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田耘:【六月,我去过雪域高原——核桃村的印象】(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六月,我去过雪域高原(五)
——核桃村的印象
文/田耘

从雅鲁藏布大峡谷返回拉萨时,我们顺道拜访了“千年核桃民俗文化村”,号称“西藏民俗第一村”。当地人叫“核桃村”或“公众村”。村中生长有上百棵寿星核桃树,其中一棵“千年核桃王”1600多岁,“核桃村”因此得名。“公众”藏语为“坐落在山脚下的树林中”。我们在此逗留两小时。为叙事方便,以下统称“核桃村”。

核桃村位于林芝县八一镇旺多神山脚下,318国道旁,尼洋河畔,依山而建。占地40亩,海拔2900米,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同胞。全村有65户290人,耕地670亩。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编织着核桃村的过去与未来。

核桃村是西藏第一个家家通电话的村庄。2006年12月对外开放,比山南强吉村的旅游业起步早。现已成为集特色藏餐、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藏域文化民俗村。独具风格的各族民居错落在山坡上;青山绿水怀拥着三个白色大香炉,矗立在村口分外抢眼。现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因赶时间,我们仅去了“工布民居”的一家“党员示范户”。“工布”是藏族的一个分支,肤色有别。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工布姑娘叫“次仁拉姆”(简称拉姆),身材苗条,皮肤细白,淡妆,扎着短短的马尾辫儿,普通话标准流利。要不是身着藏服,我们真难相信她是藏家女儿。

我们跟着拉姆,沿一条古朴幽静,用石块铺成的蚰蜒小道进村。古老的石块上长满青苔,千年流转,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路过一片茂密参天的核桃树林,枝桠上缀满了青核桃。拉姆指着它们说:“最年轻的树也在百岁以上。”“核桃村”果不虚名。小路左侧约有一尺宽的斜坡,种满了未知的各色植物,拉姆说那些是“藏药”,有蕨菜、接骨草、黄苞兰等,并介绍了其用途。我们边走边聊。拉姆说她高中就在汉人学校读,大学在成都上,难怪她汉语讲得这么好。大学毕业后被召回村里搞接待,公务员待遇,月工资2800元,她的目标是竞选村干部。拉姆聪明能干,受过高等教育,熟悉本地民情,理想应该能实现。

行至拉姆家门前,见一股清流自山顶穿村而过,每隔一段有一个小木屋搭在水渠之上,内设神位,外挂风马旗。人敬山水,山水滋养万物。

我们要去的“党员示范户”就是拉姆家,坐落在村子中间的高坡上。院子很大,分两层。上层是一个大平台,建有一栋二层小楼和一幢宽敞的平房。客厅就在小楼一层,有四五十平米。楼外春色满园。一边种着绿汪汪的苜蓿,一尺多高,说是专喂产犊的母牛。拉姆家有13亩地,8头牛。另一边是小果园,有樱桃、苹果、李子、桃子等树木;地头还有一簇大理花,鲜红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屋后几畦时令蔬菜让人赞叹这家人的勤劳。人行道很窄,勉强能过两个人,青砖铺就。下层是院子,有厨房、柴房、牛棚等;大平台左下侧是一溜耕地一直绕到平房后,有绿芽透出。他们很珍惜土地。拉姆说她阿爸还有一手绝活儿,会打制银器、做家具,每月可赚三四千。她指着室内摆的各种银器、柜子、茶几,客厅及门厅的唐卡、壁画,还有廊柱、房梁上的彩绘图案等,说这些都是她阿爸的“作品”。大家非常惊讶!银器上的花纹图案设计精巧,做工细致,非一日功夫;家具都是核桃木的,表面有雕刻、镂空,藏家风格深嵌其中;那些唐卡、壁画以及室内外的装饰彩绘,无不彰显藏文化的深邃和藏民族非凡的智慧及想象力。岂是这些俗人汉草理解得了?这个民族生活简单,其文化可不简单。

在拉姆家里,我们受到盛情接待。享用了酥油茶,有几大暖瓶,随便喝;还有几大盘青稞饼干、糌粑、奶渣(奶酪),都是自家做的,随便吃。拉姆阿爸说了,只要是他们家的客人,就要脸皮厚厚地吃,脸皮厚厚地喝。藏族同胞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有限,但他们心里装满了真诚,像流自高山的雪水一样清亮。从强吉村到这里,都是这种感觉。

有关藏民族的文化习俗,拉姆讲了很多。说当地至今还存在“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婚俗,她就有两个阿姆(藏语,奶奶)。她强调不是“乱婚”,多是姐妹同嫁一夫或兄弟同娶一妻。但她阿爸只娶了她阿妈一个妻子。她也不想嫁几个老公,而且想嫁一个汉人“扎西”(藏语。此处当帅哥儿理解)。祝愿她心想事成!她还讲了藏家孩子从学会走路就像牛羊一样自由“放养”。自己出去玩儿,饿了自己回家吃,大人不用管。不像汉人那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地自然环境,生活条件都比内陆差,但我们见到的藏族男女老幼,身体都很结实,肤色也很健康。拉姆还给我们演示了藏式按摩和刮痧,这些也是藏文化的一部分。

从拉姆家出来,又去参观她阿爸的小“作坊”。在这里,我的感官又一次被冲击。作坊里摆放着成品的银器、小型机床,还有一台液晶电脑,她阿爸正在电脑上忙活。一对母女买了银首饰,要求刻上自己的名字,她阿爸用电脑操作,几分钟搞定。拉姆说她家的银器可以定制,她阿爸可以按客人的要求设计加工。我想我们应该换个视角看藏族同胞了。他们真的了不起!是一代有信仰、有文化、有智慧、有追求的“新西藏人”。

在拉姆家时,曾两次听到她提及孔繁森。她说打小起,阿姆就给她讲汉人“扎西”孔繁森的故事。说共产党派来个“好扎西”孔繁森,是藏族人民的大恩人,不能忘记。孔繁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援藏干部,我们都不陌生。他曾两次进藏,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西藏人民的幸福安康,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最后因公殉职。“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这是孔繁森生前写下的诗句。其人其名当年在中国大地家喻户晓,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等。孔繁森牺牲后安葬在拉萨烈士陵园里,洁白的哈达缠满汉白玉石碑。藏族人民不会忘记他,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

喜马拉雅山莽莽苍苍,雅鲁藏布江浩浩荡荡。从文成公主到孔繁森,让我们看到了藏民族的优秀品质——崇拜功臣,铭记英雄,千年一律!

一个勤劳智慧勇敢无畏的民族,一个善良忠诚懂得感恩的民族,一个善于学习富于进取的民族,一个世代讴歌正气坚守自己信仰的民族,是值得世人赞扬和尊敬的民族。

在这块贫瘠冰冷的土地上,他们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未完待续)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田耘(本名:晁海燕),长安居客,退休教师。一个文学路上的起步者,喜欢闲读,爱好写作,有作品散见于地方报纸(副刊)和网络杂志。有获奖。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致鹏鸣先生】(之二)
【三秦文学】鹏鸣:【马踏忧伤悲泪涌】(诗歌)
【三秦文学】鹏鸣:【光荣使命】(组诗)
台栏目
诗词歌赋‖诗歌‖散文‖小说‖杂文
名家作品欣赏
商务合作:15705450195
微      信:15705450195

编       辑:鱼儿姐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