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当区谨记路徐家汇花园&蒲苇
三组不同时期的名词放在一起,貌似有点穿越感。
徐家汇公园刚建成时名字叫徐家汇花园。我和同学从向阳小学坐公交回家,喇叭里会说徐家汇花园到了,同学们会开玩笑的说你家居然有车站。
肇嘉浜东接黄歇浦,西连蒲汇塘。当年跨越肇嘉浜,有若干座桥。
除了著名的天钥桥(此名来自于过河不方便的信徒,对岸的那一边徐家汇天主堂的爱,称桥名为通往天堂的一把钥匙),还有谨记桥,位置就在今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口。这座桥原名西庙桥,桥南是西庙桥路。西庙桥路的东边还有一条东庙桥路,1965年改为东安路至今。
宛平南路最早的历史追溯可能就是西庙桥路了。
1918年左右,一个叫程谨记的商人出资重建该路后改称,谨记路。
图1为旧谨记路上残留门头石刻年份1934。
1960版的地图上还有谨记路可寻。谨记路,谨记于心。谨字,大概与历史上的谨记路有关。
图2为目前找到的谨记路上,还留有的一栋红砖洋房。
图3,坊间俗称的孔家花园(和孔祥熙没关系)。
孔家花园,屋主当年为衡山路毕卡第公寓的材料供应商。衡山宾馆造完,多余的料子,建了老板自家的宅第。建筑风格是折中了不要再折中主义的怪卡,没办法,多出来的建材浪费了不可能的。
坊间传说邬达克的老宅去翻新时,人们看到的地板木料居然也是五六种不同颜色的。
图4照片来源徐汇区档案局,民国27年徐汇区旧法租界范围。
地图上看贝当区旧法租界1938年才有了汶林路,但老百姓还是喜欢旧称,谨记路。
民国11年公董局开筑。公董局以旅沪法国侨民,汶林命名为“汶林路”。马路狭窄,两边围墙里伸展出来的蔷薇花浓荫夹道,使弄堂显得更为幽深。沿路为住宅,有衡山宾馆、衡山公园等,民国32年改宛平路至今。
徐家汇公园2003年竣工。园中小桥流水,建设时保留了小红楼,大烟囱等老建筑。宛平路沿路地标建筑为:7号中共上海市纪委。42号礼雪温公寓是作者最喜欢的ARTDECO建筑。
建于1945年。现代派建筑风格,比较浓重的装饰雕花外墙,凸出的内阳台外立面红色砖墙。具有立体感和色彩对比感。建筑面积603平方米,五层混合结构。平面长方形对称布置,中间白色水泥门洞,上有垂带形雕饰。一、二呈层间有白色三角型和涡纹装饰带。
189弄汶林别墅。新式里弄建于1927年,砖木三、四层。295弄汶林三村、297弄汶林二村、299弄汶林一村都为新式里弄,建于1927年,砖木三层。
图5为汶林别墅。
图6为汶林路貝当路口警察局旧址。
图7照片当警察局旧址,右面的房子造徐家汇公园时拆除。
图8徐家汇花园就是我的家。
图9徐家汇公园你能看到:
美好的一天晨雾已消散,
汇金湖、天桥、雕塑和万国建筑缩影,
大烟囱、毕卡迪、小红楼、贝当公寓、双子楼,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我想占为己有,
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深深地怨。
PS:《蒲苇&蒲汇蒲堂路马相伯旧居》
浜、塘、河滩边生命力最强的莫过于蒲苇,滨江滩涂上到处都是。
蒲苇:
银白色。国外著名的观赏草,多用于园林绿化或岸边栽植。
羽毛状圆锥花序修长美丽,更显壮观而雅致。株高120cm叶聚生于基部,长而狭边有细齿,圆锥花序大羽毛状。
阳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亦耐寒;适应性强,不择土壤既耐水湿,亦耐干旱,具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和观赏价值。
对土壤要求不严,易栽培管理粗放,可露地越冬。
春季可分株繁殖,秋季分株则死亡。
蒲草以前徐家汇农民叫它为野茭白,可以充饥。顶端花蕊里有金黄色的粉末,可以做食用颜料。坊间传说魔都糕团店供应的金团,表面的粉末就是蒲草花蕊粉做的。
我爸以前有双草鞋,太奶奶用稻草搓的很漂亮,蒲草上的花絮迎风飘扬保暖性又好。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大闸蟹外包装有不少就是蒲草包装的。
蒲汇塘路:
蒲汇塘,以河滩长满了蒲草而得名。
西起松江淀浦河,流经新泾、虹桥镇最后流入龙华港。蒲汇塘路,东起蒲东路西至宜山路,1957年填蒲汇塘后筑路为长791米宽15.0~19.0米,车行道宽7.0~8.0米的马路。
参考资料《上海市地方志》第一节山川类。
如今蒲汇堂路最有名的莫过于55号土山湾惟一遗址,蒲汇塘路董恒甫职校马相伯旧居。
史料记载和原住民的回忆及马相伯93岁外孙女的确认,马相伯1917年至1937年间住在教学楼3楼。
马相伯老爷爷的雕塑第一次在向明礼堂见到,知道了他是前向明前身的创始人。向明中学读书时的旧文:《老校长马相伯:广延通儒 培养译才》
向明中学的大礼堂里有位老伯伯的雕塑,社会上知道他是我们的校长的人并不多,他那句名人名言却是家喻户晓。
1840年马相伯出生,11岁到上海求学毕业于徐汇公学常居上海。原为天主教神父,后进入仕途曾为李鸿章幕僚。
他的高徒:
右任、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陈寅恪、胡敦复。
他的理念:
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
他的实绩:
三所大学的创办人,震旦公学、复旦公学,辅仁大学。
1937年美国天主教圣心会于蒲石路今长乐路向明中学,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下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经济、教育、社会、化学、家政系。
经费由天主教美国圣心会修道院提供,名义上从属于震旦大学,实际上经济、行政、教学均完全独立。
1938年震旦大学开始招收女生。
1939年第150期《良友》杂志的封面人物。
“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当年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的贺电中致敬,那时候马相伯一脸福相的照片,被挂在几乎每个照相馆里。
1949年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脱离震旦大学独立。
1952年改名为上海市向明中学。
60岁后毁家兴学捐出全部家产办教育。“爷爷去世除了给孙女的交代,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图片为:今天蒲苇上的花絮依旧在徐家汇公园笑迎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