有什么特别的?

师兄:每年的5月7日对中国人民可是难忘的的日子,1966年5月7日这天,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出了影响巨大的“五七指示”。

师弟:哦,我就跟这大庄呀?

师兄:毛主席指示各行各业要一专多能,兼学其他,军人学农,农民学工,学生学工又学农。

师弟:不过现在人去政息,时过境迁,即使我跟庄也白跟了——现在你不提我都不知道。

师兄: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人提倡一专兼能,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就是此意。

师弟:这是古代版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考而不中则医。

师兄:即使考中入仕,也有人不忘于医。

师弟:谁也不是铁帽子王爷,当官是高风险职业,说不定哪天罢官免职丢俸抄家,或许还要靠行医糊口。

师兄:有一俞县令,虽任官而兼通医道,常与医生来往,评古今诸医长短,论方剂药物寒热。而诸医畏其官威,多不便反驳,而随声附和。于是他越加觉得自己观点正确,愈加认为自己晓医、知医、擅医、通医、精于医。

师弟:这人若在前些年,可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先进模范。

师兄:他的夫人生孩子后发热盗汗,吐血便血,小便频数,胸胁胀痛,肚腹痞闷。

师弟:这下他可有行医对象了,别人老婆不让治,不妨拿自家夫人开张——如同积货外销不了,只得内销。

师兄:她这夫人虽发热然未发晕,素知其夫毫无经验,夸夸其谈,坚持要请薛立斋大夫来治。

师弟:这是“知丈夫莫如夫人”。

师兄:薛大夫仔细看了后,说:“此诸脏虚损也。治当固本为善。”

师弟:产后多虚嘛,何况又发热出血出汗哺乳,加重虚损。

师兄:薛大夫据证立方,以补中益气汤 加减。

师弟:这是要热因热用,甘温除热。

师兄:薛大夫离开后,俞县令像审察公文一样审察此方,连连摇头:“我早就料到薛先生准出这方。盖立斋之所学,私淑补土派李东垣、罗天益,兼及钱乙,是为温补一派,惯用仲景桂附八味丸、东垣补中益气汤。其书《内科摘要》中用温补者十之八九。”

师弟:这话说得内行嘛,各家学说课上就是这样讲的。我也不便反驳,也得附和。人家知医也确实有根据,有资本,有所恃。

师兄:他对夫人说:“然其百密一疏,方虽佳而服之不宜。”

师弟:疏在何处呢?

师兄:他夫人也问:“为何方佳而不宜服?”俞县令指指窗外,夫人随着望窗外,只见柳条懒洋洋地垂着,太阳那支离破碎的残光虽是从柳叶缝中挤过来的,也黄得眩目。

师弟:他夫人如何知道这窗景与吃药何干。

师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夫人一脸的茫然。俞县令解释说:“当下正值盛暑,《内经》云,治病‘必先岁时,勿伐天和’,‘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薛先生何不远其热避其时耶。”

师弟:就是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因季制宜,看病先看天,用热药宜避开暑天,用寒药要避开寒时。以此看来,薛先生有些犯忌,不尊经典。不过你一开始也没有“必先岁时”,说明是何季节,而且这窗景也未必就是表示暑天。

师兄:他这一番引经据典,说得其夫人将信将疑,半信半疑,欲信又疑。恰巧此时一大夫朋友来到,俞县令将情况对其介绍,这大夫原是寒凉一派,与温补派有门户之见,所以全力支持俞县令的观点,主张用寒凉降火之剂。

师弟:第三者往往是打破平衡起决定作用的角色。如同山海关大战中突袭的清军,滑铁卢大战中后到的普军,中原大战中入关的东北军……

师兄:于是县令与这大夫协定一处方,煎而服之。

师弟:我看这两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

师兄:服药之后,原症不减,更增加了泻痢肠鸣,呕吐不食,腹痛足冷等症。

师弟:寒药伤中败阳,当出此等症状。

师兄:这下县令不解了,想自己堂堂县令,治理一县不在话下,全县GDP逐年增长,犯罪率不断下降,小小的病竟收拾不了。

师弟:这推理不通,隔行如隔山,以此并不能推彼,治县与治病是两回事。

师兄:正如某人,打起仗来势如破竹,对方几百万军队灰飞烟灭,而搞建设却屡遭挫折,八百斤粮食就生产不出。

师弟:千里跃进大别山可以成功,而大跃进就是以失败而告终。

师兄:县令遭此挫折,闭门思过。

师弟:他这是外树仇而内结怨。

师兄:欲再请薛大夫,可这口没法张;不请薛大夫,眼看这婴孩就要没有娘。

师弟:我想这薛大夫未必这么小心眼,不请可就悔之莫及。

师兄:俞县令还是知错能改,想自己的面子总不比人命重要,于是再请薛大夫。请到之后自己忙着向大夫陪罪,而薛大夫并不细听他这“罪己诏”,马上去看病人。

师弟:原来病就不轻,再经误治,雪上加霜,再误不得。

师兄:薛大夫诊其脉,其脉或浮洪,或沉细,或如无。

师弟:这脉岂不阴阳不定了。

师兄:脸也赤白黄青,阴阳不定。

师弟:这寒热兼见,阴阳都乱了。

师兄:薛大夫诊为虚寒假热之证,径直峻补中阳,开六君子汤 加肉桂、炮姜。

师弟:这是因病变方,比前面的补中益气汤猛多了。这更体现出温补派的特色。

师兄:服几剂后,其夫人胃气渐复,泻痢肠鸣、呕吐不食、腹痛足冷等症大减,后又辅以十全大补丸 ,半年病愈。

师弟:这是峻补后缓补,用药颇有次第。

师兄:经此深刻教训,俞县令方知自己医学水平未必如诸医所夸的与自我感觉的那样高,于是虚心请教薛大夫:“先生撇开经典,犯忌用药,反获良效,其因何在?望先生赐教。”

师弟:错误和挫折教训了县令,使他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了。

师兄:薛大夫说:“经典示人以规矩,教人以精神,而取舍之巧,在于临症灵活对应。”

师弟:对,要变化,要权变,要变更,要修正,切不可执而不通。

师兄:薛大夫指指俞县令曾经指过的窗外,俞县令不看也知是如何景象。

师弟:景象虽仍旧,而解释必出新。

师兄:薛大夫说:“时下虽为暑季,但不可固守‘用热远热’之言,夫人阳虚特甚,当舍时从证,舍天从人,灵活变通,若如俗医,拘于天时,则病必不治。”

师弟:对于天时,或取或避,或舍或从,还有个选择问题。

师兄:经典所言的精神实质是保持或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用热远热”是示人以规矩,提示要避免两阳相重,阳气偏盛,“用寒远寒”亦是此理。

师弟:理解了这一精神,就可以灵活运用。

师兄:薛大夫收回手指,端起茶盅,喝了口茶,说:“尊夫人产后阴血阳气大亏,理当以热药补阳气以生阴血,即《内经》所言‘阳生阴长’,方能维护阴阳平衡,并无两热相叠之虑,何必远之。”

师弟:有此前提,有此病症,有此偏虚,虽天热亦可用热药,亦必须用热药。

师兄:俞县令笑道:“吾自恃知医,避热用寒,原是胶柱鼓瑟,不知变通,所知者仅为皮毛耳。”

师弟:他如果早知道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或许会明白中医对天时的灵活运用。

师兄:“冬病夏治”是专等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特意运用热药,以天之热,助药之热,使二热相合,犹如响鼓重捶,快马加鞭,海底掘井,山顶筑塔。使在其他季节单靠药物难以驱散的体内深伏之阴寒得以驱散,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阴阳平衡,减轻或者治愈疾病。

师弟:由此可见,中医对于天时寒热,或避或取,因人而宜,正是《内经》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也。

【原案】

立斋治大尹俞君之内,产后发热晡热,吐血便血,兼盗汗,小便频数,胸胁胀痛,肚腹痞闷。薛曰:此诸脏虚损也,治当固本为善。自恃知医,用降火之剂,更加泻痢肠鸣,呕吐不食,腹痛足冷,始信薛言求诊。其脉或浮洪,或沉细,或如无,其面或青黄,或赤白,此虚寒假热之状,时值仲夏,当舍时从证。先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数剂胃气渐复,诸证渐退,更佐以十全大补汤,半载全愈。

《古今医案按》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
唐·王 冰 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明·马 莳 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清·吴 昆 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清·张志聪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清·高士宗著 孙国忠校注
《类经》
明·张介宾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灵枢经注证发微》
明·马 莳 著 孙国忠校注
《黄帝内经灵枢经集注》
清康熙·张志聪著 孙国忠校注
《素问悬解》
清乾隆·黄元御著 孙国忠校注
《灵枢悬解》
清乾隆·黄元御著 孙国忠校注
《内经博义》
清康熙 ·罗 美撰 孙国忠校注
《内经评文》
清光绪 ·周学海撰 孙国忠校注
《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影印本)
(0)

相关推荐

  • 申公豹与姜子牙,他们究竟谁是师兄?谁是师弟?

    申公豹与姜子牙,他们究竟谁是师兄?谁是师弟?

  • 果树要想产量佳,师兄师弟把枝拉

    果树要想产量佳,师兄师弟把枝拉

  • 医案聊斋续集(连载)便血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发热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 --张大明 一 医案 ...

  • 医案聊斋(续集)畏风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眩晕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中暑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 飧泻案

    医案聊斋续集 飧泻案 师兄: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有了病也随地随俗,服起了中药. 师弟:对他们得按四诊八纲进行辨证. 师兄:或许开始有点不适应,两者还在磨合期中,有一蒙古官员越吃中药越不中,症状加 ...

  • 医案聊斋(续集)吐泻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 --张大明 一 医案 ...

  • 医案聊斋(续集)晨泻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 --张大明 一 医案 ...

  • 医案聊斋(续集)纵欲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