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联谭】姜晴舫哀挽联赏析(下)

宜昌清末联家姜晴舫哀挽联赏析(下)

作者:曾祥科

本文继续介绍宜昌清末联家姜晴舫的哀挽联。在哀挽联赏析的下半部分,主要介绍姜晴舫挽其家人的对联。

姜晴舫出生世医之家,祖辈和父辈曾在资丘、都镇湾等地行医,家里开设的“姜万春”药号在当地小有名气。姜晴舫天资聪颖,少有诗才,早年师从宜都人王柳村先生(曾任嘉鱼学官)。他分别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光绪二十六年(1900)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到荆州参加院试,均落榜。科场失意,仕途渺茫,他开始了教私塾的生活。从1902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先后在佷山、古坪、水竹园、宜都、宜昌等地教私塾,后来又回到家乡教书育人,时长近半个世纪。

姜晴舫的晚年,是在极其悲惨中度过的。从姜晴舫58岁起,他先后失去了小儿子姜梦雄、妻子余氏、二弟姜灼霆、弟媳李氏、侄儿姜家殿、侄孙(不知名)、大儿子姜家坤、大儿媳刘氏、侄女(不知名)等多名亲人,晚年生活极度凄凉。

1930年2月,他年仅24岁的小儿子姜梦雄为革命英勇牺牲。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下《哭恺儿》:

《哭恺儿》(其一)

抱义愤竟不顾身,才廿四弱龄,误入险途伤浩劫;

弃全家怎能瞑目,况多累朋侣,应悔中道变清乡。

[注]己巳春,奉沈县长委令,办清乡风队职。

《哭恺儿》(其二)

为株连于党政初萌,清乡未终儿遇害;

只落得亏老幼流落,安居无所我何辜。

[注]儿年才二十四岁,讵料庚午正月二十一日闻凶耗。

姜梦雄,名家恺,1907年4月出生,从小随父读书,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投笔从戎。1925年到王天培部当兵。1926年北伐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十团任副排长。年底随北伐军回到长阳,积极投入工农革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县交通员。1928年底,在县保卫团任军事教官。1929年长阳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时,姜任炮团团长。红六军在资丘失利后,他同黄超群、李步云一起,红建红六军第一师,任副师长。

1929年12月,第一师转战到五峰时,遭遇敌军伏击,姜梦雄率师殿后与敌血战,全师溃散。姜只身突围回到长阳,行至大堰白鹤岭时,被团防头子邓甲山带领的追兵逮捕。敌人要姜交出党组织及地下党员名单,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30年2月(农历正月二十一)在鸭子口英勇就义,年仅23岁。

“抱义愤竟不顾身”、“弃全家怎能瞑目”,两副挽联情绪激烈,用语沉痛,对“才廿四弱龄”的小儿子及二弟等五名亲人的遇害深表悲痛。在句式选用方面,第一副采用七五七句式,第二副采用八七句式,多用长分句,更适合表达沉郁悲壮的情感。这两副联在对仗方面,没有特别可称道之处,作者注重的是内容和情感。

哭室人余氏(其一)

聚处渺无期,谁知死别先分离,果酷病莫医,苦到六旬难面诀;

举家谁负担,为避战时成恨事,伤晚年内助,深悔一月才归来。

哭室人余氏(其二)

劳卿内助亘卅年,只为我频岁远馆,两次徙居,多亏得周男了女,今幸孙枝渐成,颇臻宽肠,恩缘遽分离,何忍黄泉路上去;

恨吾迟归逾一月,竟舍汝白发残躯,清瘦老伴,此后任东走西奔,即遂砚田生计,谁来挂念,薄命恸永诀,痴想南柯梦里逢。

[注]室人素勤而傲,自任子岁各烟,迁居桐坡,力田蓄茶,健持门户,惟率导两儿过宽,似少义方。近数年作事渐怠,讵去冬病作,家居不宁,遂过戚里静养。今正予避难走江口,往返四十日,纡道旋里,不获面诀,口偶言之,良用泪下。庚午三月二日伴梅居士记。

解读这两副挽联前,先交待一下写作背景。庚午年1930年,姜晴舫的老伴余氏时年六十一岁。小儿子姜梦雄遇害后,余氏悲痛难当,心力交瘁,距离姜梦雄遇害还不到一个月,余氏于2月28日含愤而逝。余氏去世时,姜晴舫因受株连正逃往枝江江口避难,一月后才知妻子病故。联中“为避战时成恨事”、“深悔一月才归来”、“恨吾迟归逾一月”,即言上述情况。

这两副挽妻联中,作者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有对妻子“内助亘卅年”、“苦到六旬”的褒赞和内疚,有对“清瘦老伴”“东走西奔”的爱怜,有对“聚处渺无期”的无奈,有“深悔一月才归来”的悔恨,有“恩缘遽分离”的不舍,更有“薄命恸永诀”的悲恸。

在对仗方面,“六旬”对“一月”,“卿”对“吾”,“卅年”对“一月”,“我”对“汝”,“路上”对“梦里”等,皆见工整。另外,第二副联中,“频岁远馆,两次徙居”与“白发残躯,清瘦老伴”,“周男了女”与“东走西奔”,两处分别使用了分句内自对。其中,“清”谐音“青”,与“白”相对,构成颜色对,使用了借对手法。

哭胞弟灼霆

惨冤岂今世,既家囊被搜,居庐被焚,甚至次男冢孙,又遭残戕,何弟也衰病伉俪,竟从弹雨捐生,最苦到万分,怪天公如斯愦愦;

衰季这下场,可殓无新履,葬无榇具,所存幼儿少女,均未婚嫁,留我已頽老精力,遽付向平故事,立心筹完善,愿冥漠谅此区区。

[注]名德晙,生光绪乙亥年,辛未九月二十日遇害,瘗定石坪上边。

姜晴舫的二弟姜灼霆,与姜梦雄同一年遇害。在姜梦雄遇害后,保卫团又把屠刀伸向了他的亲人。姜晴舫的二弟姜灼霆、弟媳李氏、侄儿姜家殿、还有一名侄孙,又先后被保卫团杀害。与此同时,保卫团还一把火烧了“姜万春”药号,姜家人赖以生存的药号,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这一年,姜家一共五口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上联“既家囊被搜,居庐被焚,甚至次男冢孙,又遭残戕,何弟也衰病伉俪,竟从弹雨捐生”,写的就是姜灼霆及其妻子、儿子、孙子等齐遭残戕的悲惨场面。

下联写的是姜灼霆等遇害后的凄凉景象。“殓无新履,葬无榇具”,要收敛连双新鞋都没有,要下葬却没有棺材。“所存幼儿少女,均未婚嫁”,侥幸存活的儿女,还没有婚嫁,父母双亡,今后谁来照管他们呢?“留我已頽老精力”,“我”这个年老体衰的老头子,面对变故却无能为力,“愿冥漠谅此区区”,但愿你们在阴间能够原谅“我”吧。

这副挽联较长,全联达98字,将悲痛融于悲惨场面和凄凉景象的铺排之中。两结句颇为委婉,表面上说怪苍天糊涂、谅老朽无能,实质上是对戕害革命志士的反动派的无情控诉。

此联对仗方面较为宽松,除了“次男冢孙”对“幼儿少女”比较工整外,其它地方没有特别值得称道之处。上联“家囊被搜,居庐被焚”,下联“殓无新履,葬无榇具”,两处分别使用了分句间自对。

哭坤儿(其一)

念儿抱病赴彝陵,长桑未遇,差幸纡道来馆,刚一月话流离,计身家,异地相逢补今世;

别我冒暑寓津口,扁舟甫归,那知鼻疣莫医,仅中年弃幼弱,丢衰老,满面恶疾应前生。

哭坤儿(其二)

命数果难知,恸儿半生勤劳,只落得酷病误药死;

家庭真不幸,留我六旬老朽,何又当卜夏丧明悲。

[注]儿邀李生品石,于五月九日赴宜昌医院治病,旋走朱长溪,就王医汉青诊脉,自六月十八日返里,过津洋口,再就周医,十二日仍乏效。即觅舟还里,复请李医,更无验。迨七月二十九日辰时遂弃举家,年四十有三。奈上有衰朽,下皆幼弱,全宅凄凉,门祚落伍,至此已极,呜呼恸哉!任申八月初六朱长溪客斋灯下挥泪草。

姜晴舫的大儿子姜家坤,因患鼻疣不治,于1932年7月29日病逝。此时距其小儿子姜梦雄遇害和妻子余氏病逝,年仅两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妻子和两个儿子相继离世,对于年届花甲的姜晴舫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苍天弄人,作者不由得感叹“命数果难知”。挽联撰于一周后的八月初六。

联中有两个词略作介绍。一是长桑,指战国时的名医长桑君。传说扁鹊与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谨,乃以禁方传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饮服,忽然不见。于是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遂以精通医术闻名当世。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二是子夏,指春秋末期卫国人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列“孔门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追封为魏侯。子夏因为儿子去世而哭瞎了眼睛。第二副联下联末分句使用了语典“子夏其子而丧其明”,该语出自《礼记》。

在对仗方面,“儿”对“我”,“彝陵”对“津口”,“月”对“年”,“今世”对“前生”,“半生”对“六旬”等,皆见工整。另外,第一副联中,“话流离,计身家”与“弃幼弱,丢衰老”,分别使用了分句内自对。

综合看下半部分挽联的形式,较上半部分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从分句数量上看,有两分句、三分句、四分句、六分句、八分句、九分句等。从分句字数上看,从三字句、四字句到八字句皆有,除《哭坤儿(其二)》外,末分句一律采用了七字句,收束沉着稳健。

从分句内平仄安排来看,多数分句格律和谐,符合律句格律,个别句子存在“三仄尾”(如“路上去”)和“三平尾”(如“才归来”)的情况,另有个别句子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未能平仄相反,如《哭室人余氏(其二)》以“何忍黄泉路上去”对“痴想南柯梦里逢”。考虑到这些挽联皆为悼至亲亲人,作品侧重点在于内容和情感,于挽联形式方面有所放宽或疏忽,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姜晴舫来说,恶梦并未就此结束。1943年5月,日本侵略军入侵长阳都镇湾时,数十名躲在山上的妇女不幸被日军发现。日军结队上山凌辱妇女发泄兽欲,不少妇女因恐受辱而投江自尽。这其中就包括姜晴舫的长媳刘氏和一名侄女。随后,姜晴舫幸存的三个孙子,有两个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一个死在外地,一个杳无音讯,从此下落不明。

姜晴舫一生,主要经历晚清、民国两个时代。他生活的时代,国家战事连绵,人民颠沛流离,也正是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姜晴舫平生教书育人,与世无争,但处于时代洪流中的渺小的个体,命运岂是自己可以把握和主宰的?不能不受到时代洪流的推动、裹挟和冲击。1949年,77岁的姜晴舫,迎来于新中国的诞生。他儿子为之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目睹,想来该是何等地欣慰啊。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年——1950年,姜晴舫在他生活了几十年的都镇湾老屋里,溘然长逝。

姜晴舫走了,留下了《昂松山人诗稿》和《伴梅山人联语随笔》两卷手抄本。幸运的是,手抄本虽历经辗转曲折,半个世纪后却得以重新面世,并被有关部门的有心人士整理成书。

姜晴舫和他挽联中的那些亲人们,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也应感到欣慰吧。

(2020年11月于长阳龙舟坪)

本文参考资料:

1.杨发兴《饱经患难的伴梅居士》;

2. 郑子华《姜晴舫先生小传》。

点下方'写留言'发表评论

(0)

相关推荐

  • 俞樾与曲园楹联

    苏州城内马医科(巷)西端有一处宅第园林,名曲园,占地2800平方米,有春在堂.乐知堂.小竹里馆.达斋.艮室等诸胜.这是清代经学大师俞樾的故居.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他生于 ...

  • 学用挽联致哀思

    江孔顺 这些年,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场面,或写或致悼词,或发言追念故人.凡写悼词,必附上一两副联,在哀婉中,提升悼念之情.不能出席葬礼的,就赶出一两副挽联,甚至嘱人赶制出挽幛送上,以示哀念. 今日忽闻 ...

  • 唐诗赏析:《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注释: 1.沉:沉沦. 2.分:情谊. 3.霍家 ...

  • 【荆楚联谭】姜晴舫哀挽联赏析(上)

    宜昌清末联家姜晴舫哀挽联赏析(上) 作者:曾祥科 前文介绍了宜昌清末联家姜晴舫的寿庆联,接下来再为读者介绍他的哀挽联. 姜晴舫的挽联大多情感真挚,即便是代他人所撰,也能设身处地站在挽者的角度,述事言情 ...

  • 【荆楚联谭】宜都杨守敬书院对联赏析

    宜都杨守敬书院对联赏析 作者:曾祥科 在清江.渔洋河与长江三水交汇的高坝洲库区,在宜都市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一座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书院,院内古木参天.修篁丛立.飞檐雕阁.曲廊回环,环境清幽雅致 ...

  • 【荆楚联谭】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荆 楚 联 谭 Double Ninth Festival 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作者:曾祥科 宜昌三游洞,位于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宜昌府志·山川>记载:"三游洞在府城西北二 ...

  • 【荆楚联谭】张家港古楹联拾贝

      作 者 简 介   何宏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理事,宜昌市作协会员,荆楚联坛新锐.    张家港古楹联拾贝    文/何宏江 庚子年下半年 ...

  • 【荆楚联谭】五峰深山藏绝对

    作者:周道云 在千姿百态的对联中,有一部分出句因为构思奇特或者无与伦比,而让人难以对出对句,这些"落单"的联句,称为"绝对".在偏僻的五峰深山中,就广为流传三比 ...

  • 【荆楚联谭】楹联中的襄阳●羊公祠

    琢玉庐主人 羊公祠或名羊侯祠.羊太傅祠,俗称羊公庙.祭祀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祠庙屡废屡建,清雍正末年,守道鲁之裕在羊公祠增祀杜预,遂称"羊杜二公祠",简称羊杜祠. 羊公祠位于襄阳城 ...

  • 【荆楚联谭】有感联如其人

    联品八拍 韵承一脉 有感联如其人 曹克定        联如其人是我读了许多对联作品之后的一点认识,这认识进一步支持了我说的"作品是写心胸的".这里就谈谈我读到的几副对联.     ...

  • 【荆楚联谭】 楹联中的襄阳——古隆中

    楹联中的襄阳之古隆中 琢玉庐主人 晋征南大将军杜预和武乡侯诸葛亮同时配祀文庙.武庙,在华夏历史上并无第三人.这二人与襄阳都有不解之缘,杜预在镇守襄阳时,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在襄阳形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判 ...

  • 【荆楚联谭】品读新锐之王洪

    Double Ninth Festival 品读新锐之王洪    曹克定   王洪先生的对联作品写得很智慧,不管是写人写物,都能悟出所题对象以外的许多道理,或借以引申,或借题发挥.这里就读读他的几副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