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跟孔家叫板的世袭家族,传承了2000多年,名字却一直很低调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儒家创始人圣贤孔老夫子的评价。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各个思想家都在历史舞台上挥洒了自己的笔墨,但是唯有儒家才是那一方舞台真正的主角。自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地位已经变得不可撼动。

孔夫子的圣贤之名,让孔氏一族的子孙后代也因此获得了尊敬。在1055年宋仁宗时期,孔子后人被封为“衍圣公”,一直流传到近代。孔家有着极高的名望,并且谱系完整,俨然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家无比庞大,但是在现今社会里,仍然存在着唯一一个能跟孔家叫板的世袭家族,他们2000年来从未中断,并且至今都能受到供奉,这属实是十分强大的家族了。他们就是来自正一天师道的张氏“天师世家”。

正一天师道,是出自于道家传统思想的一种思想流派,最初被称之为“五斗米教”。东汉末年汉顺帝年间,乱世已经初露锋芒,一位名叫张陵的人在巴蜀鹤鸣山开始了自己的布道传教。张陵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人,有着十分渊博的学问,并且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颇有几分独特的理解。

由于当时巴蜀地区存在着使用巫蛊之术作乱的现象,张陵各个诞生的教派就为了民众去四处平定混乱,同时也大肆传播,这也是后世“张天师捉鬼”故事的原型。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张陵用“五斗米”作为入教条件,自此得名“五斗米教”,也被当地人称为“米巫”。

随着三国时期到来,张陵也带着他的教众离开了巴蜀,在乱世中布道。最终在龙虎山上,“五斗米教”全部定居与此,张陵自称为“第一代天师”,并把“天师”称号世世代代延续了下去。龙虎山也因此成为了道家中的名山,五斗米教也自此改为“天师道”。

“天师”一词,出自《庄子·徐无鬼》中“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是黄帝对他的老师岐伯的尊称,意思是合乎天地道理的老师。直到在《晋书·赫超传》中,“天师”一词现在的含义才有了记载,由张陵在龙虎山自封“天师”。

天师道在民间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儒家,但是一直避世不出。在南北朝时期,有寇谦之和陆修静两名学者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自此被分裂成“南、北”两道。南北天师道各自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见解,并有着不一样的实际做法。

这种分裂一直持续到了唐朝时期,在道教大兴的唐代,古天师道开始融合各个其他门派,最终形成了“正一教”。正一教的思想非常受唐皇室的推崇,并且这种推崇也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宋真宗时期,第24代天师张正随得到召见,被真宗赐号“先生”,并且直到第35代天师都能够得到宋皇室的封号。宋徽宗时期,龙虎山上清观被升为“上清正一宫”,在朝廷的协助下正一教很快成为了符箓派道家的统领教派。

到了元朝时期,忽必烈承认了“天师”的官方地位,并且在公元1325年,元皇室封第39任天师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掌管全国道教事务,正一教权力和地位都到达了鼎盛。自此以后,明清时期正一教依然受到重视,直到现代,第六十五任天师张金涛依然在传递着正一天师道的内涵。

自创始人张陵起,“天师”的传承就被严格要求按照血缘和信物双重要求来进行。所有的继承人必须是天师的血脉,同时还要有天师认可的信物。这就导致自古以来六十五任天师都源自于共同的家族,这也就是张氏“天师世家”形成。

天师道在我国已经流传了2000余年,有着十分渊久的历史,并且承载了非常多的文化内涵,是思想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尽管现今并没有官方承认“天师”,但是龙虎山天师府的传人们依然在坚持把这份浓厚的文化传递下去,让它在未来也能发光发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