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刘马陵:【千古红颜脂砚斋 】(散文)
关 注 三 秦 文 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千古红颜脂砚斋
作者:刘马陵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作为我的床头书,它一直陪着我从不识愁滋味的临风少年,走到了欲说还休的鬓霜中年。残月昏灯下,落寞无眠时,郁闷难遣中......无数次翻阅、无数次摩挲、无数次咀嚼、无数次慨叹,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法深刻领悟芹圃兄这部“隻立千古”(梁启超语)的奇书。
中国人不看《红楼梦》,不研究《红楼梦》,不懂《红楼梦》,很难说是一种罪过,但起码是一种损失一种缺憾。“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西山用血泪浸润黄叶时,早已料到日后阅读此书的那些市井之徒,必定难以悟透其中经络。我辈生逢太平之世,阅历简单、见识肤浅、思想单薄,肉体既没在风霜中磨砺,灵魂也没在血雨中洗礼,以慵懒之凡胎、浑浊之肉眼,要想透析《红楼梦》,无异于蚍蜉撼树。
不幸被先生言中,在下自是羞愧万分,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仍然固执地在大观园外转悠,希望能找到进入其内的一条捷径。后来经过方家指点——欲进大观园,先拜脂砚斋。于是,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我揣着万般虔诚,轻轻地叩开了脂砚斋先生的房门。斋内青灯黄卷,静谧安详,通过与斋主的细细攀谈,才获悉了脂砚斋和曹雪芹之间的这份惊世尘缘,她不但是红楼的设计者、建造者、修改者、装潢者,甚至是门卫、清洁工,也是当然的产权人:
一、决定书名。
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用过很多书名,但最初流传的抄本就是脂砚斋为之定名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我们都知道写作《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毕生的事业,他同意用此书名,可见其对脂砚斋是多么的信任、欣赏、尊敬与倚重。
二、情节删改。
原稿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内容写贾珍与秦氏翁媳通奸,被丫鬟撞见,秦可卿自缢而死。由于脂砚斋的建议,将此事明文一概删除,改为隐晦暗写,因而我们发现此回的篇幅比其他章回少了许多。
三、校正誊抄。
曹雪芹每写完一回或一部分,脂砚斋就帮助校正抄本的文字。如庚辰本有的章回前面就记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以及“壬午夏,雨窗”等字样,这些痕迹,足以为凭。
四、整理原稿。
曹雪芹为了生计和谋划刊印书稿,需要时常外出,很少能持续长时间创作,脂砚斋掌握着创作情况,随时指出残缺之处,提醒作者修补,例如脂砚斋在七十五回前记下“缺中秋诗,俟雪芹”的话,此类情形有数处。
五、弥补缺失。
曹雪芹死后,很多缺失未及修补,如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眉上朱批“此后破失,俟再补。”后面又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后来的抄本,就是脂砚斋自己根据当初阅读时的记忆动手补足的。
六、代拟诗稿。
其中六十七回,当今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是后来伪作,所举破绽也颇有道理,但是这绝非是那种不相干的后人作伪可比,从它补作的年代和水平来看,只能是出于脂砚斋之手。
七、设计章回。
建议改动设计,如今天的十七、十八回,在庚辰本中本是一大回书,脂砚斋在回前批注:“此回应分两回方妥”,后来的本子果然就分为两回了。
八、注解隐喻。
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曹雪芹不得不使用很多隐词廋语以避文责,脂砚斋都做了注解。如贾家四姊妹的名字元、迎、探、惜谐隐“原应叹息”,不是和作者亲近贴己之人,如何解得?
九、题写总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痴情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的这首诗,使我们对曹雪芹写作时的苦心密意、惨淡经营,增加了很多了解。
十、批注全书。
从书一成稿,她就批注,只到雪芹死后,每隔两三年,就温读批注一次,至少共有八九次之多,这些批语,对曹雪芹的创作心理、概括方式、艺术技巧都有所涉及。最后一次批阅时留下的文字,早已让人不忍再看:“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人非草木,眼睛每每抚摸这样的文字,总有两行咸涩悄然滑落。
脂砚斋批注《石头记》,不同于金圣叹批注《水浒传》,金圣叹只是《水浒传》行世已久之后的一个读者,他对于作者的为人和创作过程来说,都是一个不相干的“旁人”,而且金圣叹对《水浒传》是批判与窜改,脂砚斋对《红楼梦》则是维护和完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曹雪芹自己在开卷之初就极力撒烟幕、作解释,企图遮掩,但他的这部“怨世骂时之书”,是在甘犯众怒、身冒危险的情形下而坚决进行的。我们今天的人,很难想象,那是需要多大的胆量、多大的信心、多大的毅力才能写得下去啊!没有真正坚强的性格和伟大的精神以及内心中不竭的动力来支持着他、推动着他,写出一部百万言的《红楼梦》,是断断不可能的。
曹雪芹曾自述,他在西山写书的那段孤独岁月,茅檐蓬片、瓦灶绳床、风晨月夕、蓬蒿掩径、不与世通,靠赊酒解忧凭卖画度饥,身心饱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很多时候已经超越常人的极限。他的好友敦诚有诗为证:“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特别是那首“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更是道尽了曹雪芹的尴尬和无奈。根据时下流行的定义,情人,多包含肉体的合欢;红颜,则更注重精神的砥砺。在那种情景下,居然还有脂砚斋这样的红颜知己,真是难能可贵之极,使我不能不对她产生钦佩之情,当时脂砚斋给了曹雪芹极大的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曾经反复打磨那段可见的历史资料,经常自问:如果没有脂砚斋,会不会有今天的红楼梦呢?在此,我深深地鞠躬,谨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为《红楼梦》解剖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曹雪芹的叛逆思想也深深地击痛与惹恼了封建势力,所以当时政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乾隆、和珅等)对它均加以注视。——这使得脂砚斋往外传写八十回以后小说下半部时,发生了很大的顾虑,遭遇了意外的困难,雪芹原作悉数亡佚了。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读《红楼梦》,读到第八十一回时,她说“我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变了,天日无光,好像进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人变了,境界变了,连语气也变了。”高鹗操办的后四十回,狗尾续貂,可见一斑。
曹雪芹生性洒脱不羁、才情汪洋恣肆,善诗、善画、善酒、善剑、善琴、善歌。后来,雪芹唯一的爱子死于痘疹,终于压塌了他的精神世界,在悲伤、贫困、疾病等多重打击下,于乾隆二十八年的除夕(1764年),天才文学家走完了自己短暂多舛的一生,雪芹死后,诸般才艺都成绝响,而破匣里的遗剑,犹有铓铓的影气——象征他的那种叛逆精神永远不死!那个落魄时在新疆放过牛羊,得志时在中央当过部长,闲暇时把老子庄子烹调得活色生香的王蒙先生曾说过:“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恕我姑妄言之:成书以来,真正完全懂得《红楼梦》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作者自己、一个是脂砚斋,“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那半个,非当今红学大家周汝昌莫属。鲁迅、林语堂、张爱玲、王蒙、刘心武这些作家,虽然也是红楼迷,但在我的眼里,就像一群聪明、顽皮、可爱的孩子在盲人摸象——观点有水平、解读有个性,但是论证多牵强、假设多臆断。
关于脂砚斋是曹雪芹什么人,争论很多,莫衷一是,抛开所有的历史资料不谈,凭一个已越不惑之年的男人内心感受和阅世经验,我即可断定此人必是一位女子,也是小说中人物的原型之一。心细如发、情浓似酒、义薄云天的脂砚斋,因为是这部千古不朽的《红楼梦》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也就必然成为了曹雪芹的千古红颜!
夜雨翻书,我隐约听见红楼中有人还在哭泣:“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真是“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附“空山听雨轩主”呓语:
(秦可)卿名——难清
(贾雨)村头——泪流
(甄士)隐后——心苦
(王熙)凤落——谁愁
(曹雪)芹生——天妒
(脂砚)斋中——梦瘦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刘马陵,祖籍江苏淮阴,现供职于新沂市农行,心似雉鸡,性似野鹤,形似奔马、嗜茶,喜翻闲书,出版有散文诗集《逆旅屐痕》。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鱼 鹏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水云天 唐桂英
本期编辑:谢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