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老牌快餐连锁店一日倒闭7家!为何开加盟店从发财美梦沦为噩梦?

共3776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阅读导航

  • 前言

  • “红公鸡”餐厅危机反映的澳洲加盟模式黑洞

  • 开加盟店,从一场移民发财的美梦沦为倾家荡产的噩梦?

  • 在澳洲开加盟店需三思而行

  • 结语

前言

很多人永远不会预料到的是:
开加盟店最幸福的时候,竟然就是自己最初怀着梦想开店、以及最终将店脱手卖出的时候。
——最近,又一家澳洲人最爱之一的连锁快餐品牌,眼看着也快撑不住了。
据Courier Mail报道,10月15日,Red Rooster(红公鸡)在一日之内关闭了位于昆士兰州阳光海岸的7家餐厅,分别位于:
Buderim、Currimundi、Maroochydore的阳光大厦、Noosa城市中心、Noosa的Mary街、Burpengary的Moreton湾,与Deception湾。
事实上,这7家餐厅由于加盟商Sunstate食物公司近日进入自愿接管程序,只能在还没开张前就关门大吉。据接管机构Robson Cotter破产集团证实,目前公司不存在资金能够维持这些餐厅的运营。
而这些餐厅的倒闭,不仅导致了100多位员工直接失业,还对餐厅的房东与供应商们也带来了影响——持有红公鸡餐厅的公司Craveable品牌的发言人确认了这一消息。
这还没完。
据悉,位于首领地Belconnen的一家红公鸡餐厅大门上,也贴上了“已关门”的符号,虽然并不清楚属于暂时性还是永久性。
据零售业专家认为,红公鸡餐厅很有可能在接下来还会迎来进一步的“倒闭潮”。

1

“红公鸡”餐厅危机反映的澳洲加盟模式黑洞

虽然Craveable已表示,昆士兰的7家红公鸡餐厅关闭都是暂时性的,而且该公司还计划于近期将其重新开张。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嗅到一丝“血雨腥风”
Craveable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为拥有360家餐厅、雇佣9500名员工的190位加盟商提供了支持,“这是一个特例,并没有反映出公司经营网络中的特许经营商们一年365天每天都在进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
“红公鸡的经营网络强大,业务正处于增长阶段,尤其是在昆士兰,” 她补充,“红公鸡将继续与破产管理机构和房东合作,以便在本周内重新开放所有七家餐厅。”
而来自接管机构Robson Cotter的William Roland Robson(罗宾逊)对此表示,由于担心餐厅的有效余额和现金流,该公司决定在第一日就关闭这七家门店。但他也表示,一项“全面恢复计划”已经到位,他希望这些商店不久后就能重新开张,并有可能重新雇佣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
但实际上,本次关闭的红公鸡7家餐厅背后破产的加盟商,并不是该公司口中所说的“特例”。
Craveable的加盟商协会在去年提交的一份议员调查报告中表示,特许经营的高昂成本导致了各门店纷纷倒闭,其中包括位于悉尼Pritchard山和Parklea的红公鸡餐厅。
“更多的濒临破产”,该组织表示,“而在更多的加盟商破产之前,需要对其商业模式进行质疑和纠正。”
这份报告谴责供应商收取了“不合理的回扣”,并迫使加盟商们为商品支付过高的费用:
根据提交的报告,一箱富兰克林山的水可以在IGA花11澳元买到,但是通过Craveable的供应商却需花费高达18澳元;一箱批发塑料勺子,刀和叉子在公开市场的价格仅为40澳元,但加盟商却需要向供应商支付70澳元以上购买同类产品。
除此之外,报告中还提到了快递服务软件和顾客积分软件等IT服务所带来的高昂附加费用。
该报告称,顾客忠诚度计划在未经提醒或给出成本效益分析的情况下推出,是“对加盟商的直接打击,并没有任何来自品牌总部的贡献”:
“据保守估计,在这个计划中,平均每家餐厅已经损失超过25000澳元,”报告指出。
除此之外,市场因素也令众多品牌的澳洲餐饮加盟商们,在这场已经时间不短的零售业寒冬中“瑟瑟发抖”。
以持有Michel’s Patisserie、Gloria Jean’s等连锁品牌的公司RFG(零售食品集团)为例,在2017年一年中约有200家加盟店关闭。
无巧不成书的是,就在几天前,澳洲名厨Shannon Bennett(班尼特)的汉堡连锁店Benny Burger(班尼汉堡)也进入了接管程序。
据悉,包括在墨尔本CBD的小柯林斯街也拥有一家分店的该公司已经倒闭,并留下了17万澳元尚未偿还的债务。
——这一消息同样得到了来自Benny Burger的母公司Vue集团发言人的证实。
今年早些时候,包括德勤合伙人David Rumbens(伦宾斯)在内的几位专家预测,零售商将在2019年苦苦支撑。
据德勤的一份报告称,预计2019年的澳大利亚零售业营业额增长将降至1.6%,而去年为2.2%。
伦宾斯表示:“澳大利亚的零售业一直在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保持合理的销售增长速度——这不取决于收入的增长,而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公平地说,许多零售商只是在过去几年里才能存活下来,因为我们那时的生活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但那艘船现在已经开走了。”

2

开加盟店,从一场移民发财的美梦沦为倾家荡产的噩梦?
在澳大利亚,加盟产业是一个规模超1700亿澳元的产业。
实际上,许多选择成为加盟商的人,很少或根本没有商业经验,因此很容易倾向去选择像一份被包装、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的加盟模式。
但在有些情况下,在签署协议之前,代理商并不会提供完整的账目。由于工资欺诈的猖獗,金融账户中还可能会提供低报的劳动力成本。而对于一些曾经指望借此投资移民、英语能力有限的华人来说,甚至可能看得懂的也不过就是几个数字。
“直到不幸真正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那个人永远不会是自己。”
事实上,根据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加盟商认为自己在以下两种情况中都不可能受到影响:
1. 他们可以随时以更高的价钱将加盟店出售给下一个人;
2. 他们可以成功经营自己的加盟店。
但很多人终于在后来才意识到了自己当初的“很傻很天真”。
Julia Banks(班克斯)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恐慌症发作时的样子:
在昆士兰州的Marsden,她仍然发现自己在半夜醒来,心跳加速,精神错乱——而这一切源自她经营着一家Donut King(甜甜圈之王)的加盟店。随着店铺债务和损失的增加,班克斯和她的丈夫失去了他们的存款和房子。
2015年初,班克斯与品牌总部RFG签署了加盟协议,并开始经营这家甜甜圈店。
“我们曾被告知这是一座金矿,但其实从第一天起,它就开始亏损”,班克斯回忆道。
2017年11月,这对夫妇达到了临界点。他们打扫干净商店,收拾了甜甜圈机和咖啡机,还带员工去Sizzler吃了一顿圣诞午餐,并宣布了他们永久关门的消息。
“这令人心碎,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班克斯向RFG要求通过一家代理商,原价买回自己以23万澳元买下的这家店。
班克斯表示,作为销售过程的一部分,加盟商会获得该商店的销售数据,但只有在签署协议后才能获得金融账户。她补充,这些账户显示,在RFG的管理下,他们新买的商店实际上每年损失12万澳元。
班克斯并不孤单。
在这个庞大的加盟网络里,多的是失去家园、婚姻破裂和养老无依的加盟商。
许多人哀叹,当试图出售他们的商店时,他们根本找不到接盘买家。
在纽卡索经营了一家Michel’s的Devi Trimuryani(特莉)就因此而深受折磨。
在2012年买下这家店之后,特莉用完了毕生积蓄,还向RFG欠下了10万澳元的债务。她说,“我努力工作,把每一澳元都存了下来,但它根本一文不值。”
“我不想哭,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一脸凝重地说,“我曾经想卖掉这家公司,但谁会买一家亏本的店呢?”
一位40多岁、不愿透露姓名的单身母亲曾是一位Gloria Jean's的加盟商,在2016年她终于离开并失去了一切,只能在麦当劳上夜班以维持收支平衡。
更可怜的,是那些年龄更大的加盟商,那些被Brumby’s bakery的创始人Michael Sherlock(夏洛克)称为“恐龙加盟商”的人们。
夏洛克解释说,这些都是绝望的“可怜人”,他们“已经老了,但仍然拥有它却不能卖掉它,所以他们只能继续工作。
“这是他们窝里的蛋,也是他们的退休生活,他们会在将来打算卖掉,或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3

在澳洲开加盟店需三思而行
昆士兰科技大学零售专家 Dr Gary Mortimer(莫蒂默博士)指出,在澳大利亚最近的相关调查中,人们对加盟模式普遍提出了一些担忧,但其他更大的问题也可能影响到该类业务。
莫蒂默博士表示,“开加盟店需要面临的挑战是,你不仅面临着经营企业的正常运营成本,还面临着特许经营商收费的额外成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