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黄胖病)

概述
黄胖病(ancylostomiasis为病名。是指感染钩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又名黄肿病、疳黄、钩虫病、黄胖、饕餮黄、黄肿、食劳疸黄。四川及江浙民间又称为懒黄病,黄病,桑叶黄等。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症。
钩虫病,是指钩虫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引起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偶可寄生人体的还有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等。巴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幼虫虽可侵入人体,但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感染性钩虫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以吸血为生,可致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钩虫病流行广泛,从北纬45°至南纬30°之间的广大地区,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几乎都有。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偶可寄生人体的还有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等。巴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幼虫虽可侵入人体,但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现代医学称钩虫病。
中文名:钩虫病
拼音:gōu chóng bìng
外文名:ancylostomiasis
就诊科室:内科、感染科。
常见病因:钩虫寄生人体小肠。
常见症状: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
发病部位:腹部。
传染性:有。
临床表现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较为长久和严重。
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
(1)皮炎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可出现一过性荨麻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受染后3~5日,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2、成虫引起的症状: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慢性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
(1)消化系统的症状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2)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① 贫血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② 循环系统症状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谢功能。患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也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重度感染者全身水肿显著,轻度活动后感严重气急、心悸及心前区疼痛,脉搏快而弱,全心扩大,有明显收缩期杂音以至舒张期杂音。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尚见有肝肿大、压痛、肺部啰音、腹水等。
3、其他: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年患者也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
病因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两种钩虫的生活史相同,虫卵随粪排出后,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1~2日就可孵化出杆状蚴,然后5~8日内转化为细长的丝状蚴。丝状蚴钻入人皮肤后随血流到达肺,然后沿呼吸道爬至会厌被吞入消化道,幼虫吸附于小肠并发育为成虫,长期吸血。成虫寿命2~10年。
1、幼虫的致病作用: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成虫引起的损害: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以摄取黏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黏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检查
1、粪便虫卵检查。
2、便潜血检查可呈阳性。
3、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增高。
4、X线胸片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散在片状影,肺间质呈网状结构等改变。
诊断
1、临床诊断:在钩虫病流行区,有接触史、钩蚴性皮炎和轻重不一的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2、病原学诊断:要确诊钩虫病必须找到病原体。
(1)虫卵检查取大便用直涂法在显微镜下找虫卵,检出率较低,可多做几次。
(2)成虫鉴定如发现虫体可放在70%的乙醇中送检鉴定。
治疗
1、一般治疗: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故给予足量的铁剂,补充高蛋白饮食对改善贫血与消除症状甚为重要。一般病例宜于驱虫治疗后补充铁剂,但重度感染伴严重贫血者,宜先予纠正贫血。输血仅适于孕妇或严重贫血者,已合并有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输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2、驱虫治疗: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对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者可采用联合疗法。针对病症对症治疗。
常用驱钩虫药物
1、甲苯咪唑(mebendazol):剂量每次100mg,每天2次,连服3天。驱钩虫的治愈率,因制品微粒大小而不同,微粒越小,疗效越好,最高治愈率可达99%。一般虫卵阴转率为65%~90%。尽量不用于2岁以下婴儿。近年来每次用200mg,1天2次,连服3~4天,虫卵阴转率为95%~100%。国内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等8个单位联合观察,连服4天,阴转率为98.8%,提出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成人400mg顿服,10天后再重复给药1次即可。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对十二指肠钩虫的疗效优于美洲钩虫。
3、左旋咪唑(levamisole):对十二指肠钩虫疗效较好。剂量3mg/kg·d,连服3天为一疗程。虫卵阴转率为80%~96%,美洲钩虫为5%~25%。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此药列为驱十二指肠钩虫的首选药。  
4、噻嘧啶(pyrantelpamoate):剂量10mg基质/kg顿服,可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达95%以上;美洲钩虫为62.5%~80%。  
5、联合用药:甲苯咪唑加噻嘧啶;噻嘧啶加左旋咪唑合并疗法可提高疗效。  
此外,近来有报道伊维霉素(iverme-ctin)治疗狗的重度钩虫感染,疗效甚佳。在试管中能迅速杀死成虫和感染期幼虫。对临床的应用于人体,尚得进一步研究。
局部钩蚴性皮炎的治疗 
1、皮肤透热法:当钩蚴钻进皮肤后,约在24小时内有90%停留在局部,故可用此法将蚴虫杀死,达到止痒目的。方法:把手足发痒的部位浸泡在50℃以上热水中,如感太烫,稍歇数秒钟再泡,约30分钟左右,或用毛巾放在50~60℃热水中,取出后呈半干状态,使之紧贴在皮炎部位,每半分钟换一次,连续10分钟。 
2、局部涂2%~4%碘液,15%噻苯咪唑油膏,或5%硫黄炉甘石洗剂。
黄胖病的辨证治疗
1、治疗黄胖病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雷丸、百部、鹤虱等;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黄胖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2、脾虚湿滞: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
证候分析:钩虫扰乱气机,使脾胃功能失常,故善食易饥,食后腹胀及异嗜。血液亏耗,加之脾胃不能化气生血,故见面黄、浮肿。舌质淡,脉濡为脾虚湿滞,气血不充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方药:黄病绛矾丸:厚术、茅术、陈皮、甘草、绛矾、红枣加减。方中以平胃散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绛矾燥湿补血;红枣益脾养血。
3、气血两虚: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弱。
证候分析:虫居肠中,吸食水谷精微,损耗人体气血,气血亏虚,故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颜面、肌肤萎黄以至苍白。脾胃气机受扰,故脘闷不舒。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溢,故面目甚至全身浮肿。血虚心神失养,故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胖质淡,脉弱,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加减。脘闷纳差者,加木香、砂仁理气调胃。
预防  
1、在农村高发地区,普查普治,统一服药,定期复查,未愈病人重复服药,彻底消灭感染源。    
2、加强粪便的管理,搞好厕所建设,不要随地大便,粪便经无公害处理后再给植物施肥。  
3、加强卫生宣传,使人们了解到钩虫病的感染方式,不要让孩子赤脚去地里玩土,不许他们裸体嬉戏,要改变不穿死裆裤的坏习惯,减少钩虫幼虫侵入皮肤的机会。
传染病文章
霍乱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zf2.html 
鼠疫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zgw.html
春温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zof.html 
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02d.html
软脚瘟(脊髓灰质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9y.html
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02k.html
麻疹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073.html 
白喉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078.html 
百日咳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a1.html
烂喉丹痧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b3.html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bd.html 
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bq.html
肝瘟 肝黄 疫黄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990612942_0_1.html
痢疾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dg.html
暴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ej.html
疫毒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el.html
休息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ey.html 
噤口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fq.html
奇恒痢(阿米巴肠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j3.html
湿温(肠伤寒)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pj.html
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se.html
温毒发斑(斑疹伤寒)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sn.html
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sw.html
疟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u2.html
狂犬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ys.html
沙虱病(恙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9zb.html
炭疽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0d.html
疫疔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0g.html
麻风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2p.html 
梅毒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34.html 
花柳毒淋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8s.html 
赤虫病(姜片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9e.html
九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9d.html 
肺吸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aj.html
寸白虫病(绦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ax.html 
囊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ck.html 
包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cz.html 
丝虫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dx.html
钩虫病(黄胖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xaec.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