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大语文” ——部编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语用小目标实现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一稿

(教学目标,略)

板块一:课前渗透,思维导图积累生活知识。

1、语文谈里的内容。

2、百度,利用思维导图分类汇总。

3、了解童话:想象……

板块二:初读课文,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1、初读,字词突破。(卡片1生字词语,卡片2:形容词)

2、再读,排一排,梳理行文脉络。

3、讨论,想象点在哪里?(牛反刍的科学知识,让红头经历了一次牛肚子的旅行。)

4、想象围绕了什么?(选择题:好朋友的理解,编织出的奇妙童话故事)

捉迷藏       牛吃草       红头被吃         青头急救      牛打喷嚏     红头获救

板块三:指向对话,微练笔说的多种表述形式。

1、一读(只有红头、青头的对话。PPT)

2、再读,加上形容词读对话。

加上黑色(卡片2)怎样说的部分,学生练读。

比较:加上和不加上的区别。

3、三读,没有怎样说的部分。

例1:“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例2:“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A:练笔1,请根据理解想象,给上面两句的其中一句加上怎样说。

B:思考讨论,为什么没有写上怎样说的?

C:总结:标点、关键字词可以增加说的状态理解。

4、四读,说前面和后面的动作、描写。

例:“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睛。

演一演:

“谢谢你!”说完,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谢谢你!”说完,轻手轻脚地回到座位上。

例: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练笔2,“话”后面或者前面加上动作描述。

5、总结:思维导图总结如何描述说话的几种方式。

(根据学情机动)板块四:借助积累的科学知识,展开童话的想象练习。

1、出示科学知识.

2、确定想象的主题.

3、思维导图绘制,把想象的情节展现出来。

4、微练笔,编写有趣的科普童话。

(根据学情机动)板块四:分层练笔,童话的想象和说的细节。

1、回顾本节课

A:通过找关键字词句,利用思维图排列了故事的脉络。

B: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了围绕说的几种表达形式。

2、根据兴趣,选择一项完成。

A:范文,绘制故事简图。

B:说的作业纸张。

3、总结本课:

微练笔:以丰富的说,来丰满我们的表达,风采我们的习作。

思维图:通过思维导图手段,积累生活知识,展开生活化的想象进行童话的创编。

4、交流:(1、思维图画得好1人。2、说的好1人。)

5、作业:把今天放学出校门到家这一个过程,加以丰富的想象,编写成一则有趣的童话。

《在牛肚子里旅行》

“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

“好吧!

“红头,藏好了吗?”                               (大声问)

“救命啊!救命啊!”                               (拼命地叫)

“你在哪儿?”                                   (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顾不得身上的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哭)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

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   (又跳到隔着肚皮和红头说)

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                              (小得几乎听不见)

“谢谢你……”                              (流下眼泪)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笑眯眯地说)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稿

(教学目标,略)

一、课前故事《獭祭鱼》

1、解释獭祭鱼。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由卞老师陪着大家一起学习。但是上课前,老师想分享大家一个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里的一则内容。请看。

周有光先生是汉语拼音之父,中国注明的语言学家。老师看了后感觉,无论是清代毛奇龄还是唐代李商隐,都是在知识的积累上花了心思的。到了我们现代,怎么像獭祭鱼这样准备资料呢?

可以百度。

2、百度牛、蟋蟀的知识。(希沃手机上百度展示、或者直接网页)

如果想知道这些信息,查询非常方便,不用再把书陈列满桌,但是怎样去积累这些知识,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妙招,想知道吗?

3、绘制思维图。

根据百度,绘制牛,蟋蟀思维图。

4、过渡入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童话,能说说自己对童话的理解吗?(看过哪些童话)

老师也百度一下,童话是丰富的幻想和想象,还有拟人化的手法,等等。

童话往往还有它的主题,比如教育人,比如传递知识等等。

这节课,我们就用上“牛、蟋蟀”来展开想象,编织童话,看看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上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理解“好朋友。”,学习旅。

请说说对好朋友的理解。红头跑到牛肚子里去行了,好朋友青头会怎么做呢?

2、一探究竟,自读课文。

补充课题,读课题。这个题目一听,就让人觉得挺好奇,没听说到肚子里去旅行的。那我们就打开书,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归类识字。

(1)齐读,(2)找近义词理解,(3)齿的演变过程。

4、检查读,让同桌读给你听。

三、品读对话,微练笔怎样“说”

1、提问,课文讲的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那为什么要写上青,好朋友起了什么作用?

2、理解好朋友,读对话。

(一读)同桌自由读。

请用横线画出青头的花,用波浪线画出红头的话。

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红头和青头,读一读课文里的对话。

(二读)对比读。

课件出示1:对话加上修饰部分的描写。

理解怎样说的词语。思考:这些对话,加上“怎样说”的描写,给了你怎样的体会?

带上这种体会,再读一读。

(三读微练笔,怎样说。

课件出示2:

我们看看这两句,课文里有写上它是怎样地说吗?

练笔:请给这一句加上怎样说的修饰。

展示交流:

(四读)再出示,观察思考,作者怎么没有写上怎样说呢?

我们发现了标点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增加说的状态,语气等等。

3、总结:

青头和红头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力量,除了对话,还有很多能写出他们是好朋友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学。

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加上对说话的描写,更体现出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可见,作者不但把对话描写的到位,而且用了一点点的描写,把对话的体会写得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怎样地说。

思维导图:怎样说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直接出示。

四、继续练笔,红头的牛肚子旅行。

除了在话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怎样地说,我们还可以描述说完后的细节,增加表达的画面感。

1、三练笔。例:“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睛。

演一演,写一写:

“谢谢你!”说完,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谢谢你!”说完,轻手轻脚地回到座位上。

写一写:“谢谢你!”,说完,                     。(课件)

2、是什么让红头有如此的智慧?

除了好朋友之间的感情,还有丰富的知识。

3、青头能够救出红头,就是因为想獭祭鱼那样,积累了很多科学知识,加上自己对好朋友的勇敢,拯救了红头。我们平时也要积累科学知识,利用科学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出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来把这些难懂的科学知识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这样,我们也能够像青头那样,拯救很多的人。


以下为第三稿,教学目标。略写。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三稿
 “小目标,大语文”

——部编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语用小目标实现
教学过程例:
板块一、课题导读,童话如此有趣。
1、旅行
2、牛肚子
3、这个课题中你最好奇什么?
板块二、内容全解,科学和人文知识。
1、牛有4个胃。
2、非常要好的朋友。
板块三、品读对话,小目标的语用实践
(一)读红头的话,发现提示语作用。
1、对比读,无提示和有提示语。
2、总结有无提示语读到的感受。
3、思考:为什么加上了提示语,你对红头当时的感受更加深刻?
4、微习作一:试着写一写提示语。
5、拓展:无提示语,怎么样也能体现出红头的感受?
(二)读青头的话,发现提示语新作用。
1、验证,青头是好朋友。
读青头的话,再加上提示语读。
2、发现,提示语除了让我们更加深入体会到说话人的感情和语气,还有什么新作用被你发现了?
3、提示语的写法总结。
提示语可以在话的前面、中间和后面。可以单一一种,也可以多钟叠加,还可以没有提示语,利用标点符号等其他方式就写出感受。

(三)、提示语新例。

1、不同提示语对同一句话语气的不同体现。

2、演一演

3、微练笔

(微练笔练习卡)

板块四、思维导图,语用的自我生根。

1、说话的提示语在前面、中间或者后面的分类例举。
2、怎样让只占据了文本一点点的说话提示语起最大的作用?
3、微习作二,继续练习写提示语。
拓展板块、梳理说话,例举说话的提示语,补充思维导图。
1、打印思维图
2、下发思维图,积累素材。
3、根据思维导图,积累提示语的写法。

思维图部分,舍去教师例举,由学生自己补充。)


 课例解读

卞明明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是一篇科普性童话。童话,就是儿童的语言,既然是儿童语言,那么就意味着,对于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内容,老师再教一次,可能就成了“教课文”。教语文怎么教,怎样发挥文本例子的作用?怎样实现课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和增长了话的提示语作用的语用积累,来作小目标的表达训练。
1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解。

我们具备语言文字和童话这个工具,已经能够说清楚这篇课文的2个要点:牛有4个胃、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就说明语文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语文是说清科学知识的工具,说清好朋友这种品德教育的工具,语文老师就不应该浪费这个工具的作用。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孩子们能明白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能够帮助别人,既实现了要多积累科学知识的人文目标,又实现了好朋友怎样相处的人文目标。如果在教语文中过于追求科学知识和品德,就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偏了。所以,语言文字,就是最好的工具,体现人文的载体,要实现这个统一,就必须做好文本的解读。

2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理解。

同样,这也是所有小语人知道并了解的共同话题。既然要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就要认真解读文本,解读学生认为自己读到而事实上没有读到的内容。教给孩子2个学生自己就能够读懂的内容,无疑是炒冷饭,是低效的语文。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教语文的内容:如利用牛4个胃的科学知识,编织两个好朋友怎样战胜困难的童话故事。这是个大目标,学生学习的是要怎样编写童话,对于3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是大了点。那么就从说话的提示语入手,就 有了适合学情,适应年龄的小目标。
3目标小,重实践的理解。

课文的文本解读指向小目标的语用,重视学生小目标的语言实践,在小目标,小踏步,小积累中获得大语文的获得。这样的做法,是结合学情而言,又结合学习规律而设定的。越是微小的语言文字实践,在基础中做积累,落实最基本的语文方式,加以实践练习,是能够体现出目标小,重实践的语文教学手段。这种手段,体现在适应于学情发展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语文课堂实现。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吴忠豪教授的语文理念实现;小卞老师在文本的解读后,将40分钟的短暂时间的目标定位在说话的提示语上,实现了学生自我发现提示语作用下,更能体会到文中人物当时的心境。

这种以学生自读自发现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具体参与语文实现和发现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在没有提示语中,学生已经能够读出语气,加上提示语,学生读出的是红头当时的心情,是一种切身的体会。在这种体会中发现提示语的作用,实现了学习的最高效率。这种发现不是老师教的,是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现。继而在这种发现中,做小目标的微练笔。做到小发现,小练笔,小积累中完成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化。

语文教学的改进,只有在小目标中,才能达成真正的大语文。

(以上为个人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构思和自己的个人偏见,供大家探究,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感谢大家。)

不是很完善,也没有面面俱到,希望大家谅解。

小语思维导图的话

卞明明

只是嵊州的草根小语人,未曾有过何种轰轰烈烈,但坚定而简单地研究小语,却从未间断。

思维导图是一支粉笔,让孩子看见语言文字的表达,激发潜藏在孩子思维深处的语言;也是自身对“教”的思维实践、对自身成长的一份寄托。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欢迎您的加入参与!

QQ群:109283142,

入群密码:嵊州小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