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的一天到了!端午节不能互道“快乐”?那就祝你拨开毒雾,一身轻松吧!

端午节到了!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插艾草……每一幅画面都很有爱。

但最近看到有人科普——端午节是不应互道“快乐”的!从儿时起,端午节带给咱们这么多快乐,还有三天假,为啥不能说一声“端午节快乐”呢?

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源起,它并不是快乐的。农历五月五日,在古代不是啥好日子,而是出了名的“恶月恶日”。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有云:“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在古代,农历五月是暑气最酷、毒气最盛的时节,什么耗费精力的事情都不能做,连啪啪啪都要禁止……

古人对五月的称呼呢?恶月、郁蒸、妒月、小刑……都不是啥好词,怎么毒怎么写!

五月五日在古人眼里,自然是“毒上加毒”了。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里写到:“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药娃长叹一声,端午,你好毒啊!看来想过好这个节,还得先学“解毒”才行!

端午节忙什么?卫生防疫!

咱们的老祖宗,在端午节当天都忙什么呢?不是剁手买买买,而是进行卫生大扫除!端午的每个习俗,几乎都与健康有关。用现在的话来说,端午就是一个全国卫生防疫日。

古人为了驱邪避毒,会在端午节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插艾叶、喝雄黄酒、洒雄黄水、杀灭毒虫、打扫庭院、上山采药等等,无不着眼于除病杀菌、卫生健康。

至于给孩子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虎头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也有驱邪防疫的寓意在里头。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道一声“端午安康”倒是蛮贴切的。

“毒五月”究竟毒在哪儿?

“毒五月”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农历五月,一般为公历的六月,正是仲夏之时。天气暴热,湿气变重,一方面骤升的气温让人难以适应,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蚊虫活跃,病毒、瘟疫多有泛滥。

从中医角度来看,“毒五月”的“毒”,一方面是“疫疬”之毒。“疫疬”指“天地间的不正之气”,具有较强的时令性、传染性。夏季的温度和湿度高,细菌和病毒繁殖,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古代,蚊蝇传染的瘟疫最为高发。

另一方面是偏胜之毒。许慎《说文解字》曰:“毒,厚也。”偏胜是一方超越另一方,出现失衡的意思。偏胜之毒指的是某种物质在人体内滞留发展,呈现一种“过”的状态,譬如寒毒、湿毒、热毒、浊毒等。

夏季的天气炎热多雨,容易让人感染外邪,导致“热毒”“湿毒”。除此以外,生活方式或饮食不当,比如过度食用了寒凉食物、吹空调等,还会惹“寒毒”上身。

端午养生,重在“解毒”

话说,古人都这么讲究卫生了!咱们现代人当然也不能落后。端午节这天,药娃教你几个“解毒”妙招!

1. 食疗

农历五月,人体“湿毒”较重,容易积热,脾胃虚弱是普遍状态。这类人群千万不要被旺盛的阳气与酷热的天气所迷惑,还应尽量不贪凉,多吃温热的食物。

食疗要以除湿为主,最好的方法就是熬制薏米红豆水或者绿豆汤,冬瓜、白扁豆等也有祛湿的功效。建议大家少吃烧烤辛辣食物,日常还应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2. 艾灸

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端午节做个艾灸,排湿毒,祛寒毒,排毒又防病,让你百毒不侵,健康加倍!艾灸保健的常用穴位有: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具有疏通理气、健脾胃、调气血、扶正气及强筋健骨的作用。

关元(位置在肚脐下三寸):灸之能补肾固元,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腰酸、掉发等问题。

三阴交(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灸之能调整内分泌功能,调整心律,对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3. 佩戴香囊

佩戴香囊虽是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古人认为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在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起到芳香辟秽、化浊解毒的作用,以预防各类疾病。

一般香囊内装的是艾叶、菖蒲、佩兰、茵陈等中药香料。这些香料中所含的挥发性芳香油,有驱菌杀虫、提神通窍等多种功效。

使用方法:把香囊挂在前胸,每日上下午各置于鼻前闻1次,每次3分钟,或挂在距离鼻子15~20厘米处,或是放在上衣口袋或纽扣上。晚上可以放在枕头边,以保证吸收充足的量。香囊内中药也需要定期更换,以免浓度降低。

这些方法,您get到了吗?

最后,药娃还要祝愿您——“端午安康”哟!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