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初都过去
本文取自《听一首老歌,怀念我们一去不回的青春》。有需要签名版可联系本人。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大伞裙、豆沙嗓、开个唱从不戴耳麦;当年几乎所有的夜总会都拒收这个歌手,而后来据说红到唱三首歌开到百万美元的天价。如果你还猜不出这是谁,那么,你知道香港乐坛的“大眼妹”吗?知道有一年红馆每周都要举办一场个唱还场场爆满,创造了红馆开馆以来年度最高个唱纪录的人,叫什么?
徐小凤。香港乐坛常青树,16岁开始唱歌,64岁了,还在唱,半个世纪依然花团锦簇风采依然。徐小凤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
徐小凤的后半生是梅艳芳的刚劲女中音一统江湖的时代,而前半生则是邓丽君领衔主演的年代。那时代,邓丽君的甜才是主流,后来信息时报在采访她的时候问她当年的“豆沙嗓”是坚持了多久才被外界认可的时候,她沉吟了很久。“很久很久。受了很多打击,他们不是说你的唱法有问题,而是说你的嗓子天生不属于唱歌,从根本上否定你,那时候都是流行甜美的、高音的,不仅是唱歌,我说话都取笑我,用奇异的眼光看你,我还是不放弃自己。后来被大家接受了。高音、假音我天生唱不来,条件不允许,好在我坚持了自己的天生条件,我一生只做对了这一件事情,就是坚持。”
坚持是很疼的一件事。被认可也一样。故而虽然在16岁时就因参加天天日报及南国实验剧团联合举办的“香港之莺”歌唱比赛拿到了冠军,但直到数年之后,徐小凤还是要天天跑夜场唱歌,因为并没有谁看好这个貌似沙哑的“豆沙嗓”。
《恋之火》却由此大火特火,这是徐小凤的冠军曲目。那个晚上应该是刻在心上的,她由始以来第一次站在台上,开始唱一首属于她自己的歌,灯光、音乐、注视的目光和掌声,都只属于她一个人。最后一个音阶颤抖着送出去,欢呼声要把她推倒。那一刻的徐小凤差一点晕倒。
但是第二天,徐小凤还是要一个人挤公车去做她的美发师,在参加比赛之前,她已做了两年的美发师。只不过,在冠军到手之后,终于有夜总会肯请她去唱歌了。
徐小凤是家里的老大,她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因为要帮开店的父母打理生意,年年在班里考第一的徐小凤在初二时就辍学了。无论多苦多累她天天唱个不停。终于有了夜场可以请她唱歌了,这是个好兆头。白天,她在店里忙着算账收钱,晚上关了铺子,抓起一块面包就冲出去,在歌厅和夜总会之间赶场,最多时一天要跑十四家夜店,从晚7点一直唱至凌晨2点,一个月,可以多几百块的收入。更主要的,她可以在有听众的灯光下,唱自己喜欢的歌。
那时候,她最喜欢唱、也是最叫座的歌是《每一步》,因为她,每天都迈出一步。
曾踏过艰辛的每一步
仍然前去 仍然闯
不理几高
耳边的风声响
像似歌声鼓舞
努力为要走好我每步
行尽了许多的崎岖路
往前去 才能知境界更高
名利似有还无
要想捉 捉不到
岁月在我身边笑着逃
道路段段美好
总是血与汗营造
感激心中主宰
每段道路为我铺
但愿日后更好
我愿永远莫停步
我要创出新绩
要用实力做旗号
……
花季一到总会芳香四溢。徐小凤驻唱夜场一年后,一家唱片公司筹备了一次东南亚巡演,“香港之莺”冠军徐小凤的名字有幸位列其中。吉隆坡南国唱片与她洽谈,希望为这个与大家听惯了甜美邓丽君的独特女声灌制一张唱片。因为还要赶接下来的巡演档期,徐小凤仅用2天时间录了12首歌,分成《墙》、《秋夜》、《恋之火》3张唱片出版。这对徐小凤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单声轨、乐队连乐谱都没有可还是让她欢天喜地得不得了。毕竟,这是个不错的开始,她的声音,可以离开夜店那些醉鬼的耳朵了。
1972年开始连续四年的香港金像歌星,1973年开始连续五年的金话筒奖,1975年最受欢迎十大女歌星,直到1978年唱片《神凤》获金唱片奖,徐小凤开始成为香港乐坛没有谁可以忽视的一块磁石。
从此,这个叫徐小凤的女人开始创造香港乐坛众多的奇迹。三十张白金唱片,一年内出版7张唱片,至于奖杯多到简直要租个仓库,光金骆驼奖就拿了近十次,她还是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的第一位女歌手。1990年,风头正劲的天王歌后梅艳芳在红馆的个唱纪录是三十场,故而又有“梅三十”之称,而两年后,徐小凤被称做“徐四三”,因为那一年,徐小凤的红馆个唱纪录是四十三场,几乎每周一场。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风的季节》、《心恋》、《明月千里寄相思》、《顺流逆流》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被无数新人翻唱过,似乎忘了最早的徐小凤版才是经典原唱。低调的徐小凤接着地气,一边在各大音乐节上疯狂拿奖一边在录音室里拎了扫帚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那么平易近人的招牌的笑,蓬松的刘海和金字塔一样的锥形裙,属于徐上凤的标志太多,甚至多到人们熟视无睹,就像熟视无睹她的悄然隐退。
上世纪九十年代,徐小凤发行的最后一张唱片叫《文明泪》,然后在香港红馆一口气开了四十三场告别演唱会。依旧是高挑的锥形裙,豆沙嗓似乎要揭开红馆的天棚。最后一首《一条路》唱罢,她退去红妆,悄悄地离开欢呼的季节。理由是“我不是想要退休,只是我太懒,打算休息一段时间。”他和肥姐沈殿霞一起逛街买菜打打麻将喝喝茶,在每一个午后讨论晚饭的菜谱,十年,日子就一闪一闪的过去了。
2004年4月,和她纠缠了二十年的梅艳芳去世半年后,徐小凤酝酿复出。当媒体问到她是不是因为“最强大的对手退场了”才让她有了复出的动力,徐小凤笑了。“没有对手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独孤求败。无论从好朋友的角度还是从对手的角度,我都希望阿梅一直陪着我,只可惜,现在只剩下她的歌。”
她先在一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巡演二十场,2005年,徐小凤把复出后的第一个个唱地点选在红馆,23场演唱会依旧是神采飞扬。华丽回归,她已经年近花甲。一位独步香港华语乐坛的殿堂级大姐大,还是那个时代的强力主打。
辉煌了,老去了,虽然歌声不老。可是,爱情呢?一个女人,一个用歌来讲述爱情故事的女人,怎么会不懂爱,怎么会没有爱?
“不知为何总是没有人喜欢我,不如你们大家给我介绍一个吧?”从十六岁到六十岁,每提及婚恋的问题,徐小凤总是淡然一笑。
如果记忆力足够好,应该记得1994年香港媒体的头版头条上曾大张旗鼓地披露一则新闻,并出具了由加拿大政府发出的证明文件,文件显示七四年至七九年期间郑永福与徐郧书为合法夫妻关系。新闻香港娱乐圈十大新闻之一!赫然在目的还有这份合法婚书上清晰地印有男女双方的签名,郑永福是谁知道的人不多,但圈内很多人都知道,徐郧书是徐小凤户籍登记的名字。
随着媒体记者们锲而不舍地取证,郑永福被证实是居然是最先在亚洲引进的《花花公子》和《福布斯》中文版的业界名人郑经翰。郑经翰在当年也许是默默无闻,是位华裔的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机技师,星岛报业集团主席胡仙女士的帮助下返回香港一手创建了百乐门集团,在香港商业电台的《风波里的茶杯》节目中以敢说敢做的风格成为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随后借助渐隆的声望创办了香港最著名的电视台亚洲卫视,1997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香港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士之一,次年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五十位亚洲明星之一,并成功进入香港议会,是驰名东亚的社会风云人物。
七四年,徐小凤还是独立潮头的青葱年纪,而现在,郑经翰已年近七十,娶了1981年的香港小姐冠军劳锦嫦,三个孩子也已成家立业。相对来说,与辉煌的地位相比,郑经翰难能可贵的几乎没有任何绯闻,郑经翰面对媒体似乎也不想旧事重提,今天承认自己上学时确实登记为郑永福,“但同名同姓的人也不是没有”,明天又说事情太久了,很多事模糊不清了。无论怎样,眼底的慌乱和疼是遮不住的,毕竟,一些伤,结了痂就没有再血淋淋地翻开的必要。
跟徐小凤最亲近的朋友都对这一段往事一无所知。包括徐小凤自己,被采访时一旦涉及此类问题立即消失了笑。
2010年,已经花甲之龄的徐小凤难得地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了婚恋问题。她承认,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王子梦,“女人最丰满最性感的一刻就是被心爱的人接到婚礼现场。你也知道女人很麻烦,会永远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幻想有个白马王子来迎娶自己,相信好多女人都有这种潜意识!”
“那您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呢?”
“空白。”徐小凤只回了两个字,然后绽开一朵微笑。“但我的衣柜里,永远有一件白色的婚纱。”
徐小凤,1949年1月出生,香港传奇式的常青歌手,人称“小凤姐”。略带沙哑的歌喉平缓而磁性,极具穿透力,是香港由邓丽君时代向新浪漫主义风格过渡时期的领军人物,独霸歌坛数十年之久,被称做“香港之莺”。
婚纱背后
词:潘源良 曲:徐日勤
仍然说笑 尽管这是苦笑
望着嘉宾 给他庆贺呼叫
奏着仍是昨天的曲调
也许今天弹得更妙
仍然祝福 祝福这段婚宴
望着婚纱 婚纱背后的脸
你是谁共你未见一面
却已经令我心酸
未想多讲半句 惟恐怕会落泪
缘已尽不可追 理由谁可领会
让孤单加空虚 让当初都过去
纵有痴心 仍难定散聚
婚纱中背影双双远去
走进蜜月甜梦里
我但愿前事跟他远去
让我心中安静如水
仍然祝福 祝福这段婚宴
望着婚纱 婚纱背后的脸
你是谁共你未见一面
却已经令我心酸
未想多讲半句 惟恐怕会落泪
缘已尽不可追 理由谁可领会
让孤单加空虚 让当初都过去
纵有痴心 仍难定散聚
婚纱中背影双双远去
走进蜜月甜梦里
我但愿前事跟他远去
让我心中安静如水
我让旧情伴婚纱远去
一切又从头面对
爱若是如梦终必破碎
亦继续不息地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