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从坨里到下紫口
梁东方
在山前平原上,过了漕河以后,从南北向的京昆高速高速连接线上选择一个路口向东,西边的山脉与北边的山脉就都清晰地横亘到了大地尽头,而脚下依旧是平坦的大地。当然大地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是略有倾斜的,向西向北越靠近山脉地势一定越高,正是因为这种缓慢升高的大地景观使人在长途步行之中获得了可以时时回望的乐趣。每一次回望视野都很遥远,每一次前瞻目标也都很明确:那山体虽然已经被开山取矿弄得千疮百孔的山峦的黛色的山脊线。
山上没有神仙,山上只有石头和常年处于干旱状态里的低矮植被,但是这一点也没有妨碍平原上的人对山的期待,没有阻止人一次次地从平原上奔向它的兴致勃勃。
特别是现在,山实在已经是大地上近于唯一的自然物。除了山,任何一种稍有占地面积的自然景观,都已经被人类占据,就是山也已经被开采了很多很多,而眼下终究山还是有山的野趣,有从天地而来的古远而丰富的气息。这使得每一次望山而行的人都不会失望,都能收获在平原上难以体会到的慰藉身心的洗礼。
平原上无河不干的影响在距离山已经不远的坨里村也是依然,河沟上的小桥还是过去的石板铺就,桥面上那一点点狭窄的公共空间现在正被一群舞蹈的人所占据。
踩高跷的年轻人迈着传统的步伐,跳广场舞的女人们则迈着十足现代感的不无谐趣的重复舞步。在空间狭窄的小桥上,石片垒成的古老墙头下,他们此时此刻的舞蹈,不知红喜事还是白事,不管为什么都足可以御寒、可以熨心。
不仅舞蹈在道路上,集市也在道路上直接铺展开,所有经过的车辆都因为无法通过而自动折返。所卖的东西与城里的市场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唯一有差异的就是卖的人和买的人基本上都认识,都是本村或者旁边村子里的人。这就形成了买卖商品和唠家常参半的特殊集市景观。在初冬的早晨,这样的热闹就如同可以御寒的舞蹈一样,是人们自然需要的。
穿过村子,在所有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之后只留下枯黄深褐的秸秆的旷野里行走,能看见大地的起伏,看见山,看见平原,看见道路纵横,看见人和万事万物的生存的痕迹,看见与你无关又息息相关的另外的天地。这是冬天徒步的独有观感,几乎是只有在这个季节里才能有的享受。
在初冬时节第一波骤然而至的寒冷逐渐平息之后,冬天已经稳稳地被万事万物接受了。在衰草寒烟的大地上,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以抵御着不能驻足稍停的寒冷,向着山脚下前行。跨越干涸的河流,走上茅草深深的堤岸,在迢递的小路边矗立着完全没有了叶子的白杨和还挂着几片叶子的桃树。以此为背景的村庄和村庄后面的山峦,都入画一样地吸引着人。
在这个方向上的野行本身就充满了人生的意趣,像儿时在外面疯跑,像年轻时诗情画意的采风,这种无目的的远行可以将深远的童年式的朦胧与少年样的懵懂情愫结合得恰如其分。
没有想到下紫口是一个很大的村落,其间道路倾斜纵横,在新起的诸多二层别墅式的新建筑之间,偶然还有不少石头墙、石片瓦的旧时山居院落。遗憾的是,在当年整个村庄都是这样的石头院落的时代里,没有能踏足这一方土地。穿村而过的333省道上重载的大车沿着崎岖破烂的路面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尘埃蔽日,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只好又退回了村子里。
下紫口和苏庄之间,本来是一条村庄和村庄之间的小路,但是因为跨越高速公路,所以被修得骤然宽大起来,大约是为以后可能扩建道路预留宽度。现在路面虽然宽了,但是依旧没有什么人,这就形成了一条很宽的大路上路静人稀的让人惊喜的异样。
走到这一段宽宽的桥梁顶点,俯瞰了一侧的高速服务区和另一侧被树行夹峙着的高速路之后,是一段下坡的路:两边是树林,前方是大地上的村庄,蛋黄一样衰弱无力的太阳挂在天上。
这样寂寥无颜色的场景,却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了久而不去的诗意。像是学生时代的一个孤独的下午,像是恋爱时节的一段偶然走过的小路;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并行其间的那种温情的、未明了的美,似乎就应该在这样退到了人生边沿的场景里展开,而断然不应该在甚嚣尘上的333省道上。
在大地上,可能也只有徒步的过程中,才会偶然于某些不期然的场景中产生这样的好感觉了。它不在景点,不在名山大川,不具有任何商业气息,就在生活中的角落里,甚至还带着生活本身的诸多缺陷,但就是具有某种打动人内心的魅力。
跨越高速的桥,桥的这一侧是这样的场景,桥的另一侧则是面对西北方向的山峦的平原上的大村庄,下紫口。当初人类的先祖所以选择这个地理位置聚居,是有其中的经济与审美的双重原因的。这是山前平原刚刚开始的位置上的既在平原上又抬头见山的好位置。可惜背后的一座座山都已经千疮百孔,现在还在斑驳的山体下升腾着一股股白烟……
在我们生活其间的大地上,一切既有的现状和曾经的遗迹,都是历时性的当下偶然。好像只有徒步抵达过了,才会有属于你自己的发现,才不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