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购力度弱化 小麦很难大幅走高
进入7月份以来,主产区新小麦收购市场理性运行,普麦价格整体稳定,优质麦延续涨势。今年小麦政策性收购力度弱化,市场化收购担当主流角色,小麦收购进度较往年缓慢。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7月12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423元/吨,周比上涨3元/吨。
普麦价格整体稳定,优麦价格强势延续
进入7月份以来,主产区新小麦市场购销基本按部就班。由于担心后市市场风险,一些贸易商继续追涨的情绪已经不高,出货较前期有所增加,各地新普麦价格大多趋于稳定,价格波动的幅度大幅收窄。
7月16日,河北衡水地区面粉企业新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48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480-2490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10—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面粉企业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480元/吨,邯郸地区为248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面粉企业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4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为2400元/吨,均与上周同期持平。据了解,近来部分面粉企业为保证产品品质,对小麦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
相对于普通小麦价格的整体趋稳,近来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依然维持上涨态势。当前山东菏泽地区济南17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660元/吨,潍坊地区为267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郑麦366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700元/吨,新乡地区为270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藁优2018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660元/吨;均较上周同期上涨20—40元/吨。目前华北地区优普小麦平均价差为253元/吨,较上周同期的214元/吨扩大39元/吨,较新季小麦上市初期扩大86元/吨。
政策收购力度弱化,收购进度近三年最慢
截至7月1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717万吨,同比减少1590万吨。其中:河北收购235.1万吨,同比减少9.7万吨;江苏收742.2万吨,同比减少277.4万吨;安徽收购293.4万吨,同比减少394.7万吨;山东收购461.6万吨,同比减少64.9万吨;河南收购577.1万吨,同比减少782.7万吨;湖北收购102.8万吨,同比减少90.2万吨。
就主产区整体收购状况看,收购进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6.92%。但从各省收购情况看,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收购量的大幅下降是主产区收购量整体同比偏慢的主要原因,而这三省又均为启动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的地区。河北、山东没有启动预案收购,各自的收购量较上年同期虽也有减少,但整体下降幅度并不大,这说明今年小麦夏收市场化收购基本担当着市场的主流角色。
有市场机构分析,今年新季小麦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明显偏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局地小麦在孕穗期受冻害影响,收获期受持续降水影响,产量同比下降。二是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三等以下小麦数量较多,无法达到储备粮轮入和托市收购的标准。三是持有高质量新麦的农户惜售心理依然较强,市场反映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农户看涨后市,仍有相当数量的新粮存放在家中。
市场调配麦市资源,麦价难以大幅走高
由于今年夏收小麦收购进度缓慢,且市场预计收购总量将会低于上年。即使考虑到今年局部地区小麦产量因灾有所减产的因素,市场仍将会有大量的粮源滞留于流通领域。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流通粮源的放大,便于调节市场的供需,这将会抑制后市小麦价格大幅走高。
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18年夏粮播种面积为4.08亿亩,约合2720万公顷,略低于上年的水平。受播种期阴雨天气及4月初低温冻害影响,小麦单产略有下降;夏粮总产略有下降,但仍是丰收年。
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降,如按全国小麦产量1亿多吨、常年商品率70%左右推算,今年小麦商品量约在七千多万吨。而截至7月1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量为2717万吨,收购量仅占到当年预计产量的两成多,占到当年预计商品量的约三成。大量的粮源滞留于流通领域,后期市场压力显得偏重。
另外,我国历年积累的临储小麦库存高企,初步统计目前超过七千多万吨左右,同比显得的偏高。夏收期间虽然暂停了小麦拍卖交易,但集中收购结束后市场的拍卖仍将会恢复。而且出于加快“去库存”的考虑,政策性小麦拍卖价格并不排除继续下调的可能。
我国小麦市场整体供给较为充裕,而市场需求却相对单一,终端承接能力与供给不相匹配。即使撇开国家临储陈小麦库存高企的压力,在市场需求难现起色的大环境下仅消化大量滞留于流通领域的新小麦也相当不易。笔者认为,在集中收购期间,受国家托市收购的支撑,后市新小麦价格将会以稳为主。集中收购结束后,再加之国家临储小麦拍卖重返市场,部分地区小麦价格或存有小幅回落的可能。
随着国家政策影响效应的弱化,市场调配麦市资源的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由于当前新麦价格已经处在相对高位,在政策和市场总体供需都不足以支撑麦价再度大幅拉升的情况下,提醒广大贸易商,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攀高有风险,囤粮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