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内容热土 场景“深耕”

事关内容,皆无小事

传统媒体|内容|场景|人工智能|短视频|5G

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逝去,内容从获客手段,日渐担起了变现重任。

尤其是高质内容的产出与变现,构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之路。

第一财经作为知名财经媒体,自2015年起转型入局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互联网流量经济的红利下降,第一财经提出了“内容场景创新”战略。

第一财经如何在内容质量和用户场景之间获得权衡,如何更好的发挥媒体职责同时又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

杨宇东——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资深报道者和研究者,现任第一财经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其对内容的理解或许可以解答内容与营销之间难以解决的困惑。

财经头条&财经下午茶独家对话杨宇东,一同探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内容生态建设。

营销热词“场景化”如何被高质量内容拿下

财经下午茶:日前,第一财经在上海举办“2019第一财经内容场景创新大会”,提出了第一财经的内容场景化创新战略。

作为专业媒体,提升内容质量,为用户提供信息价值是对一财来说合情合理,但“场景化”这样的营销热词与媒体的结合在目前市场上较为少见。

第一财经是如何理解将内容进行场景化的呢?

杨宇东:场景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在媒体在内容领域其实出现的还是比较少。

我是这段时间以来,也是我们在考虑财经媒体的融合转型的时候,发现必须要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因为它是基于几个背景:一个是我们整个人群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的丰富,以前可能你只是在静态的在固定的一个地方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很难产生一个场景。

但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包括音视频之后,很容易在随时随地产生一些场景的可能性。

第二就是现在还有一个变化,除了技术之外越来越多的非媒体,比如说一些金融机构等垂直的平台,他们其实也在做资讯流,或者也在做结合他们的资讯和本身的业务。这个当中天然就有一种场景。

所以,在这两种变化下面,我们原来作为专业的主流媒体、机构媒体,主业本分就一定是把最高品质的内容呈现出来。

但是为什么现在要考虑这个问题,就是我前面说的两个变化。

现在的财经新闻,包括像你们财经头条,其实是很典型的一个案例。都是需要去帮助人们去更高效的去获取信息,以及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将来还可能更个性化的去分发。

不像原来的媒体,新闻当然是做的很高品质,但是传播方式是广播式的、离散的。用户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有的时候你自以为非常好、非常独家的一个深度新闻,在那些人群当中他不需要。

所以这个我认为基于技术、基于金融市场的变化 ,以及我们所谓的人群的分层包括技术带来的分层,以及各种新的传播方式。

我认为场景这个词,在财经媒体的内容领域,需要引起重视。

人工智能不是内容的“良药”

财经下午茶:第一财经一向以专业、全面、深度报道为最大优势,也是一财的媒体职责。

但现在有个趋势分析称新闻思维已死,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分发平台,开始以人工智能挑选、推送资讯,从选题到内容全部看数据,这样的思维被称为工程师思维,您是怎么看待这一趋势的?

杨宇东:这个问题其实现在我认为初步已经有定论了。今日头条模式或是算法模式,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它通过不是人找资讯,而是资讯找人。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一种模式。

但是在财经领域并不一样。

如果媒体提供的内容只是用户的一个泛泛的兴趣爱好的话,比如用户喜欢看军事新闻或者喜欢体育新闻,用那个模式挺好。

但是在财经领域的信息绝对不能只是说简单的通过算法给你一些信息。还有些信息真的是需要我们这些编辑、主编们人工的干预。因为财经这个东西很难通过一个特别精密的算法去完整的提供你信息。

有可能某个信息可能跟这个事情没关系但却对投资有价值。

举个例子,某个地方地震,和我们这个上市公司里面生产救灾物资的板块之间的股票瞬间会产生一个影响。我认为很多投资的逻辑,用算法很难完全去穷尽。

尽管国外有一种叫事件驱动,这种方式也是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是成熟的。

但是财经新闻是特别需要注重实用性的、参考性的,是一定要提供实用价值的。我觉得投资的逻辑加上算法怎么能够很好的结合,是特别有挑战性的。

但是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技术能够像人工智能去打围棋比赛一样,如果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当然是乐见其成。

但是在相当长一个阶段之内,我认为很难做到。

这个时候可能专业的投资逻辑和编辑思路还是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谁有洞察市场的深度数据谁就掌握话语权

财经下午茶:由咱们第一财经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成立的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就是依托人工智能,进行内容生产与分析的专业财经数据平台。

CBNData的智能化和其他标榜数据运算、智能推荐的内容平台有何不同?CBNData未来在内容业务上会做怎样的升级举措呢?

杨宇东:我觉得技术上差别并不大。技术主要是运用于实践场景,CBNData更大的优势在于——首先他们拥有一个对于消费市场非常深入洞察的一个研究团队。数据质量过硬,来源优质。

所以从原来单个领域单个市场的一些研究,CBNData现在开始辐射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二,他们现在开始采集更多的数据库、数据来源,未来通过更庞大的一个数据库为更多的客户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一方面客户范围会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交叉、比对、分析,数据和数据之间可以形成更好的关系。

这当中会运用到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不是在于只是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在于采集到更多的数据以及拥有更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技术专家。

都说短视频是风口,但秘诀不是跟风

财经下午茶: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打造全媒体生态也是媒体发展的核心。短视频的兴盛与进步,可以说是影响了一大批媒体。

对于第一财经来说,投资短视频是否会是发展的重点?财经媒体的专业化与短视频的趣味性怎样才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财经媒体可以藉由短视频的“短平快”做到所谓的“渠道下沉”吗?

杨宇东: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如果两年前或者一年前我们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答案可能不明晰,或者说没有答案。

但是经过我们大概有半年多的实践,这个问题目前我们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我们认为短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它不止在传播人们平时的生活娱乐当中是很好的一个手段,其实在财经领域也有一定的作用。

视频本身为什么是风口?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通过视频获取资讯简单轻松,这是它的一个特质。

财经领域有没有简单轻松的?有。

当你想获取一些知识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或者想了解某个概念的时候看一个30秒、1分钟的短视频,看看挺好玩而且会印象深刻。

现在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读文字,或者说去记文字。而且有些资讯可能通过文字读不懂。

所以我认为对于你刚才说的下沉,至少对于小白人群来讲,以及对一些知识类的财经内容来讲,我觉得短视频(天然包含了音频、包含了图文)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形态。

就从我们一财母体来讲,我们也在做财经短视频。我认为在投教方面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当然未来在还有哪些领域短视频是更好的发力点呢?可能目前还没有看到,但至少是在一些你说的下沉也好、投教也好,这些方面我觉得财经短视频是有非常明确的一个市场空间的。

5G带来更多的想象力

财经下午茶:我们了解到一财有提到5G技术对于财经媒体的影响。您认为5G技术在比较可预见的未来范围内,对财经媒体会有哪些想象力?

杨宇东:首先就是说到老本行了,5G对我们采访是有帮助的。因为采访的传输,尤其是视频采访,在未来每人一个手机拥有5G速度的情况下,瞬间可以把现场直接发布到自己的平台同步。

目前我们自己已经开发成功了第一财经自有的编制软件。避免了原来非常比较笨重的、传统的电视编辑的这套模式。这是在于我们新闻业务上非常大的一个突破。

其次,我觉得可能在一些应用场景上面会有突破。比如说未来的车联网等等一样,互联网会有各种各样的入口。这种入口有可能是一个视频,有可能是一个触摸,有可能是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游戏。

5G因为在这些应用场景里面可以发挥它的作用,那这些场景如果可以跟服务财经内容沾边的话,这就是我们的空间。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在底层还是高品质的内容,但是中间的一层要找到入口,未来一定有一批全新的入口,那这些入口肯定就是跟5G的技术高度关联。

在万物互联的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底层和中层的这一种场景跟技术的结合,对5G是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期望值。

非常有可能将来人在一个游戏的环境就完成了很多事情,财经其实本身也是个大游戏——金钱的游戏、财富的游戏。

那只要它可以在那个场景里面被技术实现,我认为还是值得高度关注。

10个财经用户胜过1000个娱乐用户

财经下午茶: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流量变现的道路是媒体商业化的重要出路,但其实变现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甚至对流量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也是不同的。

有一种说法是“10个财经用户胜过1000个娱乐用户”,寓意为财经用户的用户价值更高,付费思维更完善,引导用户、实施变现也更容易。

不知杨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一财经向用户提供价值的时候,会在意对用户进行培养或引导吗?

杨宇东: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而且特别值得重视。

首先,我完全同意——不管是1比10还是1比100、比1000,财经用户的价值确实是非常高的。

因为一个人没有事不会来下载一个第一财经app或者财经头条app,他肯定,是一个偏中高端的用户。可能是企业主,可能是做直接投资,可能做间接投资,还可能是个体投资人,也可能是研究者、政府官员,或者是一些其他方面决策人士。

只能说现在传统的广告模式使得这批高端的财经用户被忽略掉,因为传统广告模式只是简单的看一些流量,但不看流量的质量。虽然现在我们也很重视转化率,但财经用户的价值还是被忽视了。

所以在所谓质量高的背后还有一个潜台词,是蛮可惜的。

这批高端的用户,我们作为媒体本身没有去好好挖掘,给他服务的空间。其实这是我们的问题,需要去反思。

不能老是跟广告主说我的用户很高端,这些高端用户是不是很好的服务到他们了?我觉得这是很多财经媒体的一个短板。

所以这也是我们提出内容场景战略的一个出发点。财经媒体如果每天有上百万的日活,那可能是相当于其实一个上亿的用户规模。

但是财经媒体能不能通过在自有平台的生态去搭建内容场景,让你的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

第一个价值是最终因为用户本身的活跃度,可能让你的流量还是继续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变化,让用户根据优质内容产品去把握投资的逻辑,不管是人找资讯也好,资讯找人也好,去增强它的粘性。

因为用户会觉得这里是一站式服务,推送的内容都很好,可以很方便的一篇一篇看下去。

第二个价值,通过这些高品质的内容——无论是数据研究报告、社区、专家观点、独创的深度原创内容、快速资讯。为用户的投资行为赋能,去提高他的判断决策能力,去帮助到他。

这当中又有第二步的商机,不只是流量。

如果用户觉得他有需求就可以满足。比如说开个论坛邀请用户参加,线下就是一种模式。在线上又可以卖那些高品质的文章。或者研究观点研究报告是个可以卖?非常好的数据库是不是可以卖?书可以不可以卖?

当然最后我们如果去跟金融机构合作的话,那有可能金融机构的服务,再通过一种协同合作,就能够真正一下把所谓的高端用户的价值给挖掘出来。

但到最后不是简单的说去服务用户,去让用户花钱。其实用户也因为非常优质的服务提升了本身的用户价值。

所以这是一个双赢、多赢的结果。这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媒体特别需要重视或者说没有做好的一个方面,未来也是很大的一个空间。

视频 | 财经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