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韩养民:故乡的黑馍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45期︱
审稿|谭长征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故乡的黑馍」
作者/韩养民
我老家在蓝田横岭,那里丘陵连绵,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气候干燥,物产匮乏。家乡父老祖祖辈辈在这七沟八梁的荒坡土岭上繁衍生息,种地养家糊口,靠天吃饭。贫困与闭塞,造就这里人过着安分守己、清心寡欲的日子,古老的生活习俗赖以沿袭流传。他们忍饥挨饿,一辈子为吃饭而挣扎着,一年四季不见荤腥,家家户户吃黑馍。县川里人给横岭起了个浑号,叫“黑馍岭”。我生于斯,长与斯,黑馍伴我成长。每每提及黑馍,情不自禁,勾连起我对岁月点点滴滴的回忆,对故乡的眷念。
黑馍岭之名,虽有贬义,却名副其实。大凡生在黑馍岭的人注定了与黑馍相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乡父老农闲时,一天两顿饭,顿顿离不了黑馍,喝包谷糁稀饭,勤快的妇家下午吃糊汤面。糊汤面,长安、户县人叫糁糁面,玉米糁煮熟后放入面条,再煮而成。农忙时,一天三顿饭,家乡人把晚饭叫喝汤,即吃黑馍,喝开水或包谷糁稀饭。黑馍是家乡人的命脉。故乡人把黑麦面或各种杂粮面蒸的馍都叫黑馍。麦子磨三次时,面细又白,是擀面用,三次后再磨二、三次而成的面,呈棕色,村里人叫黑面。黑馍口感不好,但至少可以维持乡亲们的生计,一旦到了青黄不接度荒时,黑馍也并非人人能享用的。
我儿时,天天吃黑馍,见了黑馍就发愁,但也有眼馋时。九岁那年,母亲去逝。这年冬天特别冷,正月初三,寒风刺骨,漫天雪花飞舞,我和姐姐去舅家拜年,道路崎岖,我们翻了三面沟,坡陡,沟深,路滑,跑了10多里路,气喘呼呼,走得人精疲力尽,饥肠辘辘,到了舅家,一步一步向前挪,舅母见了我们脸冻青,满身是雪,急忙把我们拉上炕,给我们热了四个黑馍,两碗稀饭。此时,我们见了黑馍,饥不择食,如饿虎扑羊,狼吞虎咽,把黑馍吃完,稀饭喝光。舅父母见我们吃饭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在回家的路上,我给姐姐说:“咱舅妈太啬了,过年还给咱吃黑馍。”姐姐说:“咱乡下人是黑馍命,你不吃黑馍,谁吃黑馍?我们这辈子只能吃黑馍了。”
不过,家乡黑馍还有个高低,上等黑馍是由扁豆面或豌豆麦面作的。扁豆远在战国时代已是长寿养生的佳肴。《荀子 ·修身》载:“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中医以扁豆白色种子入药,是治泄泻、呕吐的良药。扁豆麦馍已成黑馍中的极品。扁豆麦、豌豆麦产量低,一亩地能产一百多斤,穷人家地少,舍不得种这些低产作物。扁豆麦面、豌豆麦面,能擀面,能蒸馍。新蒸的馍,一出笼,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无论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品赏后都会赞不绝口:“味鲜,好吃!”扁豆麦面馍成了人人爱吃最受欢迎的美味佳肴。我家在黑馍岭是小康户,三十多亩地,两头牛,每年都有种扁豆麦或豌豆麦。我祖母终日劳作,勤俭持家,连一块豆腐都舍不得买,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常年给我们吃黑馍,不过祖母经常想法变花样,把黑馍做得尽量好吃些。初春,太阳照暖大地,岭上苜蓿、灰条条吐出嫩芽,祖母跑遍沟沟坎坎挖野菜,拌入黑面里蒸馍,吃起来香喷喷的,我们叫“菜馍”;秋季,柿子熟了,给包谷面中拌些柿子,吃起来甜丝丝的,这就是黑馍岭上的甜食,无疑黑馍中的佳品,当然不能和扁豆麦面馍比肩而立。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几天白馍。儿时天天盼过年,过年吃白面馍,成了我的美梦。
1953年,我考入中学,没钱上灶,只好背馍。每周六中午放学跑四十里回家取馍,次日中午,扛一面袋黑馍返校,作一周的口粮,一日三餐,开水泡馍,再添适量盐,夏天吃霉馍,冬天咥冷馍,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在那物产匮乏的年代里,一个高中学生尚不知美食为何物。一个出勺勺客的县城,竟没有卖肉夹馍、羊肉泡馍的饭店,我们这些穷学生,仅在与县川同学闲聊中方知饮食中有肉夹馍、羊肉泡馍的名字,肉如何夹馍?羊肉咋能泡馍?尚在不可思议中,岂能有吃的梦想!
黑馍岭人穷,但供儿女上学却一心一意,我父亲就是典型一例。为我上学,卖楼板、檩条、家具给我交学费、父亲节衣缩食,忍饥挨饿,大雨送干粮,隆冬送棉衣,毫无怨言。父亲旧时教书,集体加入国民党,成为村中敌伪人员而被监管。1958年冬,父亲冒雪给我送干粮,未及时向队上请假被劳改七天。星期六,我回家取馍时,父亲从劳改队释放回家,见父亲毛蓬蓬的胡子,面黄肌瘦,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刚出院的人,我泪如泉涌,跪在父亲面前求道:“爸,儿已是小伙子了,回家取馍习惯了,您别给我再送馍了。”父亲拉起我,说:“只要我娃好好上学,爸受这累不算啥。”父亲为我上学操劳,受的苦,就好像地下的黄土,谁能说出它的蓄量和深度。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是一句空话。
1959年8月,我走出黑馍岭,进了省城,上了大学。时间过得真快,在城市生活转眼间过了一个花甲。人的回忆,可以随着年龄老化而改变“焦距”的,好像照片随着时间而改变颜色一样。回忆往事,感谢故乡,父恩如山。少时的坎坷奠定了我生活一向刻苦的底色,铸就了我能忍耐的性格,开启了我们人生中度难关的一扇门,激励我们在平庸人生中发热发光。
▼
韩养民:蓝田籍,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节庆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民俗学专家。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