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停车(居住区设计基础知识2)
大家好,欢迎回到居住区基础知识系列
本期主题:
道路和停车
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同等重要,是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理应采用可参照指标加以规划。从机动车行驶特性出发,这期我们将聊一聊居住区居住区设计在交通与停车问题上的数据指标。
一、交通
1、核心问题
路网结构,具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双重功能,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出入口控制,包括出入口的数量、间距、位置,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道路等级、路幅及断面宽度的常识。
2、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3、道路等级及路幅
3.1 居住区(级)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居住区级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是居住区与城市道路网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在大城市它可视为城市的支路,在中小城市可作为城市次干道。它不仅要满足由城市进入居住区客货交通需要,还要提供足够的市政管线敷设空间。其路宽应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地种植,如行道树、草坪花卉以及道路设施等,按各构成部分的合理尺度。
居住区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必要时可增宽至30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
图1:居住区一级道路
3.2 小区(级)路
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是居住区的次干道,对居住小区来说则是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关系。其道路宽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小区内部的机动车与人行交通,不允许引进公共电、汽车交通。路面宽度要满足两辆机动车错车及非机动车出行的要求,则路面宽度宜为6—8m。
道路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但建筑控制线的宽度(即两侧建筑物的间距),要考虑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在非采暖区按六种基本管线的最小水平间距考虑,要求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限宽度为14m。
图2:居住区二级道路
3.3 组团(级)路
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路面人车混行,确定路面宽度涵义也类似小区级道路,只是道路交通流量和地下管线的埋设均要小于小区级道路,一般按单车道加上行人的正常通道,路面宽度为3.5—5m,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区可采用3m。为满足大部分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其两测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不小于8m,采暖区则不小于10m。
图3:居住区三级道路
3.4 宅间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宅间小路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一级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需要,则按照居住区内部小型机动车辆低速缓行的通行宽度考虑,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2.5—3m,这样也兼顾了必要时私人小汽车的出入。其一般形式如图:
图4:宅间小路
4、经验总结
小区内道路常规:单行线4米,退小区围墙1米(规范中宜1.5m),退建筑2米。
双行线6米,退小区围墙1米(规范中宜1.5m),退建筑3米。
单行线4.5米,车辆出现对行时,一辆靠路边停,对面车辆可基本通过,同时可做为夜间临时停车。
双行线5.5米,退建筑出入口面可减为2米。
双行线8米,夜间路边停车可计入停车量指标。
机动车行道 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
图5:单车道与双车道宽度
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
图6:非机动车道宽度
人行道 设于车行道一侧或两侧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m,其它地段人行步道最小宽度可小于1m。如人行道的宽度超过1m时可按0.5m的倍数递增。
图7:人行道宽度
人行梯道 当居住区用地坡度或道路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并附设坡道供非机动车上下推行,坡道坡度比<15/34。长梯道每12—18级需设一平台。
图8:人行梯道与坡道宽度
二、停车
1、核心问题
停车位数量,地面停车与地下的比例;
地面停车的规模与选址;
2、技术数据
2.1 设计车辆与车位尺度
自行车停放车位尺寸为:2.0m*0.6m
小汽车为5.5m*3m
2.2 停车方式与停车面积
图9:停车方式与停车面积一览表
2.3 地面、地下停车的比例
居民区内陆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2.4 布局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停车设施考虑布置在小区内主要道路的两侧,为路边平行停放模式。其中小区道路宽12米,车行道6米,两侧各3米宽的停车位。组团道路宽8米,车行道5米,一侧留3米宽的停车位。
2.5 出入口设置
机动车停车库的出入口,应遵守下列规定:
图10:停车库出入口规定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应分开设置,出入口净距不宜小于5米;
最小转弯半径、最大纵坡。
图11:道路转弯半径及最大纵坡一览表
相关文章:
已完结系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