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志·为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短短86字,可谓字字珠玑,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是修身养性之准则,读来着实令人动容。
静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静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无欲无求,心平气和。在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我们拥有太多的欲望,面对诸多的诱惑,一不留神,原来纯净、澄清、宁静的心灵就会泛起波澜,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正所谓“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只有身心宁静,为官做人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利诱、不被物惑,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而不盲从迷失。静是修身的一个前提条件,但要养德还必须俭。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俭,约也。”在这里,“俭”不仅指俭省,不浪费财物,不追求享受,还指一切都要简化。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
志向提供方向和指引,指向你要去的地方。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只有先立志,确定自己要前进的方向、要达成的目标,才能拥有前进的动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志向?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志存高远,并不是一定要树立宏伟的目标,一定要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是要拥有纯洁而高尚的志向,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孔子也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这个纯洁而高尚的志向就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是个好人。心中要有大我,而不是小我;要有公心,而不是私欲;要有责任和担当,而不是退缩和逃避;要努力去做一个善良、正直、勇敢、守信、敢于担当之人。
要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还必须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才”。才从何来?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拥有理论上的清醒和信仰上的坚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审时度势、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才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诸葛亮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一生的智慧浓缩在《诫子书》之中,留给后人无尽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应像《诫子书》中所说的那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持学习,为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人生价值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