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还没有平定,曾国藩为什么就自请裁撤湘军?
【湘军故事系列7,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清军自入关以来,长期依靠的是满蒙汉八旗兵以及各地的绿营兵。康乾盛世后,清军经历的战争也变得少了,和平年代太长,八旗和绿营战斗力差的要命。
鸦片战争时,清军那么多的人都败给了外国侵略者,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更是拿这支农民军没有办法。
从1850年到1852年底,其间太平军和清政府在各个地方打了很多恶战,清军难得打几次胜仗的时候基本都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江忠源。
江忠源带领的军士们不是传统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而是自己从老家带来的乡勇,这些士兵作战远远比体制内的士兵们卖力。这个现象被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看在眼里,于是在1853年初,咸丰皇帝给在乡守孝的曾国藩下了一道命令,这边是要求曾国藩在湖南练兵,“协同团练本省乡民”。曾国藩所练的这支军队便是晚清时期大名鼎鼎的湘军。
太平天国十四年间,有十年的时间所面对的强大敌人就湘军。
1864年,曾国荃带兵攻陷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随后李秀成、洪天贵福、洪仁玕等人纷纷被抓,太平天国就此覆灭。那个时候的湘军早已不是创立之初的数个营兵力,湘军人数已经足足有三十万人,其中不乏能力极强的军政官员,作为湘军的控制者,曾国藩自然在朝堂上的分量也是举足轻重,更是被慈禧太后、奕欣所忌惮,他们害怕这个汉臣有其他不利于统治的想法。
当年为了鼓励朝廷官员帮助朝廷剿灭太平天国这支叛军,咸丰皇帝曾在大臣面前许诺——谁要是能够消灭太平天国就给此人王爵。不过,在曾国藩指挥湘军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后,同治皇帝(实际控制者是两宫太后和奕欣)并没有给曾国藩封王,只是给了一个一等侯爵而已(离王爵还差了整整一大截的伯爵)。
清朝高层的给曾国藩这样的封赏,态度很明确,就是忌惮曾国藩的功高震主,曾国藩是人精,自然不笨,他选择急流勇退,直接给朝廷上书要求对湘军进行裁撤。而这个时候,清朝面对了内部矛盾依然很大:北方的捻军、西北的回乱,可以说,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被平定,曾国藩这个时候选择裁军不是很好的时候,但是曾国藩为什么依然会选择裁军呢?
小佛觉得有下面这些原因。
首先曾国藩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儒家氛围,一直想的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太平天国被破,设立湘军的初衷已经完成。历史上太多的功臣死于功成不退之后,曾国藩选择这个时候功成身退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如前面所说,清政府对待曾国藩这个功臣的态度很不好,曾国藩湘军的命脉——粮食一直都是受到政府的钳制,政府想要什么时候收拾曾国藩都是可以的。
再者,曾国荃他是曾国藩的亲兄弟,却不知收敛,不知韬光养晦,纵容士兵在天京烧杀抢掠,所以在曾国荃破天京之后,不允许曾国荃八百里红旗报捷,且在天京周围布下满蒙重兵,如官文、富明阿、僧格林沁等,以防有变。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