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趣味诗(34)

01.同头诗 02.绕头诗 03.数谜诗 04.拆字诗 05.字谜诗

06.联边诗 07.连环诗 08.宝塔诗 09.藏头诗 10.一字诗

11.嵌字诗 12.叠字诗 13.复字诗 14.数名诗 15.十字图诗

16.联珠诗 17.离合诗 18.独韵诗 19.翻韵诗 20.八音诗

21.盘中诗 22.回文诗 23.回文词 24.回文曲 25.药名诗

26.歇后诗 27.独桥诗 28.间韵诗 29.促句诗 30.幽默诗

31.谜语诗 32.缀名诗 33.集句诗 34.偷声诗 35.柏梁诗

36.同调诗 37.哲理诗 38.尖塔诗 39.神智体 40.韵字诗

41.掉脚诗 42.吃语诗 43.叠韵诗 44.同声诗 45.双声诗

46.穴名诗 47.星名诗 48.姓名诗 49.地名诗 50.五行诗

51.转韵诗 52.排比诗 53.卦名诗 54.节气诗 55.四季诗

56.六忆诗 57.八音诗 58.十二时 59.建除诗 60.粘对诗

34.偷声诗

偷声诗,即三句半,原名“瘸腿诗”,亦称“无赖体”,窃恶其名而改之。把绝句的第四句减半,即是偷声诗。其诗眼,在那半句,读来颇为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这种诗,出现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丰、元佑年间。根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瘸腿诗由民间曲艺艺人发明。他们从历代著名诗词中摘一些词句,自己也活编一些佳句,“杂以鄙俚,曲尽要妙”,“与雅言抗行”。

写瘸腿诗最负盛名的当推北宋著名曲艺家、浑话艺人张山人。张山人,本名张寿,山东兖州人。他于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来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靠在街头巷尾说诨话卖艺为生,颇有影响。据说当时有人用瘸腿诗影射朝廷,官府曾抓张山人审问,怀疑是他所为,可见他写瘸腿诗影响之大。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泽州的孔三传、元佑年间的王斋叟、政和年间的曹组等人也都成了写瘸腿诗的高手。

瘸腿诗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娱乐性,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连乞丐都能张口即来,哼上几句。相传一饭店店主为招徕顾客,在门楣上悬挂“明天吃饭不要钱”的招牌一块,第二天果然有一土郎中、一穷秀才和一乞丐来一饱口福。他仨大吃一通,刚想一走了之,店主把手一拦说:“明天可以吃饭不要钱,但今天不交钱休想走。”见这三个穷汉确无油水可榨,店主只好变个法儿来刁难他们,说:“谁能用上、下、左、右、前、后、天、地、三、五、心十一个字作一首瘸腿诗,谁就可以免交饭钱。”店主哪里知道这三个人常在街头听民间艺人说诨话,对瘸腿诗都能哼上几句,没用一会儿,土郎中先吟诵起来:

上有天王补心丹,

下有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右亏丸,

服用前后不一般。

三时用药半月止,

心放宽。

店主只得任他离去。秀才作瘸腿诗更不在话下:

上懂天文,下通地理,

读过左传、右传,

看过前汉、后汉,

三五月后夺魁首,

手心攥。

秀才也大摇大摆地走了。乞丐抓耳挠腮,把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上不能登天,

下不能入地,

左不能投河,

右不能跳涧。

前不着村,

后不着店,

本是三人喝了你五壶酒,

独留一人不放还,

偏心眼。

店主也只好作罢。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个诗人十分热爱偷声诗,几乎到了言不离偷声诗的地步。一年,家乡大旱,郡守亲自出马祈雨,接连数日行跪拜礼,可是连一点儿雨滴也不曾飘落。诗人觉得郡守迂腐可笑,就作诗讽刺他:

太守祈雨泽,

万民多感德。

昨夜推窗看,

见月。

郡守恼之,寻来问罪,可是罪从何而来呢?没有办法,就说:“若能吟出好诗,便放了你。”郡守自诩心慕东坡,自号西坡,便命诗人即以“西坡”为题。那人应声吟道:

古人号东坡,

今人号西坡。

这坡比那坡,

差多。

郡守恼羞成怒,喝令打十八大板。诗人忍痛吟道:

作诗十七字,

责板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

打杀。

郡守以诽谤罪,发配他去郧阳。他舅舅闻讯赶来,两人相对流泪。诗人的诗瘾又上来了。

发配到郧阳,

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

三行。

原来,他舅舅是独眼儿。

来到发配地,县令和夫人想见识这位怪才,令他即地吟诗。他瞅了一眼步出厅堂的官夫人,张口就来:

环佩响叮当,

夫人出厅堂。

金莲整三寸,

横量。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