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汲店看灯
在最近两百年以前,在中国应该说是在最近一百年以前的漫长黑暗时代里,黑夜之中的明亮,火的明亮一直都是万众瞩目的具有相当的神性的存在。尤其是寒冷的冬天,黑暗时间最为漫长的冬天,任何一点点灯火都代表着光明和温暖,代表着已经陷于绝望之中去里的突然的希望,还有这希望所连带着自然产生的喜悦甚至兴奋。
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状态和心理机制,我们的民族有了过年看灯的传统。从原始的火把到在五颜六色的灯笼里点上蜡烛,再从蜡烛变成电池、变成LED,变成如今每年都会有一个巨大进步的灯光显影技术的广泛运用,灯这种东西在照明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在中国的灯展上总是能趋于登峰造极。
不过,随着灯的普及甚至泛滥,随着光污染的愈演愈烈,黑暗迅速地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在没有路灯光、汽车光、广告光影响的屋子里,在没有光的黑暗环境下睡觉,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易得的奢求。
连带着人们对于灯展的兴趣逐渐下降,一下就下降到了就只有孩子还感兴趣的程度;原来那种万人空巷都去看灯展,因为看灯展而发生踩踏事故的事情,逐渐成为越来越远的记忆。
有意思的是,已经小众化了的灯展并没有气馁,在门票提高以后收入依然可观的情况下,技术上和创意上始终都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你如果能偶尔冲破寒冷和门票的阻碍,在年节的闲暇中,信步而入刻意加高了围墙以免外面的人免费看见里面的灯的公园,便突然会有一种惊喜:原来灯展依旧是一种很审美的事儿呢!
在寒风吹走了雾霾的天空之下,在一个星星陪伴着月亮并且能看到云的痕迹的天空下,各种各样造型的灯光以自己的规模和远近排列格式,将天空和大地都纳入到了自己色彩纷呈的灯光造型之中;形成花一样的海,形成牡丹装点了天棚的辉煌,形成激光在背后闪耀的高塔,形成无语俯瞰人间的菩萨。全部用发光塑料制成的郁金香密集排列成了荷兰春天的大树下的景象;彩船在以全部黑色的天空大地为湖海的模样,自动就可以让人想象得出来它们正在广袤的水域中漂浮;十五万个废弃的青霉素瓶子中穿插了密集的小灯以后形成的巨大瓷瓶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招牌之下,似乎还有对于滥用抗生素的某种警示……
如果不是太冷,整个灯展的角角落落,你都可以来来回回地走上很多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踱着步自由地生发自己置身花海、置身根据一点点观感就进入到了的某种虚幻之境中去的想象里。即便不做这样小儿科的想象吧,就只是散步,只是享受眼目在光影之中的愉悦,将公园之外的小区楼宇上的灯光与这灯展上的灯光连成一片,连成生命的长河里的一个优美的片段,也未为不可,也确凿无疑矣。
灯展之地在大汲店(据说原为大激店,状水流相汇之激烈),大汲店沿着一条河的街道布局和规划显示着一种现代小镇的整洁和秩序,一种予人以合适空间的稍微的广阔和不那么高耸。在这样的地方,公园里面公园外面实际上区别很小,何况不远处的农业观光园的开放式门禁,就将整个这个区域做了一个通向无碍的大的园林的归纳。
在稍微离开城区一点距离的这个地方,宜居的小镇氛围很是让人有些流连忘返。这也许就是灯展的目的之一,和在这里搞音乐节一样,它再次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大家注意到这一片区域的存在。
远在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开通之前,这里就是车马行经的重要驿站,曾经一片繁华。以白草沟河为主的众多河流水系,和以古戏楼为代表的诸多古迹,让山前平原上的这一片人居之地广有其名。
对于没有地理研究与大地漫游习惯的大多数人来说,灯展或者音乐节这样的由头,正是认识新地方的最佳线索。它让我们看见了煞费苦心的艺术,也看见了创造这些艺术的地域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