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运行辨析五苓散方证

作者​□ 杨晓慧 河南中医学院 臧海洋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

  《五苓散》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涉及此方证之条文共计8条,对该方的系统分析一直以来见解颇多。

《素问 · 六微旨大论》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 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笔者认为----水液代谢即为司水液之气的运动变化,可分为 人体表里的水液输布代谢,即横向气机运行和人体上下的三焦水液代谢,即纵向气机运行。五苓散证各条均可从此两方面辨析。

  1、外有郁滞,则表里不和

     《伤寒论》中首次且集中论述五苓散证的便是第71~74条,其主要症状均为表证,渴或小便不利。然诸多注家言五苓散证时,或对其表证不予论述,或言其仅 为兼证,可有可无;即使有言五苓散证为表里同病的,也多认为此为表邪入里,影响气化致水液输布失常等。对此,笔者认为在病位上虽看似有表里两处,但病机却 是统一的。

     人体正常水液代谢,首先是水液运行的三焦水道要通畅,另外需表里内外气机调达。《素问 · 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人体津液整个运化过程的概括性阐述,其中既有上中下三焦参与,又有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明身体内外均参与水液代谢;       《灵枢 · 本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亦指明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有着表里对应的关系, 可见水液代谢与三焦通达和腠理开阖的功能密切相关,腠理毫毛郁滞可影响三焦水道的通畅,甚至整个水液代谢过程。

     汗、小便为水液代谢的 产物。笔者认为,异常的汗出直接造成了水液代谢的紊乱,同时可使司水液代谢之阳气亦随之外越出表,则体内此气遂虚,不能正常运化输布水液,故出现“渴”、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等。阳气外越故出现“脉浮”、“脉浮数”、“微热”等表热证。故五苓散证之第71~74条----实为司水液代谢之气滞于 表、虚于里,使气机失于正常运行而出现的一组症状。气滞于表使交通内外之气机受阻,愈发影响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第141条“肉上栗起”,亦为汗出后司水液 代谢之阳与水液一起郁于表而内气机失调,均应用五苓散温阳化气以补内之虚,和解表里以通外之滞,故服药后曰“汗出愈”。

  2、内有阻滞 则上下不通

  《灵枢 · 本输》云:“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三焦为水液通行之主要途径,同时又涉及肺、脾胃、肾、膀胱等多个脏器,其囊括了人体上下各处。其中任一处气机郁滞都可能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可使水停于体内,水停又可加重气机郁滞。

   《伤寒论》第156条曰:“……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即为气机郁于心下,使水液失于正常输布,津不上承而口渴,水不下输 而小便不利。此时可用五苓散通调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十二》中,“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为水液代谢失常,水停 于脐下,水停又进一步阻滞气机而致吐涎等,亦为三焦水道不通,予五苓散通调之。

  《伤寒论》第386条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 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更是五苓散通调上下、和解表里之有力说明。霍乱为邪阻中焦,使三焦水道不利,水液代谢严重失调而致上吐下泻。现又有“头痛 发热,身疼痛”之症,据前所述,则说明表之气机亦有郁滞紊乱。水液代谢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应内外畅达、上下通调,现水液代谢严重失调,表里上下均 有气机紊乱,故用五苓散调和之。

  五苓散证中多为水液代谢之气机阻滞或紊乱。如《伤寒论》第156条,为气机郁滞于心下,很难说有明显 的水液停聚;又如第71~73条,也并无明显的水液停聚症状,甚至汗出后还致总体水液缺乏;第74条多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调后水停胃中。仅《金匮要略·痰饮 咳嗽病第十二》中一条明确指出为有水,且亦为水液代谢失常后所引起的局部水停。所以,五苓散证为水液代谢之气机阻滞或紊乱的一组临床表现,可伴或还未伴水 液停聚;五苓散方为调节气机运行,非为利小便所设。

  3、五苓散方解

    首先,五味药均有利水作用,均与水液代谢有直接关系。其中泽泻--性寒泄热、甘淡渗湿;茯苓、猪苓--渗湿利水;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且据现代药理研究,桂枝有直接利水作用。五药中泽泻、猪苓--通利下焦; 茯苓--属中焦而向下行;白术、茯苓--共奏益气健脾之效;脾胃为中焦气机之枢,脾气健运则气机易于复常;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益气,桂枝与白术相配则阳气升腾,属向上向外之运动。五药相配,下焦通利,郁滞尽除,中焦健运,得以正常转枢,上焦得阳气蒸腾而通畅,此可荡涤上下各部位的水道郁滞,使水液代谢之气机 正常,此谓通调上下。另外,泽泻、猪苓、茯苓--淡渗利水以通里,白术、桂枝--益气通阳,由内而走表,桂枝可解肌疏表、振奋中焦,再以多饮温水,借温热水汽助其 外达,使汗出则阳气宣通,内外调畅而“愈”,此谓和解表里。此外,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白术、桂枝--通阳化气,三药相配可补气之虚,助气之运,以纠正其因虚 而不行或滞而不通所造成的水液代谢失常。五味药利尿作用均较和缓,更可说明此方是用于调节而非利尿。

  小结:笔者以为,人体水液代谢自成体 系,司水液代谢之气应为专司水液代谢之气,为元气所化,但与卫气、宗气、营气有所不同。因“汗”为水液代谢产物之一,异常汗出,则可使该气由里而走表,郁滞 于外,进而可能造成内之水液代谢失常。从方药来看,五苓散五药均有利水作用,与水液有直接关系,可调节水液代谢之气机,故选之补气或温阳化气才可作用于水 液代谢,起到调节作用。五苓散则为和解表里,调节升降,通畅内外上下各处之气机,为专司水液代谢的和剂。(中国中医药报)

(0)

相关推荐

  • 不解肌或误汗病邪入里用五苓两解表里二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8 19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愈.(原文74条) 伤风证 ...

  • 怪论小柴胡汤

    一提到小柴胡汤,大家几乎都耳熟能详.不学经方的人知道可以舒肝退热,学习经方的人说到小柴胡汤必然张嘴就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也难怪大家如此认识小柴胡汤 ...

  • 阳明病与少阳病*

    ​2.阳明主阳门之合,乃阳之大者,热易聚之,热聚生燥,故曰: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治阳明病,治燥热也.阳明者,胃肠也,然言大肠则肺已赅于内,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燥伤于肺,肺液为之枯涸,燥热立起,此即阳 ...

  •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的真正方义!

    4.从上下文推断 例如,猪苓汤证在阳明病篇,第223条和第221条.222条的五个"若"字,正是讨论阳明热证的五种不同类型,所以猪苓汤证除了本身证候外应还有"身热,自汗出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五苓散方

    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徽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株,去皮 泽泻一两六株 白术十八株 茯苓十八株 桂 ...

  • 从气机运行辨析五苓散方证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4-08 □ 杨晓慧 河南中医学院 臧海洋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 五苓散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涉及此方证之条文共计8条,对该方的系统分析一直以来 ...

  • “气沉丹田”标志着'后天拙力'巳能随'先天气机'运行

    -- 以下是正文 --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不管你学的是哪派武功,站的是哪种形态的桩,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气--把常人常常堆积于胸肺口鼻咽喉之间的气息平静下来,俗语谓 ...

  • 大青龙,文蛤汤,五苓散方证鉴别

    大青龙,文蛤汤,五苓散方证鉴别

  • 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人 一.药物组成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二.核心方证 情况一:烦渴而舌面不干燥.小便不利(亦有尿崩者) ...

  • 五苓散方证(如何理解五苓散的渴?)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一条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条说的,说太阳病当然可以发汗了,如果发汗不 ...

  • 最常见的气机运行障碍——肝气不舒,

    最常见的气机运行障碍——肝气不舒,

  • 经方五苓散方证实质及利水药使用鉴别

    张仲景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去皮,味甘平) 泽泻一两六铢半(味酸咸) 茯苓十八铢(味甘平) 桂半两(去皮,味辛热) 白术十八铢(味甘平)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药 ...

  • 经方五苓散方证实质及研究及利水药使用鉴别

    张仲景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去皮,味甘平)泽泻一两六铢半(味酸咸)茯苓十八铢(味甘平)桂半两(去皮,味辛热)白术十八铢(味甘平)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药证]经方 ...

  • 论述学习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是我们在中医临证中用得比较多的一首方,本方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本方在临床应用很广,不但应用急性病,而且用于慢性病,还用于急性传染病如霍乱. 本方组成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