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照江面 ——苏东坡喝完鄂州的潘生酒后写的咏鱼诗
——苏东坡咏鱼诗解读苏东坡在贬谪黄州五年期间,常乘扁舟顶风浪渡长江到一江之隔的鄂州樊口,与其好友、以酿酒打渔为生的潘大临饮酒食鱼畅谈。“樊口有潘生,酿酒醇浓”(东坡语),潘大临又名潘生,《宋史》中的“潘生酒”就是他酿造的“樊口春”谷酒。东坡先生“时时扁舟独往”鄂州除有“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等大量诗赋外,还写下不少咏鱼诗。(一)晓日照江面,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食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据《黄州府志》载:苏东坡与潘大临常在“樊口江上钓鳊野炊”,并留有这首《鳊鱼》诗。这里的鳊鱼即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缩项鳊,是我市梁子湖盛产的名贵鱼类,《武昌县志》记道:鄂州“有鲂,即鳊鱼,名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武昌鱼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咏过的唯一鱼类,并由此蜚声中外。东坡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武昌鱼的形态(似玉瓶)、俗称(缩项鳊)、贪食等特征。后四句从杜甫写到孟浩然,杜甫曾有《解闷》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只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项鳊”。槎头缩项鳊即三角鳊,在生物分类中属武昌鱼的“堂弟”,盛产于襄阳一带江中;孟浩然是襄阳人,长期隐居不仕,垂钓于襄阳鹿门,曾诗“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涧,何似习池边。”东坡由武昌鱼联想到隐居垂钓的孟浩然,并表示出满腔的悲怆,全诗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耐人寻味。(二)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州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浣溪沙》词是东坡先生在古武昌(今鄂州)酒后一时兴起,以唐代张志和《渔父》词加数语而成。鳜(音贵)鱼,是我市的名贵鱼类之一,《武昌县志》:鄂州“有鳜,俗名季鱼。”其形态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准确地记道:“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史载,东坡先生刚被贬黄州时,心情较为郁闷,一天晚上,他邀好友潘大临摇橹荡舟江中,面对断岸古树,秋江夜月,食鳜鱼饮谷酒欣然作赋,这便是著名的《后赤壁赋》。东坡《浣溪沙》词中上厥的“散花州”是鄂州斜对江浠水县的一个地名,“西塞山”则在我市相邻的黄石市。“青箬笠”和“绿蓑衣”是渔夫们必备的抵挡雨雪之物。东坡记述渡江来鄂州诗曰:“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高谈破巨浪,飞屐轻重阜”。至今,人们还可以在东坡赤壁的“留仙阁”里看到一幅《东坡笠屐图》,画中的东坡先生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俨然一个渔夫野老的装束。前不久,一位苏学研究者根据《后赤壁赋》中让人由形思味、由味思鱼的描写,以及对大文豪苏轼的缅怀,极力推崇将鳜鱼称为东坡鱼。不知读者意下如何?(三)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东坡先生受画家朋友所邀为所其画《春江晓景图》的题画诗。有趣的是,那幅画早已失传,而画上的题诗却脍炙人口,盛传不衰,被文坛誉为“诗中之画胜丹青”。河豚俗称气泡鱼,一种在江海之间洄游的鱼类,每年春季由近海沿江上溯进入长江产卵。这样,我市的近百公里江段是河豚产卵的主要处所之一。旧志载:鄂州“有河豚,多毒,食中毒者丸明矾解之。”东坡诗中的“欲上时”,正是指出早春季节河豚这一生物学特征。他在诗中还抓住了河豚上溯过程中摄取江边芦苇和蒌蒿(茭白)的嫩芽为食的特点。河豚肉味鲜美但内脏有剧毒,稍不慎就会因之丧身,但东坡对食河豚饶有兴趣,自称是“乐食不疲”,从未发生意外,足见他的烹调方法科学得当。晚年的东坡在海南岛回忆当年吃长江河豚的事时曾感叹地说:“也值一死”。(四)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是东坡的《鲥鱼》诗。鲥鱼,也是一种处于江海湖泊之间洄游的名贵鱼类,它身体侧扁,背墨绿而腹银白,食时与众鱼不同,毋须去掉鳞片,《山堂肆考》载:“鲥鱼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不去鳞。”因其鳞下脂肪丰富,连鳞蒸食,当然味道格外腴美。因而,它在历史上列为“贡品”,也是古今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清代诗人谢墉曾将它比作西施:“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江南有佳人”;当代诗人郭沫若也有“鲥鱼时已过,齿颊有鱼香”的诗句。《武昌县志》载:鄂州“有鲥鱼,四、五月多有之。”历史上我市除长江出产鲥鱼外,百里长港和烟波浩淼的梁子湖也盛产该鱼。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鲥鱼资源已受到很大的破坏,市场上的鲥鱼已到了与黄金等价的地步。九泉下的东坡先生如若有知,又不知会发出何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