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取法自然而自修重义的道州修宜古村
【讲述永州故事】取法自然而自修重义的道州修宜古村
图/文 陈瑜
道州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名人辈出,也就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各乡镇修建了一大批颇具规模的古村落。驱车前往梅花镇修义村,靠近村落,一块路牌提示我“修宜村”,我莫名其妙,也许是村民同音误写吧。
刚进古村,左边一个很特别的建筑吸引了我,门楼很别致,门楼框有雕花镶嵌,门楼顶有特别的装饰,很有文物价值。
前方是一排古建筑围墙,将古村紧紧包围,沿着小巷深入,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到处是巷道,正在我迷糊之际,有一位大姐看见我们前来参观,就很热情带我走进古村,首先进入“五进堂”,真让我惊奇,保存如此完好,相连、纵向排列五栋古建筑,中轴对称,中间用天井隔开,青石板天井台、一眼望去,门门相同,可以望见最后面一栋,两旁是住房,每栋左右两户人家,明堂开阔,木雕、石雕工艺考究、精美。五进堂前还有宽大高耸的照墙,非常气派,也很有特色。
然后带我们进入一条巷道,两旁都是商铺,很多老字号店名还依稀可见,可见,这里曾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汇集的商业街。延伸街道的青石板上,我仿佛看到了肩挑手提的商贩穿行的踪迹。
穿过商业街道巷道,就是一片开阔的水塘,古树依依、成排成片的古建筑倒映水中,随风吹送,叠影重重,一幅美丽、充满生机的风景画,惊叹先民构思之精巧。
穿越条条巷道,庭院深深,高耸绵延矗立,每栋古建筑都以石头砌就的大约两米的围墙分隔,既成整体又独成家院,将商业街与住宅相依又相隔,走出家门购物拥抱热闹,关闭庭院又独享宁静,多么完美的设计,做到了尽善尽美。
在大姐的引导下,我们来到老门楼,门楼已经不见,唯独留下的深入水沟的门楼老围墙精美石雕和石板线条,据说老门楼建于明景泰十三年(1460年),门楼己毁,平台及照墙尚存,青石基座上刻有龙、凤、狮、麒麟。
转过几条巷道,大姐带我们来到一座只有架子的木楼前,已经支离破碎,告诉我,这就是龙乙庙,又称八角楼,建于明景泰年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配有古戏台。后人无力维护,消失已成必然。
想拍张古村全景,爬上较高的新建筑楼顶,放眼全村,整个村庄呈南北走向,东西较短,地势平坦,村落二条主街道呈“v"字形向北廷伸,巷道交错,共有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巷道相连各家各户。院内巷子过道,均用岩石铺就,防火防盗墙设计周密。整个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极阵建造,大水塘就成了太极图中的“眼”, 取法自然、天人合一,我不禁在想,是哪位祖先接受了理学思想?在村落布局竟然是如此独具匠心?
大姐告诉我,她是从外村嫁到这里的,已经几十年了,曾经都住在这古村落中,古村每栋房都住有很多人,小朋友都在这巷道嬉闹,村民都相处得非常和谐。她听老人说,其始祖何光音于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从白马渡何家洞村迁居于此,明朝这里为修义里,到清朝设修义乡,世代人杰地灵,耕读传家,村名取自自修而重义之意,故名为修义。后来,因为周边有座宜山,也有称呼“修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