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仲林副教授谈谈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MIM180849)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于1963年由Rubinstein-Taybi等首次报道。RSTS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2500,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及指、趾畸形。

PART1

遗传特征

RSTS的发病与高度同源的CREBBP和EP300基因相关。约 50%-75%的RSTS患者由CREBBP基因突变所致,而16p13.3区域(包含CREBBP基因的染色体区域)的微缺失约占该类患者的10%以上。EP300突变导致的RSTS患者较罕见。目前的研究表明,CBP/CREB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RSTS等多种神经元疾病的重要因素。

PART2

临床表现与诊断

⒈智力障碍:智力通常低下。

⒉生长发育迟缓:在胚胎期生长发育多正常,但身高、体质量、头围等指标在婴儿期落后。

⒊多系统畸形

⑴肢体畸形:具有宽而扁的大拇指/脚趾、指/趾蹼;

⑵特殊面容:高眉弓、长睫毛、眼睛异常、鹰钩鼻、上颌骨发育不全、高腭弓、上唇短、异样笑容等。

⑶多系统发育异常:可出现胼胝体发育不全、大枕骨大孔、瘢痕疙瘩形成、肺动脉狭窄、椎体异常、胸壁异常、多毛、睡眠呼吸暂停和巨结肠等多系统发育异常。还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统畸形(已报道的男性患儿几乎均有隐睾)等临床表现。

⑷RSTS患者患癌症风险增高

图1

▲a、b为RSTS患者典型面部特征;

▲c为畸形中央尖,是将仅具有部分典型临床特征的患者诊断为RSTS的一项有力指标。

图2

▲RSTS患者的手、脚。拇指宽大,末节趾骨加宽,右手第三和第四指间有轻度的皮肤并指。

(图片1、2来源于参考文献8)

PART3

临床诊断

RSTS的早期诊断对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诊断RSTS需要采集详细的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主要诊断依据是面部和肢体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检查口腔畸形中央尖、上胸部及手臂较大的瘢痕疙瘩的有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作用。

手足X线片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对临床表型疑似者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的高通量测序以及染色体芯片检测,可协助临床诊断。

图3 推荐的诊断策略 (引自参考文献8)

PART4

预防与治疗

RSTS患者可以生育,但其遗传风险可高达50%。目前尚无针对RSTS的特异性根治手段,主要为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患者在新生儿期都应进行先天性心脏缺陷的评估。男性患者可通过手术矫正未下降的睾丸。出生后的第一年,要特别注意喂养问题、便秘和泪道狭窄。

参考文献

[1] Kamenarova K, Simeonov E, Tzveova 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de novo mutation of CREBBP in a patient with Rubinstein-Taybi syndrome by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 case report [J]. Hum Pathol, 2016, 47(1): 144-149.

[2] 张江伟,王长燕,李明,等. CREBBP基因突变所致Rubinstein-Taybi 综合征二例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J]. 中华儿科杂志 , 2014, 52(9): 673-677.

[3] T. M. Hallam,R. Bourtchouladze. Rubinstein-Taybi syndrome: molecular finding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improve cognitive dysfunction[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06,63(15).

[4] Thienpont B, Béna F, Breckpot J, et al. Duplications of the critical Rubinstein-Taybi deletion region on chromosome 16p13.3 cause a novel recognisable syndrome [J]. J Med Genet, 2010, 47(3): 155-161.

[5] 王艳,洪小杨,彭薇,等.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诊断Rubinstein-Taybi 综合征一例报道[J]. 临床儿科杂志 , 2016, 34(9): 686-688.

[6] Kumar S, Suthar R, Panigrahi I, et al. Rubinstein-Taybi syndrome: clinical profile of 11 patien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Indian J Hum Genet, 2012, 18(2): 161-166.

[7] Calì F, Failla P, Chiavetta V, et al. 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of an unknown large deletion of the CREB-binding protein gene in a patient with Rubinstein-Taybi syndrome [J]. Genet Mol Res, 2013, 12(3): 2809-2815.

[8] Hennekam Raoul C M,Rubinstein-Taybi syndrome.[J] .Eur. J. Hum. Genet., 2006, 14: 981-5.

读完本文我们再来温习下其他文章

贾仲林副教授谈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特点、风险评估及预防

贾仲林副教授谈谈AEC综合征

贾仲林副教授谈谈口-面-指综合征(oro-facial-digital syndrome,OFDSs)

专家简介

贾仲林,口腔基础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遗传病研究室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负责人,美国艾奥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北美华人遗传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遗传学会高级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会员。

学术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1项,口腔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1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转化实验新技术项目1项;作为第一参加者参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 《耳鼻喉口腔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子课题“口腔颌面部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2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

参编《唇腭裂综合治疗学》和国内首套口腔疾病就医指南丛书:唇腭裂与面裂就医指南;获2015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银杏叶青年学者奖和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精通遗传、统计、生物信息,擅长唇腭裂遗传学研究和遗传咨询。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