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典要有平常心

对经典要有平常心

♣ 孟会祥

声名赫赫的“三大行书”,是指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和苏轼《寒食帖》。

《兰亭序》,说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0多位名士,在兰亭举行禳灾祈福的“修禊”活动,其间大家饮酒赋诗,诗作结集,由王羲之作序,序言的草稿就是《兰亭序》。也称《兰亭集序》《禊序》《禊帖》《临河序》等。行书作品,没有比《兰亭序》名气更大、影响更大的了。然而,从清代开始,就有人怀疑《兰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甚至连这篇文章,也有人认为不是王羲之所写。“兰亭论辩”直到现在也没能得出真伪的结果。

《祭侄稿》,是唐乾元元年(758) 九月三日,颜真卿为祭奠侄子颜季明所写祭文草稿。也称《祭侄文稿》《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安史之乱”中,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与时任常山太守的从兄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颜杲卿、颜杲卿之子颜季明等殉国,可谓忠烈千秋。这件草稿,其文感人,其书动人。

《寒食帖》,宋元丰五年(1082),苏轼作这两首寒食诗,此卷可能是翌年或以后所写。也称《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是千年一遇的文艺全才,被贬黄州时期,境遇困顿,也提升了他的人生境界,这件作品微妙地体现了他的境遇、情愫和才华。

说“三大行书”是天下第一、第二、第三,也就那么一说。宋代的米芾说过《兰亭序》是“天下法书第一”,元代鲜于枢说过《祭侄稿》是“天下行书第二”,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文献依据。而《寒食帖》被称为第三,我实在不知道哪位古人说过。排座次这事儿,不能太当真,但既然“三大行书”被广泛认可,成了常识,自然有它的道理。说不能太当真,平心而论,我个人认为《兰亭序》在王羲之的作品中,也就是中品,艺术水平远逊《丧乱帖》《得示帖》等,有人怀疑它是智永所书,从笔法和气息上看,似乎更贴切。《祭侄稿》当然是旷世杰作,然而与《争座帖》相比,恐怕也难分伯仲,可惜后者没有墨迹传世。至于《寒食帖》,苏轼的《赤壁赋》《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等,与之相比,也各有千秋。如果把眼光扩大到整个书法史,则巨匠巨作,群峰耸峙,相与高下,哪能分出冠、亚、季军呢?说有道理,则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三人,大概代表三种人生方向的极致。三人才华卓越自不待言,皆以儒为底色,而王羲之多受道家影响而近仙,颜真卿刚毅壮烈而希圣,苏轼百般融会而得禅,都达到了人文精神的极致,而三件行书作品,正与这种人文精神相表里。中国人知人论艺,并不把所谓“纯艺术”看成最高境界,而是把艺术浑然融会于人生,融会于自然和社会。所以,这种公认,自有其深刻的道理。这种理念既已传承,我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之后,大可不必纠缠排名,而重新排序,抑或添加为“十大行书”,则显得十分无聊了。

敬畏不必迷信,对经典充分理解,才会有平常心;对经典有平常心,尤其要戒骄戒躁,不可生亵渎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比来众声喧哗,朋辈龃龉而分崩离析者,时有所闻,每欲求诸元典,寻个立脚处,然则此中果有真意、果有般若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