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情圣杜牧栽了!下聘的女子改嫁了,从湖州婚约看杜牧的风流债
一、等我十年
大中三年的一天,湖州府衙门口发生了一场争执。
一位中年女子带着三个外孙(女)和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在吵吵着什么,旁边聚集了好多看热闹的人。
女子说,当初,你定的是十年之约,现在都过去十四年了,等你一辈子?是你自己不守约,这还能怪到我头上了?
说完,便把当年的聘书拿了出来,对着周围的人喊道,大家伙都看一看啊,这事到底是怪我们不守节还是他不守约!你当了父母官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人们开始对眼前的这位男子指指点点。
对面这位男子一时语噻,顿觉脸红脖子粗,只得灰溜溜回到府衙内。
这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湖州地方的一把手---湖州刺史杜牧。
没错,他就是那个二十几岁已经名满大唐的诗人杜牧。
这桩“抢亲”案子,还得从十四年前说起。
唐文宗太和末年,杜牧由侍御史出任沈传师江西宣州府幕僚,虽说老表风光无限好,但是这哥儿们志不在山水呀。所谓男人三十一枝花,他听说湖州多美女,就来到了湖州猎艳。
作为圈内人,湖州刺史崔某亦是他的好朋友,对于杜牧的到来,心里十分高兴,关于这位老友的兴趣,湖州刺史自是理解,便经常安排酒宴,凡本郡娼优名妓,尽力罗致了过来。
不过,杜牧依然有些落寞。
难道杜牧“变心”了?
还真不是,因为杜牧压根看不上刺史大人安排的这些人。过了段时间,杜牧便厚着脸皮摊牌了,我说哥儿们,咱们搞个娱乐节目,比如赛龙舟啊、绳技啦,这样才能吸引人们过来嘛,人多了我才好选呀。
得!要求还挺高。
没办法,湖州刺史便大张旗鼓的搞起了文化节,并将这个消息大肆宣传出去。到了节目表演的时节,果然是人山人海!
当别人忙着看节目的时候,杜牧则忙着在人群中穿梭。
待到傍晚时分,筋疲力尽的杜牧终于两眼放光,不远处,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正专心致志的看着耍绳子的节目。
这才是倾城之色啊,就她了!
杜牧派人将这娘儿俩叫到了官船上。
小户人家哪见过大老爷,这母女二人颤颤巍巍的走上了船。
杜牧将心意和盘托出,我看上你家女儿了。
唉,豆蔻年华,古人真是......
那女子又惊又喜,喜的是女儿嫁入官门,自此后半生也算是有个着落了,惊的是,眼前这斯要是骗我怎么办?
于是,女子定了定心神,壮着胆子说道,眼下孩子尚小,再说了,三书六礼一样都不能少,你空口白牙的这么一说,这哪是娶亲!
杜牧道,不出十年,我定然为湖州太守,到时自会来迎娶,如若十年后还不过来,你女儿任凭处置。说完,拿出重金交给那女子,算是下了聘礼了。
杜牧回朝后,心中惦记着湖州这门亲事,不久,先后出任黄州、池州的刺史,后来又改任睦州刺史,但始终就没到湖州。
后来,周墀成为宰相,杜牧与他交往深厚,便连续三次向周墀投寄书札,请求去湖州。当然,杜牧没好意思提亲事,说是自己弟弟眼睛有病,希望在江南疗养,这样的话我也能照顾到他。
到了宣宗大中三年,杜牧才被任为湖州刺史,不过,此时距离当年的婚约已经过去十四年了。
来到湖州,杜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的未婚妻,但人家已经嫁人三年了,娃娃都生了三个了。
他“丈母娘”怕杜牧明抢,就带着外孙(女)来到府衙门口和杜牧理论,仗着街巷上人多,反正杜牧不敢来硬的。
杜牧见此,失魂落魄,回到府衙后写下了这样的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二、流连花间多情男
通过上面这段,是不是感觉杜牧这哥儿们是个痴情男儿?
可惜,他还真不是,这伙计处处留情,就是一个唐朝版的“大猪蹄子”。
所谓“扬一益二”,没有安史之乱等兵灾影响,扬州繁华依旧,特别是那些烟花柳巷,更成为文人墨客商贾贵族等的神往之地。
不管是坐船也好,骑牛骑鹤也好,反正大家都腰里缠着十万贯来到这座繁华的大都市。
当年,丞相牛僧孺镇守扬州,杜牧是他的掌书记。
确切的说,杜牧来到扬州,真的是如鱼得水。
扬州的粉楼有多漂亮?
据说每当夜幕降临后,整个楼的四周都点起了红灯,灯光照彻夜空,九里三十步长街,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远处看来,整个就是一仙境!这才是真正的大唐不夜城。
所以,要想来这种地方消费,腰里不挂个十万贯怕是走不出街区。
杜牧老是来这种地方,牛僧孺怕他出什么意外,让几十个军卒身着便装对他施以保护。
老杜不知道有人暗中保护这事,是以几年后他调回京城的时候,牛僧孺对他说,哥儿们你什么都好,又这么有文化,唯一的缺陷就是经常逛挂红灯的地方,别的地方不比扬州,以后可得注意安全啊!
杜牧说,你看,我几年不是也没出事?
牛僧孺拿出军卒的“密报”,上面详细写了某月某日杜牧见了谁谁。
你看看,要不是有这些人暗中保护,你能不出事?
杜牧又羞又骚,原来这才是真哥儿们!
后来,杜牧调往神都洛阳,任监察御史,掌法纪,和现在的纪委书记差不多吧。
当时,有个李司徒赋闲在家,搞了个隆重的家宴,李司徒的势力在洛阳盘根错节,洛阳大小官员能去的都去了,唯独没有请杜牧。
既然是宴会,必然少不了歌舞表演,想必歌姬定然让人惊艳,所以杜牧也想去,就托人带话给李司徒。
这事哪有上赶着的!
没办法,李司徒只好把杜牧请了过来。
宴会上,其排场果然奢华,歌姬舞者多达上百人,杜牧双眼不停的扫荡着会场,大有眼花缭乱之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所谓酒壮英雄胆,杜牧直截了当问道,听说这里面的头牌叫紫云,哪位是啊?
李司徒只好指给他看。
杜牧一看,当真是沉鱼落雁,哈喇子都有三尺长了,不由说道,把这姑娘给我吧!
李司徒闻言差点憋出内伤来!哥儿们知道为啥没请你来吗?送你个歌姬没什么,怕你给文宗皇帝打我们的小报告,要知道杜御史这样,早请你过来了。你看看,还拿我当外人了!
那些歌女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转头抿嘴而笑。
面对此情此景,杜牧想吟诗一首: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不过,他觉得这几句并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因为他又想到了湖州婚约,想到了扬州那三年的浪荡生活,便再次提笔写下了千古名句: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
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结语
杜牧生于官宦之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和李德裕一门为世交,家族背景如此显赫,再加上杜牧幼年勤于学业,二十几岁就中了进士,成为大唐名满天下的才子,杜牧自是心高气傲,也有了流连花间的资本。
其实杜牧的风流韵事还很多,再比如他在宣州期间认识了一个张好好的女子,张好好过的并不怎么样,他年之后,张好好混成了京漂,在洛阳当垆卖酒,杜牧触景生情,写出了饱含激情的《张好好诗》。
杜牧的感情,便如那蝶恋花一般,处处有情,处处留情,用一句话概括似乎甚是恰当: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