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能出贵子?澳洲“高分学子”扎堆精英中学

共1311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澳大利亚政策和发展中心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去十年间,就读于澳大利亚精英学校的“高分儿”日趋增加。与之相反,其他非精英学校却处于停滞不前、被人遗忘的境况。

换言之,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中学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一方面,处于社会经济高层的学生享有更多的资源,纷纷选择占据优势地位的精英中学就读。另一方面,处于社会经济底层的学生则只能就读于资源缺乏、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学。

众所周知,学校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和生源质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各个地区不同学校的生源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近期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高分儿”集体扎堆进入占据优势地位的中学就读。剩下的“低分儿”则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即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澳大利亚政策和发展中心负责人Bonnor 表示,尽管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各有差异,但是目前这种差异已经超出了师资力量的范畴,对于学生社会经济地位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

Bonnor 说道:“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家长认为去了‘好学校’有利于自己子女赢得竞争,在充满期望的学校里,教师的期望更高、课程更具多样化、更为深入、资源也相对更为容易获得。”

历史由来

澳洲精英中学的发展与其种族排斥和移民史关系紧密。

新州精英教育体制历史悠久,且精英学校众多。而最初,新州的精英学校只接收少数来自社会中上层的青少年。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学教育并不是全民教育,直到80年代,才普及到全国人民。

新州精英中学体制成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区别于私立学校,这类学校摒弃宗教准则,且不管学生的经济条件及社会阶层如何,只要满足入学成绩要求就可以入读,这就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能力至上的“机会阶梯”。

然而,澳洲精英教育体制从来没有摆脱过种族及阶层影响。

虽然工薪基层学生也可以申请,但是最初精英中学的目标群体始终还是中产阶级,而且以白人为主,这主要是一下几方面原因的影响。

精英中学体制的成立时间与白澳政策的施行时间基本一致,白澳政策禁止非欧洲籍国民移民澳洲!

原住民儿童被合法地排除在主流小学教育之外,且一直如此。

白人中产阶级的清教徒文化主导入学考试以及学校课程。

非英籍移民在40年代大批涌入澳洲,最早在30年代时,很多欧洲犹太难民入读精英高中。但是在60至80年代之间,来自非英语移民家庭的孩子被归入教育程度低下群体,被认为不值得拥有安格鲁-澳洲人的教育机会。

上世纪80年代,新州政府提出新的论调,认为天资聪颖的孩子在普通学校里被埋没。在政府这一理论的影响下,白色人种中,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开始转向私立教育,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同时期,大批东亚,南亚的中产阶级移民开始涌入澳洲。这一切都促进了精英中学的复兴。

参考资料:

https://www.sbs.com.au/news/the-gap-between-wealthy-and-disadvantaged-schools-is-widening-research-shows

https://www.smh.com.au/education/winners-and-losers-school-shopping-widens-education-gap-20190128-p50u5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