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在鄂州的晋代名士孟陋

隐居在鄂州的晋代名士孟陋

孟陋,字少孤,武昌人也。吴司空宗之曾孙也。清操洁己,布衣蔬食,博学多通,以文籍自娱,精研《三礼》。不好交结世人,独来独往,海内著名。

兄嘉,桓温征西长史。陋少而贞立,清操绝伦,布衣蔬食,以文籍自娱。口不及世事,未曾交游,时或弋钓,孤兴独往,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丧母,毁瘠殆于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余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感此言,然后从吉。由是名著海内。

简文帝辅政,命为参军,称疾不起。桓温躬往造焉。或谓温曰:“孟陋高行,学为儒宗,宜引在府,以和鼎味。”温叹曰:“会稽王尚不能屈,非敢拟议也。”陋闻之曰:“桓公正当以我不往故耳。亿兆之人,无官者十居其九,岂皆高士哉!我疾病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为高也。”由是名称益重。

博学多通,长于《三礼》。注《论语》,行于世。卒以寿终。

孟陋(326-388),字少孤。“希慕古人,不乐仕宦”。《世说新语·栖逸》载:“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

京城里的显贵们想一睹孟陋的风采,于是便假说他哥哥孟万年(孟嘉)病了,催他赶紧来京。孟陋急急忙忙赶到京城,只见对他围观者如堵,人们一边看着他,一边嗟叹说:“少孤既是这样,万年可以死而无憾了。”

据《晋书·隐逸传·孟陋》记载,孟陋少年时,品行端正,清白贞洁,“清操绝伦”,非一般人所比。生活上,他“布衣蔬食”,唯一的爱好是读书,“以文籍自娱”,把阅读看作娱乐活动。为了节省时间读书,他“口不及世事,未曾交游,时或弋钓,孤兴独往,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

孟陋年轻时,母亲病死,他受到了重大打击,自此“不饮酒食肉十有余年”。邻居们都有些看不过去,纷纷劝慰他,“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他认为邻居们说得有道理,于是改变过去做法,恢复正常生活,并潜心研读圣贤,埋头执著学问。

随着孟陋名气的增大,有识之士纷纷向朝廷推荐孟陋。简文帝(371—373)“命为参军”,他竟然“称疾不起”。桓温“躬往造焉”,他依然固我,不改初衷。贤德之人继续向桓温建议,“孟陋高行,学为儒宗,宜引在府,以和鼎味。”桓温感叹:“会稽王尚不能屈,非敢拟议也。”

孟陋此举在朝野引起震动。消息也传到了他耳朵里。他只是谈谈一笑,说:“桓公正当以我不往故耳。亿兆之人,无官者十居其九,岂皆高士哉!我疾病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为高也。”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野之人,才华不高,简文帝、桓温如此,是高看了他。可是,众人不从,异口同声称颂他学问高深,虚怀若谷。“由是名称益重”,声名更加远扬。

孟陋没有为名声所累,静下心来,“博学多通,长于《三礼》。注《论语》,行于世。”据传,他撰写《论语注》十卷、《老子注》二卷、《庄子注》十八卷,在东晋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孟陋寿终家中。终其一生,未曾为官,一介黎民百姓,事迹却收录在《晋书·隐逸传》中。前朝刘备身为“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辅佐蜀汉;当朝皇帝、丞相力邀孟陋为官,不为所动,隐于乡野,专心学问,是名副其实的隐士、学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