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松对话GOSS(三):中国深化经济改革需要PE公司
近年来,PE在全国的迅猛发展让私募基金变得炙手可热。资金蜂拥而至,讨论和非议也随之而来。PE到底是什么?是只属于富人的金钱游戏?还是全民皆有份的财富狂欢?一个好的PE公司究竟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而中国PE所谓的“黄金十年”又是不是空穴来风?
面对这些疑问,在卸任黑石(Blackstone)大中华区主席前夕,梁锦松接受了PRIVATE EQUITY REVIEW的独家专访。
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应该让PE公司做些控股性的收购,我觉得是有好处的
GOSS:您认为,PE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梁锦松:中国经济现在要深化改革,其实让PE公司做这些控股性的收购,我觉得是有好处的。当然,一个行业里如果绝大部分是国企,或者既有国企也有民企,都是很难办的事情。因为,国企的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跟我们的资本成本是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资本成本很贵,因为我们要过了每年百分之八的要求报酬率之后才可以拿提成,所以年均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要很高才可以拿到比较好的好处。但国企不同,用很多经济学家的话说,它的资本成本几乎是零。政府要求的回报也可能不一样,国企做的不好,政府也不会把这个企业关掉,最多是换管理层而已。而国企管理层的利益是跟股东的利益不挂钩的。国企的“为人民服务”是宏观的挂钩,但没有一个所谓的财务要求。我记得有些大银行以前每年盈利增长二十几,却还要减薪,因为要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国企因为是国字头,做生意也好,拿资金也好,都比民营企业方便,这是我们在国内做投资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PE对整个市场的经济贡献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以前,资本的分布是两头大中间小,钱不是放在银行就是放在公开市场。现在慢慢好一点了,但银行仍占中国金融市场的百分之九十。
不论是退休金也好,保险也好,当需要有长期的投资时,所要考虑的不仅是高回报,还需要比较靠谱稳定。如果去公开市场买股票,有时候有新股,有时候没有新股,而且在中国有时资本不开放,所以股价有时偏高有时偏低,量也不是很大。而银行短期的存款回报很低。国债虽然好一点,但国债的回报也不是很高,所以导致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够完善。PE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比较长期的。而且好的经理人会令你的回报比债券或者公开市场更高,这个可以满足长期投资者的需要。中国的长期资金现在正逐渐地积累,保险公司的资金和社保基金加起来也非常可观。我想,这些机构的投资人都很苦恼要投什么东西,而PE就提供给长期投资者一个资产类别(Asset Class)的选择,这是很有贡献的。
本文节选自《PRIVATE EQUITY REVIEW》杂志第一期
查看本文其它章节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