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艾选读丨“纵隔疾病”相关知识点(2)

相关链接:

“纵隔疾病”相关知识点(1)


纵隔淋巴结病变

(1) 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常累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常累及多组淋巴结,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胸内任何组淋巴结均可肿大,影像表现如下:
①血管前、主动脉弓旁及气管旁的淋巴结最常累及(图),而气管、支气管和隆突下淋巴结肿大也见于许多病例。大多数淋巴结病是双侧性的但不对称。
②肺门淋巴结肿大时通常可以看到纵隔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很少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尤其在霍奇金淋巴瘤。
③后纵隔淋巴结较少累及,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位于纵隔下部,且与后腹膜疾病关系密切。
④心旁淋巴结罕有累及,但因为这个部位可能不包括在最初的放疗治疗区域内,所以成为非常容易复发的重要区域。

淋巴结肿大偶见于白血病,其表现与淋巴瘤相似,淋巴瘤和白血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经过治疗后可以迅速缩小。

大B细胞淋巴瘤。男33岁,前纵隔分叶状肿块,向右侧气管旁及肺门区延伸。

(2) 淋巴结钙化:

淋巴结广泛钙化常见于肺结核和真菌感染,偶见于其他感染(图),也可见于其他情况,特别是结节病、矽肺及淀粉样变。
尽管成骨/钙化性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也可见钙化,如骨肉瘤、软骨肉瘤、黏液性结直肠癌和卵巢肿瘤,但还是很少见的。尽管偶可见于接受治疗后的霍奇金淋巴瘤中,但未经治疗的淋巴瘤的钙化情况尚不清楚。
淋巴结钙化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淋巴结内粗糙、不规则的团块状和整个淋巴结的均匀性钙化。
“蛋壳样钙化”是结节病和长时间粉尘接触(如采矿)患者的特征表现。

高密度淋巴结。纵隔增大淋巴结并钙化,这种营养不良性钙化通常见于组织胞浆菌感染后遗症,但也可见于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

(3) 低密度淋巴结:

CT上,肿大淋巴结内的低密度区与坏死相关联,可见于多种情况,尤其是肺结核,偶见于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转移瘤(特别是睾丸肿瘤)和淋巴瘤。
淋巴结坏死在活动性结核多见,表现为对比增强时肿大淋巴结周边强化,中心区域为低密度。

低密度淋巴结。女51岁,发热伴胸痛。隆突下肿大淋巴结并中心低密度坏死,双下肺多发急性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

(4) 淋巴结强化: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引起淋巴结显著均匀强化的疾病,该病(又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淋巴结增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不明,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实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块常局限于一个区域,可较大且血供丰富。CT和MRI上, 肿大淋巴结可出现钙化和显著强化。组织学上分两种类型: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
除了Castleman病外, 明显的淋巴结强化还可出现在富血供转移的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类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卡波西肉瘤。
当肿大的淋巴结出现中等度强化是非特异性的,可见于炎症性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真菌病、结节病及肿瘤。边缘环状强化、中心低密度的肿大淋巴结对诊断结核性或其他肉芽肿性炎症有帮助。

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女33岁,气急,行增强CT扫描。甲状腺形态正常,纵隔内不均匀强化的肿块导致气管受压变窄并移位。

(5) 淋巴结肿大:

CT是检测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有效方法,增强CT可容易地区分正常的脉管结构和肿大淋巴结。短径测量最能代表淋巴结的真实大小,因为在CT断面上淋巴结的长径测量会因扫描的方向不同而显著不同。
① 结节病:
结节病是胸内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大多数患者的某一阶段可发生纵隔淋巴结肿大,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另外,超过半数患者可有气管支气管、主肺动脉窗及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前纵隔淋巴结偶有肿大,但后纵隔和内乳淋巴结肿大较罕见。
结节病的一个重要诊断特征是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结节病淋巴结钙化可以表现为点状或蛋壳样。

往期内容链接:

最新指南要点丨肺结节病的诊断

② 肺结核和组织胞浆菌病:

结核或真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累及肺门或纵隔的任一组淋巴结。一个或多个淋巴结显著肿大,可伴有邻近区域肺内相关病变。淋巴结肿大通常见于肺内病变的同侧,但也可以出现对侧淋巴结受累。偶尔可出现广泛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经过治疗,淋巴结往往可以缩小,恢复到正常大小。无论淋巴结肿大或缩小,密集的淋巴结钙化常见。肿大淋巴结连同周围纤维化,可压迫上腔静脉或肺静脉并引起阻塞。对比增强CT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的淋巴结可见于肺结核。

③ 转移性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或来自胸腔外的原发肿瘤。转移到纵隔的胸腔外肿瘤可能是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黑色素瘤。
有一大样本研究显示,胸廓外原发肿瘤引起的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半数来源于泌尿生殖道肿瘤,尤其是肾和睾丸。
大多数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特征,钙化是黏液腺癌或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特征。

④ 反应性增生:

感染或炎症所致反应性增生可引起淋巴结轻度肿大。

⑤ 艾滋病胸部淋巴结肿大:

35%~40%HIV感染者纵隔淋巴结可肿大,并可能增加感染或恶性肿瘤的机会。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和细菌性肺炎是常见感染病因,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是主要的恶性肿瘤。无实质性肺疾病的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结核病、鸟-胞内分枝杆菌或隐球菌感染。

前肠重复囊肿

各种起源于胚胎前肠的先天性囊肿总称,包括支气管源性和肠源性囊肿。尽管试图去区分支气管囊肿与食管重复囊肿,但囊内感染或出血可使上皮细胞脱落,最终连病理学家也未必能明确重复囊肿的病理类型。

(1) 支气管囊肿:

常认为起源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萌芽发育,且胚芽是从正常气道分离出来的。支气管囊肿通常是孤立的无症状的纵隔肿块,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典型的支气管囊肿有薄的纤维囊,内排列有呼吸道上皮,包含软骨、平滑肌和腺体组织。囊内容物由稠厚的黏液样物组成。大部分病灶邻近气管或主支气管,隆突下是最常见的位置。
囊肿可以长到很大而不引起症状,但也可以压迫周围组织,尤其是气道,从而引起症状。少数囊肿可伴出血或感染,这些并发症可威胁生命,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幼儿。
重复囊肿在胸部X线表现为由纵隔向两侧突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图),大多数是单房、无分叶状。它们通常与隆突或主支气管相连,但也可见于沿气管和大气道走行的任何位置,往往突向中纵隔。囊壁钙化罕见,偶有重复囊肿可含钙乳成分,在囊内形成一个液钙平面。
CT示薄壁肿块,内容物密度均匀,CT值与水(0HU)相近,从而可做出液性囊肿的诊断,而另一些囊肿CT值可类似于肿瘤一样的软组织密度,这种情况下需要鉴别诊断的病变就比较多。少部分囊肿可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可能是由于囊液内含有高蛋白成分,CT平扫图像有助于诊断。
MRI成像 T1WI信号强度随囊内容物成分的不同而表现为由低到高的变化;T2WI表现为高信号,当囊内见到实质性成分时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

支气管囊肿。男58岁,声音嘶哑数月。中纵隔圆形肿块,右主支气管后方,薄壁、液性,边界清楚。

(2) 食管重复囊肿:

少见,通常发生于儿童,但是可能直到成年后也不会表现出来,有文献报道直到61岁才最初表现出来。
与支气管囊肿病理上的区别是囊壁上有平滑肌存在,缺乏软骨,有类似食管、胃或小肠的黏膜出现。
可发生感染或胃黏膜在囊肿内异位致出血和穿孔。在CT和MRI上食管重复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与支气管囊肿相同,只是前者病变的壁可更厚,形状更可能呈管状,且与食管关系更密切。
食管重复囊肿。女44岁,吞咽困难。胸部X线显示高密度阴影导致奇静脉食管线向右移位,食管钡餐透视示食管下段向左移位。CT显示紧靠食管的薄壁囊性肿块。MRI示病灶呈T2高信号。

(3) 神经管原肠囊肿: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肠从脊索不完全分离导致神经管原肠囊肿,比食管和支气管囊肿少见。囊壁包含胃肠道上皮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构成的肠黏膜上皮线。与脊柱或椎管内成分有纤维连接,可与蛛网膜下腔或胃肠道相通,与食管腔相通罕见。
常合并典型的椎体异常,如蝴蝶椎或半椎体畸形。这些囊肿常引起疼痛,多在患者年轻时期发现。
影像学上神经管原肠囊肿表现为位于后纵隔食管(经常移位)与脊柱之间的界限清楚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CT和MRI表现与其他前肠重复囊肿相似, 显示椎管内受侵程度时首选MRI。

以上内容整理自权威著作:《格-艾放射诊断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