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行情 鉴定估价
佛像作为艺术作品首先带来的应该是视觉审美的精神享受,只要是美的就叫艺术品,对多大多小什么材质应该说是毫无关系的,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美,粗狂和细腻也各有不同,但大美和精神美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大美需要人们共同的认识,精神美需要一定的磨砺和一定的经历才能享受到或追求到。
镀金工艺是指电镀金,顾名思义,使用电镀金工艺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电,据相关资料显示,电镀金工艺迄今为止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另外,尼泊尔佛像中并不使用镀金工艺,所以市面上所谓的‘尼泊尔镀金佛像’实际上是‘尼泊尔风格镀金佛像’,并非出自尼泊尔匠人之手,此二者容易混淆。
鎏金,鎏原意为美丽的金属,铜、银器用鎏金技术装饰美化其表面的,即称鎏金器。从历代发掘的钟鼎器、兵器、车器、钱币与玺印等文物看,鎏金工艺始于春秋战国,到了汉代已能熟练的应用,在青铜器上先铸制或雕刻花纹,再交错鎏以金、银,成为当时铜器加工的特征。
从佳士得,苏富比,东京中 央等国外拍卖公司的中国明清金铜佛像成 交记录来看,就可以看出这波行情在已经过去的十年和即将到来的十年内都将得到持续升温。
6世纪以后,北朝的文化艺术中包含了更多来自南朝的审美品味,南朝文士的瘦骨清像姿容,逐渐被北朝佛教造像吸收。从北魏熙平(516-518)年间和陈太建元年(569)的两尊金铜菩萨立像中,我们都可观赏到,在6世纪的百年间,风靡南北的瘦骨清像风格菩萨造像。不过在衣装方面,这些身材清瘦的佛造像,却往往覆以质感厚重的褒衣博带式衣装。
佛像收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收藏体系,随着人们对佛教的认知加深,已经不再满足于购买一个简单佛像,唐卡、香炉等的购买也有所提高。佛像市场的火热也促进了其他佛教用品的行情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佛教文化认识的提高。
佛像在鉴定的过程中,佛 像入手的比重也是我们鉴定的一个依据,虽然 不同时期的佛像用料是不同的,但与新仿制的 佛像仍可感觉得出来。新铸佛像的重量较之出 土佛像的质量的稍重,行内称之为“压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出土的铜佛像在地下埋 藏日久,除器表被腐蚀外,佛像内的材料也不 同程度地受到侵蚀,内部产生疏松膨胀现象, 因此比重会随埋藏时间的长短相对下降;传世 的铜制佛像也会随着长年的流传而减少重量; 而新铸的伪器,不管如何伪装均属表面文章, 不会伤及到器物内部材料,所以比重较之真器 要大。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比如元明时期佛像的比重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