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的待客之道
鄂州人的待客之道
喜欢田园生活的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和老婆回老家鄂州享受一下田间地头的乡土气息,尤其是自家的田自家的地里种植出的蔬菜和养殖出的家禽,那味道真是香甜可口!
其实每次回老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想多看看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应该多陪陪嘛,不是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吗!?
尽管作为儿女的我们有这个心,可潇洒自在的愣是父母不给机会呀,每次回家还得预约,就算有时候预约也不一定约得到。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主要是老家的亲朋好友太多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也大多都退休闲赋在家,闲来无事便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不是出游,就是聚餐,再么就是龙门阵一摆,自顾自的娱乐去了。
于是乎,我长期是漫山遍野找爹,好不容易找到人了,结果不是在隔壁二哥家小酒小菜喝得不亦乐乎,就是在镇上麻将室里云里雾里,再不就是在老家他某个同事同学家里参加喜事……,总之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得很,羡慕得我也恨不得快点退休养老起来。
话说到底,主要还是鄂州人太热情了,特别是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之间,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升学得子,更或是乔迁盖新居,都会邀请过去热闹热闹,并大摆宴席吃喝一番,关系好的还要留下来吃第二顿,非常铁的关系还要留下小住。
当然,被邀请的人也要随礼。虽然主家一再声明不接受馈赠,可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应邀参加了,讲礼数的鄂州人肯定不会空手而去的,多少会意思意思一下的。最开始的经济条件不好时,一般一筒面条,一斤肉,一条鱼,或者一匹布就足以,随着近年来鄂州人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如今参加宴席多半是包个红包,多少都不定。
鄂州民俗方面风气还是比较正的,没有攀比炫富的陋习。被邀请人当然也一定会按时参与的,不是为别的,就是想聚聚互相问候一下,并与老哥哥老姐姐们拉拉家常,增进一下感情,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再相聚又是什么时候了,所以鄂州人的热情好客都是打心里发出的。
尤其是逢年过节,那热情得有些让人招架不住,因为这个时候忙碌了一年亲戚们都有闲了,也有精力时间和物资来招待客人。笔者小时候去老家伍子胥泸州渡口的位置拜访亲戚,一顿饭被逼吃了近九碗。因为这里住着九家亲戚,按照习俗应该是一家吃一天过的,但是挽留不住,只好将程序简化了。
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虽然当天没有把我留着住下来,后来愣是找了次机会硬把我再次接过来住了九天才善罢甘休,我发福的身体就是那时候造成的。
如果说亲朋好友之间的好客是出于血缘关系,那么邻里之间相互热情好客就是一种情谊。每次回家,只要屋里没人,我就会被左邻右舍的哥叔婶娘们争先恐后的拉着去家里吃饭喝茶。这种习俗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在我们当地延续至少数千年之久。
互相间吃个家常便饭仅仅是鄂州淳朴民风中的冰山一角,我老丈人菜园子里种的青菜长期是湾子人打个招呼就给摘走了,然后过了一会儿,你就会看见对方送一大堆自己吃不完美味佳肴来,且是一声不吭的放下就走。
雁过无痕!有时候家里没人,送过来东西就放在正门口的窗台上,什么都有,比较常见的是蔬菜,再就是鸡鸭鱼肉等等。如果你要是住在鄂州乡间,总会看到鄂州人的家门口的窗台上不一样的风景线。要是你是远到的客人,走的时候绝对是大包小包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鄂州土特产可是远近文明哟!比如,临江大蒜、毛豆,太和黄豆、红苕,大湖花生,胡林蓼茄等等。
但是,最能体现鄂州人热情好客还要看婚丧嫁娶时的繁文缛节。如果一个村子里有谁家嫁姑娘或者娶媳妇,那么其他村民肯定会去讨喜糖吃,民间习俗叫做讨彩头沾喜气,当然也不会白吃,吃了糖的人都会你五块、我十块的随上份子钱,表达自己对新人祝福。收份子钱的主家,等到新人拜堂成亲的那天,还会去家家户户散喜糖喜饼吃。
要是碰上春节的话,好客的鄂州人会用一挂鞭炮与一杯茶水让你打心里记住什么叫做热情,正月十五内只要你路过,经过,或者掠过某一户人家门口,并被其主人看到了,必定是先放在一挂鞭炮对你表示诚挚热烈的欢迎,然后定会让你稍等片刻,再给你递上一杯茶水,或者是一根烟以示敬重,小孩子则多半是大把大把的零食糖果,要是一不小心在主家逗留久了,必定又会再三挽留下来吃顿饭的。
所以,每逢大年初一这一天你会看到鄂州的湾子里会有成群结队的衣着打扮靓丽的人,在给同村里的其它左邻右舍拜年呢,这些人就是每家每户派出的代表,任务就是一户不落给村子里每一家拜年。
当然,除了以上笔者耳熟能祥的事情,还有许多被遗忘的待客之道……。怎么样,是不是有些怦然心动?赶紧的到鄂州去租民房体验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