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璇一、重视经络,辨证施治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经典著作《内经》等书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历代医家又不断加以发展和补充,形成了一个周密完整的经络系统。杨氏认为经络学说自创始到发展,与针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针灸治病所用的腧穴,就是经脉之气注输出入的处所。在辨证论治,处方配穴,选择手法等各个方面,皆不能脱离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治病必先明辨病在何脏何经,然后按照脏腑经络和腧穴的相互关系,采取循经取穴,邻近取穴或随症取穴等方法,相互结合使用。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因此,杨氏认为经络学说是针灸临床治病的根据,在针灸临床上一定要十分强调经络理论。他常说:“脱离了经络,开口动手便错,针灸工作者也应如此,千万勿忘重视经络。”

重视穴位压痛检查。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人体内外上下,脏腑肢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腧穴是人体脉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因此内脏有病,常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在穴位上表现为压痛等反应。杨氏在临床上极重视体表穴位的压痛检查,借以分析内部脏器的病变情况。他认为急性病压痛较显著,慢性病压痛范围较小。五脏六腑处于胸腹中,而脉气发于足太阳膀胱经,故五脏六腑之俞穴皆在背腰部。《灵枢·背输篇》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如咳呛病在肺俞处有反应,按之舒服;脏躁病(癔病)在心俞;溃疡病在胃俞;胆囊病在胆俞有按痛;月经病及失眠在三阴交穴有压痛;精神分裂症在血海穴有压痛等等。在这些压痛点进行治疗,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重视针感传导方向。针刺治疗要有一定的感应(即得气),若能“气至病所”,那末疗效往往更好,这是每一个针灸医生所熟知的。杨氏认为针刺感应的传导放散,是由经络循行及穴位性能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内关、少海清热安神,针感向下;中府、列缺调肺利气,都向末梢放散。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合谷能升能散,手法正确,针感可到肩(骨禺)yu,甚至到头颈;曲池走而不守,针感也可向上。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里和胃止痛补气,针感向下可到第二足趾;委中清热利湿定痛,感应向下可至足跟;阳陵泉镇痉熄风止痛,针感也向下至外踝。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血海调血清血,主治血症,针感向上;三阴交助运安神,祛风化湿,疏调下焦,清理一切血症,针感可放散到腹股沟。但这些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只要改变针尖迎随方向,调整手法,也可使放散路线得到改变。例如内关穴大都向末梢放散,但若和公孙配合,主治胃心胸之症,运用催气手法,重压下方,并用迎而夺之的方法,可使针感传向肘臂,立即产生嗳气,缓解心胸疼痛有奇效。

重视循经远道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理论。如咽干声嘶,取双太溪用阴刺法,效果甚好;急性扁桃体炎针合谷、少商较有效;胁痛取阳陵泉;胸闷欲吐泻内关、太冲,由于手阳明经在面部的路线呈交叉,故口眼(口呙)斜取合谷,左针右、右针左;牙痛取合谷,内庭均能治疗。但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临床上一般认为下齿痛用合谷,上齿痛用内庭。然而杨氏认为手阳明大肠经的有穴路线主要循行于上齿,而足阳明经的有穴路线都循行于下齿部;所以上牙痛取合谷、下牙痛用庭,效果更好;但不论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当治疗时必须令患者先咬紧牙关,再进行针刺,效果更为显著,这是杨氏针灸疯科流派的又一经验特色。

重视以痛为输。十二经筋是随着十二经脉分布的,它循行于体表而不入内脏,其发病症状也偏于从方面。杨上善说:“经脉是阴阳气之所资,邪入肌腠,袭筋为病,不能精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穴”。杨氏在临床上对于经筋之病,常用“以痛为输”的方法来治疗。如网球肘疼痛较为顽固,在检查时可发现肱骨外上髁有一压痛拒按处,应在该点上施以较强的恢刺或合谷刺,以泄其邪,配以艾灸温针,甚致用杨氏絮刺火罐疗法,吸出瘀血凝块,常能缓解筋急布收到疗效。

(0)

相关推荐

  • 高凯杰 | ”守筋“治拇指屈肌腱鞘炎--针灸医案

    最近治了几例拇指屈肌腱鞘炎,小有感触,甚至觉得原来的治疗方法在绕道而行,以往治疗这个毛病,或考虑局部丛刺,或缪.巨刺法,或者用叶老师的对应法针刺,效果时好时坏,当然不排除个人水平问题. 典型病例: 2 ...

  • 高树中《一针疗法》总结(一)

    一个种树人  >>>第287棵<<< 本期编辑︱培根 导读:高树中老师一针疗法的治疗总结 ■ 取效总则 ① 找准穴位:先辨疼痛部位属于何经,再在相应穴位处寻找压痛点 ...

  • 杨永璇

    四.详审病因,善调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此七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精神活动.正常情况下,这些情志活动,是在体内各脏腑气血功能相互协调下,经常维持调节平衡而不致病:但过甚或 ...

  • 一、针药并用,内外同治   杨永璇

    一.针药并用,内外同治 早在1921年,杨氏即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其业务范围极为广泛.在临诊时按脉察舌,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需要,以 针.灸.拔火罐为主要治疗手段, 兼用汤药 ...

  • 一、杨永璇自创经验效穴

    (一)利咽穴 该穴位于颈侧手阳明大肠经天鼎穴外旁8分处.进针0.5-1寸.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发音嘶哑.用平补平泻法.针后1小时左右,疼痛可明显减轻,5-6小时即愈.亦可治疗吞咽 ...

  • 二、杨永璇独创圆筒形套叠式铜质火罐

    火罐在古代取用兽角,唐代是用竹制火罐的开端.杨氏学医时,业师王诵愚先生所用火罐,种类较多,有瓷质鸟食罐,竹罐,陶罐,雪花膏瓶,乳腐瓮等.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火罐易破碎,出诊时,不便携带.在1918年秋冬杨 ...

  • 杨永璇四、详审病因,善调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此七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精神活动.正常情况下,这些情志活动,是在体内各脏腑气血功能相互协调下,经常维持调节平衡而不致病:但过甚或过久的情志活动,就会影响 ...

  • ​杨永璇二、刺罐结合,活血化瘀

    杨氏在临床上对 头痛.项强.面瘫.丹毒.肩背腰腿痹痛诸症,常用针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以增强舒筋活络,疏通气血,开豁毛窍,镇痛祛邪的功效,得心应手,效果极佳. 此法得自师传经验,经杨氏改进成为每套六只的套 ...

  • 二、辨证施治嗜异症    杨承岐

    嗜异症,即嗜食异物症.除小儿嗜食泥土.炉渣.火柴外,成人嗜异症临床比较罕见.究其成因,现代医学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小儿感染蛔虫或成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因病因不明,治疗往往乏效.笔者从多年的临床 ...

  • 杨永兵:宋代茶馆的功能与意义 商品经济

    作者:杨永兵 原文刊载于<农业考古>2004年第2期 原标题为:<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 ...

  • 辨证施治概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胡希恕)按语:这篇文章曾作为学术报告稿在东直门医院院内学术交流,集中反映了胡希恕先生研究<伤寒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成就,曾部分刊载于1980年底4期<北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