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沟渠和水井的出现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它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由氏族制度变革为奴隶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夏王朝,在社会生活上无疑要比原始社会提高得多,这与社会生产的进步、发展是一致的。但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有关夏朝历史的记载,都是后人根据先辈们口耳相授流传下来的。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它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由氏族制度变革为奴隶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夏王朝,在社会生活上无疑要比原始社会提高得多,这与社会生产的进步、发展是一致的。

但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有关夏朝历史的记载,都是后人根据先辈们口耳相授流传下来的。从这些传说中还是能够看出夏王朝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灭亡的基本情况。有关夏代的具体社会生活情况,就知道得太少了。所以目前知道的有关资料,只能说是这方面历史的影子。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古代文明也是从农业种植开始的。夏朝是脱胎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在部落联盟时期的农业,已经不是原始的农业。在许多地区,如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流域,已出现了不少定居农耕,农业、畜牧业已成为人们衣食所依。因此,在洪水泛滥时期,才会出现“五谷不登”的情况。禹在平治水土过程中“尽力乎沟洫”,建立起了初期的农田排灌工程,这就更加有利于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种植。

夏禹“尽力乎沟洫”,所开的水沟、水渠在农田建设中是起排水作用还是起排灌并用的作用,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起到了涝时排水、旱时灌溉的作用。自禹平治水土以后,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这种认识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禹“疏川导滞”是疏通河流,排除积水,同时又是“锺水丰物”,积蓄足够的水量以供农田、放牧和人们生活使用。

当然禹平治水土、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任务,也不是全由他一人来作,而是把种植黍、麦、稻、菽的任务交给协助他治水的农官后稷去完成。所以《诗经》中有“是生后稷”,“缵禹之绪”(《鲁颂·閎宫》)。就是说姜源生了后稷能继承(缵)禹的事业(绪)。

农田中开沟洫以利排灌也不是自禹平治水土时才发明的。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中就发现有三条,其中一条是环绕居住区的大围沟,既是起防护作用,也是为了排水。另两条小沟是在居住区中,是起排水作用的。在距今大约400至5000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不少的沟洫。

这些沟洫形制的结构、建造的技术都比半坡遗址中的有很大发展和进步。如在河北磁县下潘汪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两条形制相同的水沟。从已发掘的485米来看,宽为2-3米,深为1.5-2米。沟沿很直,沟壁平整,拐弯处呈圆角方形。在河北邯郸涧沟、河南洛阳矬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沟洫。根据测定,这些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是3900年至4100年之间。这也相当于夏禹治水和夏王朝建立初期的历史时期。

禹平治水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除了开沟洫排灌之外,还利用了地下水源。相传“伯益作井”(《世本作》)。伯益就是益,他协助禹平治水土时是担任掌管山林鸟兽的虞官。这个职务与畜牧业有关系,放牧时要解决水草问题,为了寻找水源,就要开凿水井,所以说他是作井的人。但是凿水井并不是益的发明,相传“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世本·作》)。说黄帝是凿井技术的发明者。

到尧舜时代。舜的父亲瞽叟听信他后母的挑拨,想害死他,叫他去打井,井打得很深,而且还发现了井底旁边有一个空洞,当他正在井下,瞽叟和后母所生的弟弟叫象的两人“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史记·五帝本纪》)。瞽叟和象本想倒土下去将井填实,把舜埋在井中。不想舜从井底旁边一个空洞中逃了出去。

从这个传说中反映出两个情况,首先是开凿土井在当时中原地区比较普遍,费不了很多事情就可以办到。其次是当时的沟洫不但有明沟,而且还有暗沟。舜打的井正好和一条暗沟相通,他才能从这条暗沟中逃得性命。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原始的井是用来贮藏食物的,一般都比较浅。这在北方农村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不过在考古学上把这种贮藏东西的井叫做窖穴,废弃的叫做灰坑。由于在废井中发现下雨后能蓄水,从中受到启发,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才逐渐地把它挖深修建成较深的井。在湿润多雨的地区,挖井挖到一定的深度就会出水,这就为人们生活解决了重要的水源问题,作为蓄水的水井才出现。

我国原始的水井,目前已知最早的是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这是口井壁为木结构的水井,是在遗址的第二文化层中发现的,距今约有5700年。其次是江苏昆山太史淀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有木井圈的水井,距今约有4000多年。

在中原地区的水井,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河南汤阴白营村的一个龙山文化早期村落遗址中发现的,这也是一口井壁用木棍交叉为井字形层层垒筑而成的水井。在河北邯郸润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矬李第三期文化层(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都发现有圆形的土水井。涧沟遗址的口深约7米,口径2米,在井旁有沟渠的遗迹,在距井不远处有一座陶窖遗址,井底还发现有陶罐等残片,说这水井不仅供饮用,还用于制陶生产。

矬李遗址的一口在6.1米的深处就见水,口径1.6米。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水井。总之从距今4000多年到4000年的中原地区,水井不仅是供人们生活饮用,也逐渐用于手工业生产和农用灌溉。

夏朝的建立,由氏族制度变革为奴隶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古代文明也是从农业种植开始的。夏朝出现了定居农耕,农业、畜牧业已成为人们衣食所依。“尽力乎沟洫”,建立起了初期的农田排灌工程,这就更加有利于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种植。

同样,由于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才逐渐地把它挖深修建成较深的井。在湿润多雨的地区,挖井挖到一定的深度就会出水,这就为人们生活解决了重要的水源问题,水井不仅是供人们生活饮用,也逐渐用于手工业生产和农用灌溉。这样夏朝的农业生产就,结束了靠天吃饭的情况,沟洫和水井的出现和运用,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0)

相关推荐

  • 【老白讲历史故事】上古篇之涂山之会。禹平...

    禹平洪水,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大会各地部落酋长于涂山,携带玉帛(礼品)前来参会者万国(众多部落),史称涂山之会.关于涂山之确切地点,向来歧说纷纭:一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西北),一说在渝州(今重庆市), ...

  • 中国简史(1)夏

    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 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组 织的逐渐解体, 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 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 盟的形式, 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 ...

  •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66号 始建于汉高祖三年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末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遗迹层层相叠,不仅有南 ...

  • 我是如何看《发现夏朝》和埃夏一体论的(1.1版)

    乘坐竹筏的人请知难而退,不要尝试穿越深海,那里有致命的巨浪和风暴. 只有你们少数人能登上巨船,继续神圣的旅程,航行在前人未航行过的水路. 拉神鼓舞你们,星辰指引你们,永恒的季风护送你们,到达人所未至的 ...

  • 3本先秦古籍记载了1500年历史,成书于夏朝或商朝

    中国最古老的书籍是什么?相信许多历史爱好者都有兴趣.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先秦古籍,最古老的是<尚书>.<诗经>和<山海经>.这3本古籍的成书年代约为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 ...

  • 中科大教授直言:夏朝就是古埃及,国内外学者态度呈现一边倒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久不衰,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骄傲.从炎黄部落开始,到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但是几千年前的人们,一方面思想落后,另一方面文化 ...

  • 夏朝历史人物——刑天

    刑天,亦作"邢天"."形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

  • 夏朝历史人物——桀(夏朝帝王)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他骄奢淫逸, 腐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倾宫.瑶台,又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桀在征伐有施氏时得了美女妹喜,回国后,昼夜与 ...

  • 夏朝历史人物——少康(夏朝帝王)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少康是夏朝第六世君王,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相- 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 ...

  • 夏朝历史人物——太康(夏朝帝王)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 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 ...

  • 夏朝历史人物——契

    契(xiè),一作卨,子姓,尊称阏伯.上古时代中国华夏族历史人物,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封为契玄王,尧称帝时做为司徒.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 ...

  • 夏朝历史人物——关龙逄

    关龙逢,夏桀时大夫,一作豢龙逢,古代豢氏之后,为人正直,敢于直谏,为桀所忌恨.桀暴虐无道,奢侈无度,筑琼宫.修瑶台,累肉山,造脯林,为酒池,百姓皆怨.他直谏:"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无胜,民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