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的古传单操——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这是淡然同学的总结,我也想分享给大家。和川久林同学不同,他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年的单操训练的。常言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也换一个角度,跟随着淡然,来看看他内心的习武世界吧。
老师好。今天您最后说的:“没控制好,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正是因为最后这段话,才真正让我从迷惑、烦躁中走出来。
在群里我已好几个月没交流没提问了。是因为我感到自己落后了,跟不上大家讨论的内容了。我始终这么练着,严格按照动作要领,对于老师和各位师兄提到的动作要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我练习时有忽略的地方,我会非常庆幸,及时修正。但是,听到几位师兄的心得体会,加上一些我不懂的名词来描述感觉练进去之后身体的各种感受,对比我自己比较简单的身体感觉,和练功时由于心法的相对薄弱,在对情绪的把控上面会有较大反应。有时会比较反感听到、看到那样一些言语及评论,负面情绪很大(附录1)。
今天早上您跟平淡交流时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拳理:“就是练功的过程当中呢,要关注和感觉行功要领,不要去关注和不去感觉自己身上的感觉或者反应。”这段话对我走出困境帮助极大。当我试着去感觉别人的练功体会,去理解别人的身体感觉,就算他们这些感觉全是正确的练习方法下得来的体验,在我自己没有那些体感时强行理解一定会影响我自己的练功。
我现在的体会是:我刚开始半年的入门训练比较扎实,那时候懂的不多,练的单纯,养成了我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而且已经由习惯慢慢演变成您经常提到的“上瘾”(附录2)。
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好!有时候我就安慰自己,我跟大部分人在这里学习和练习的出发点不同:大家是因为热爱武术喜欢传武喜欢技击才找到您的;而我是因为人到中年,为了养身祛病强身健体才跟您练习,而且我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对技击产生太大的兴趣(请原谅我的直言)。所以我只能正视我跟其他师兄的差距,不追不赶,我行我素练自己的,每天早晚加起来两小时左右。我不优秀,也没有啥追求,但却能让自己洒脱淡然。望老师理解(附录3)。
跟着您练习马上就满整一年了,简单说点体会。首先就是养成了非常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其次是自己的身体筋骨结构、精神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身上原有的一些习惯性拉伤扭伤都已不知不觉恢复和不再发作。还有就是学习了传武知识和单操训练的正确方法(附录4)。
至于身体的感觉,从起初冬天的四肢冰凉到现在每次练习都要湿透几身衣服。当然,自我感觉天生身体的柔韧性很差,各处大筋的紧绷感都很强。
想要请教老师的是,经过一年的练习,我的折腰的幅度也只是停留在90度,比如翻江倒海第五节,向前折腰,我的肘部和前臂还是只能到膝盖的高度,离地面差好多。
刚开始练习时您说下不去没关系,以后会慢慢好的。看其他同学都能轻松下去,腰部几乎达到180度折叠,是不是我练习的方法和强度有问题?这身体上的“缺陷”,对我以后单操的练习是否有影响?或者说对您提到的对于以后技击方面的训练是否有影响?
以上是淡然同学的总结。
关于身体柔韧性的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没有运动习惯的成年人来讲,习武的头一两年,是在筑基。所谓筑基,是把身体潜在的各种疾病消灭于无形,同时也给自身的筋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少量患有严重慢性病的成年人,这个筑基的时间还要长很多。
对淡然同学来讲,应该在第二个训练年度结束后,身体的筋骨结构和行气功夫,会有本质的变化。这些暂时的问题,一定不会影响他未来的单操和技击训练。
另外,古传太极拳的单操训练,虽然强调“行气抻拉”,但无论是“行气”,还是“抻拉”,都绝对不可以“强求”,而是要以“柔顺”为本。对于单操的实操幅度,也是如此。
“天生”筋骨较硬的习练者,筋骨柔韧度的打开,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不必着急。通过您上传的视频作业来看,您的实操,无论是躯干和四肢的肢体动作,还是行气,都很好!
*********************
附录1:理解你的想法。但每个同学的起点都不一样:有的从小习武,到如今已经有几十年的习武经历了;有的却刚刚起步,目前还处在运动习惯的培养当中。所以一定要和自己“比进步”,高水平同学所展现出的武术能力,只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却并不代表我们当前的“落后”,虽然我们是同一个“班级”。
附录2:练“上瘾”了,这非常难能可贵!运动习惯的培养很难,您已经走上了正途。您只要坚持每天练,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着,也是每天都在收获着,这个收获是健康。所以说,知道每天都在收获和储蓄健康,明确地知道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附录3:非常理解!您的洒脱和淡然就是一种优秀,也是一种高品位的追求。
附录4:应该为您的这些收获点赞!
靖雯微信号:fjks-tj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