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人物:丁敬为啥成了大神?

前面我写过两篇到三篇关于丁敬的文章,介绍丁敬,介绍丁敬所创立的浙派,今天重提丁敬,是因为这个人物太值得学习篆刻的爱好者思考,因此,再说说他。

本文中会约略提到丁敬的刀法特征,或许,对于初学者有借鉴及学习意义,因此,此文并不是简单的人物志,初学者可以留意一下。

(丁敬画像,真的是个瘦老头啊)

其实提起丁敬,他给人刻印的作品并不多,这是因为他生性是个耿介清高的人,他的作品,从来不肯随便给人,他自己志书说“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啥意思,你如果不是生死之交,一个字也不会给你。传说他刻印是“贵人求其刻印,辄吝不肯与”,如果是达官贵人找到他刻印,他坚决不给刻,他的印章作品,获得者大都是其挚爱亲朋,一个怪老头,作品从来不肯给外人,为啥还能有这样的名声和成就,不得不思考一下。

丁敬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只是靠父亲卖酒维持生计,绝算不上富裕家庭,这在物质上,并不能支撑他成为一个大篆刻家,因为篆刻是个赤贫阶层玩不起的昂贵爱好。

但丁敬年岁稍长,就开始立志向学,醉心于读书学习,在熟读经籍之余,他把大部分的读书之余的时间都花在了从事艺术创作上。这里看到两个成为篆刻艺术大家的因素,一是勤奋,二是兴趣

到了四十二岁,也就是乾隆元年,在经历了雍正皇帝十三年励精图治之后,清政府统治渐趋清明和顺,于是乾隆朝廷在民间收集名望素著的艺术家,设立博学鸿词,丁敬因为在诗文书画、金石篆刻的各方面的名声响亮,被荐举应试,这其实是他做为艺术家身份顺利进入仕途的最佳机会,但丁敬却拒绝了,他觉得闲来饮酒作诗,兴到书画治印,清贫而自得其乐,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又得到了一个成为篆刻艺术大家的因素:时间

(丁敬的书法)

丁敬最先为社会认知的并不是篆刻,首先是他的诗作和文章,他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这从他后来的论印诗里可以看出来;其次是他的金石考据,金石学并不同于篆刻学,这个问题,我以前写过文章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他因为精通金石学,因此也精通鉴定,秦汉铜器,宋元名迹,古玩善本,入手立辨,他当然经常逛古玩摊,古玩摊的好东西他一眼就能看出,虽无力购买,但鉴定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又是一个成为篆刻艺术大家的因素:见识

他还经常自己跑到西湖附近,步行山水之间,寻经幢,查墓碣,观摩崖,赏嵌壁文字,甚至不避险峭,手剔苔藓,身披藤藻,“得见前人妙迹,终日勿忍去,必亲自毡捶摹拓,志书查证”,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学术态度谨严的治学大师,要亲自考证。这又是一个成为篆刻艺术大家的因素:严谨

接下来说说他的篆刻。

丁敬有一名篇诗作,提出对汉印要辩证地接受,今天再提一遍: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记得这一首诗的人,大部分是用来反驳别人批评自己的篆刻没有汉印基础,自己不宗秦汉印,印风飘滑浮躁,于是,就拿这首诗出来说,丁敬都说了,不能墨守汉印。用此来掩饰自己工整大气不足的弱点,仿佛抬出丁敬,这事儿就说得过去了,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我们拿丁敬的作品出来看,秦汉印章的影响非常明显。

汉印满白风格的白文印:玉几翁,下调无人采高心又被瞋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

两方汉官印形式的印章:梁启心印,汪彭寿印

从汉玉印里取神的:丁居士

取法汉私印的:陈氏可仪

这样的作品太多了,简直可以这样说,丁敬的每一方印作,除了少量的圆元朱文印,大部分印章,都有汉印的影子。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丁敬有深厚的秦汉印基础,他决不是不钻研汉印的篆刻人。

丁敬在他的“王德溥印”的边款上说:“秦印奇古,汉印尔雅,后人不能作,由其神流韵闲,不可捉摸也。”什么意思,秦汉印这么好,后人为啥不能刻出同样的作品呢,就是因为丢了神韵。而我们看到的丁敬作品,虽是仿汉印,神完韵足,均可称无上妙品。

师古而不泥古,这是丁敬最大的特征。

他一边学秦汉印,一边举一反三,一边神视汉印的本源,一边探索篆刻的新路,既坚定不移地师古,从前人处找到坚实的基础,又从气韵上寻找篆刻新的发展,寻找个性解放之路。这从他对《说文解字》的观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眩所知。

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无私。

《说文解字》是小篆字典,上面的字的写法就是正确的写法,因此很多人对不符合《说文解字》上的字写法的印章文字提出质疑,丁敬说,别急,你拿出汉印看看,你就会知道,汉人的《说文解字》上的文字与汉人所刻印章的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别墨守成规地守着《说文解字》不放了。《说文解字》是学术性质的,篆刻是艺术性质的。

何其通透!

这当然也同时体现出丁敬的一边学习古人,一边创出新天地的突出个性品质:思考。

在丁敬富足的时间支持之下,以严谨的态度,勤奋创作的实践量积累之下,杂以丁敬本人丰富的金石和诗文知识,以及他对篆刻浓烈的个人兴趣,每临创作又结合古人作品深入思考,一派崭新的印风,在丁敬的刀下,突骑而出,浙派由此建宗立派!

浙派的特点可以说是在丁敬的努力之下的个性化的汉印,大致个性化体现在:

(白云峰主)

(丁敬身印)

(苔花老屋)

1、刀法上,汉铸印、凿印、玉印,都不同于丁敬的碎刀切刀的刀法;

2、笔画的两端,浙派的笔画两端不管是朱文还是白文,两端都是呈现方角状,这跟汉印是不一样的;

3、笔画的转折处,浙派基本是外方内圆的;

4、笔画呈现波磔状态。

5、字形成方正状,汉印则不完全方正。

再看丁敬的印作,对照以上几点细微处,是不是有点意思?

其实,丁敬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单刀刻款。

(边款,钝丁叟仿松雪圜朱)

印章的边款当然有更早的历史,但最早的实用印章的边款基本无艺术性可言,而到文彭与何震的边款,基本上是把字写在印章侧面,然后依照写好的文字,双刀刻款(猛利的雪渔派创始人何震也单刀刻款,前面说的四凤派的高翔也单刀刻,但都不及丁敬的技法成熟甚至成为风气。),跟刻碑的方法完全一样,但到了丁敬这里,丁敬完全不书写,直接拿刀开刻,方法就是让石头旋转,结合不同的刀法,刻出结体古茂的边款,并且在边款中加入了随笔文字,这些都是从丁敬开始的。

篆刻史上有了丁敬这样的神人,实在是后来印人的福气。

(【老李刻堂】之5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