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谈苏东坡:一生都在学习的天才
◈ | 莫砺锋
苏轼号东坡,他是文学家,是艺术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今日,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走近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
一生都在学习的天才
作为一名文学家和艺术家,苏东坡是一个天才,这个大家都不否认。苏东坡在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都登峰造极。古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苏东坡的成功既在于他的天分,也在于他的踏实勤奋。苏东坡跟他的弟子说过一段话,他说:我年轻时候读书是这样读的,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到尾抄一遍,每次抄书用不同的字体,这次用楷书抄,下次用行书抄,一边抄原文,一边练书法。所以他从小是下苦功的。
苏东坡中年在黄州时,已经是闻名天下了,但是他仍在下苦功。在黄州当地有一名负责教育的官员,有一天他到苏东坡家访问,书童进去通报,过了很久苏东坡都没有出来,这在古代是失礼的,又过了很久,苏东坡才匆匆忙忙出来,出来以后就抱歉地说对不起,解释说他刚才在里面做功课,今天的功课没有做完。这个官员听了很不相信,他是名闻天下的苏东坡啊,怎么还要做功课?于是问他:你做什么功课呢?他说:我在抄《汉书》。官员又不相信了,《汉书》他可能都倒背如流了啊。苏东坡说:我已经是第三遍抄《汉书》了。《汉书》全文几十万字,他抄了三遍,所以他是下苦功的。
除了下苦功,苏东坡一生都在勤奋地思考,在接受新知识,他从不自满,而是一直都在补充自己。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一直在给自己充电,在接受新的知识,他学习的门类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
我们今天了解的苏东坡是文学家、艺术家,实际上,他在自然科学方面、在工程技术方面都非常努力。我们现在看《苏东坡全集》中有很多文章不是谈文学艺术,他有一篇文章专门谈怎么嫁接果树,他说把果树的两个枝条连在一起,涂上一种四川产的野生芋头的汁,这样嫁接的地方最容易存活,他还写过文章推广当时的新农具、当时的新稻种等等。
▲《前赤壁赋》苏轼 撰
平易近人的苏东坡
苏东坡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非常平易近人。很多人因为成就高,就变得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苏东坡不是这样,他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他始终以一颗坦诚的心跟人家相交,所以苏东坡从来不吝惜自己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才华,他很愿意为人家服务。比如说书法,当时人们非常愿意得到苏东坡的字,朝中所有的文官都有他的作品。
有一天黄庭坚跟一个人说:如果你想得到苏东坡的书法,我教你一个办法,我已经打听好了,苏东坡明天要到一个寺庙去玩,你事先做一番准备。这个人做了什么准备呢?第二天苏东坡到了寺庙门口一看,庙门口放了一张书桌,桌上铺了几张很好的宣纸,旁边有砚台,墨都磨好了,还有一支毛笔,他拿起来一看说这毛笔不错,于是他拿起来就写,写好以后这幅书法就归这个人了。所以要得到苏东坡的书法在当时很方便,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多,民间收藏的也非常多。
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州时,有一天审堂,衙门打开,原告和被告走进来。在古代,无论县衙门还是州衙门,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大门一定是打开的,老百姓不可以进来,但是可以在门外旁听。原告说去年冬天借了20贯钱给被告,一贯钱就是1000个铜钱串成一串,说好今年夏天还我,到了夏天他不还,请老爷作主叫他还钱,苏东坡就问这个被告:为什么借人家钱不还啊?被告说:不是我不还,我是还不上啊!小人家里是做扇子生意的,去年冬天我向他借了20贯钱当本钱,买了竹子,买了绢,准备到今年夏天卖了扇子以后还钱给他。没想到今年夏天杭州气候反常,天气不热大家不需要扇子了,扇子卖不掉,所以我的本钱就收不回来。我家里现在积压了很多很多的扇子。
苏东坡就为难了,按照法律你借钱到期要还的,但是按照人情他不是有意不还,他还不出来啊。苏东坡想来想去,他有办法了: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扇子吗?把你的扇子拿过来20把,我帮你卖。那个人听到以后赶紧跑回家抱来了扇子。苏东坡把20把扇子在桌子上一字铺开,拿起笔来开始写字画画,他写得很快,一会儿就写好了,他把扇子给被告,一把扇子卖一贯钱。大家一看是苏东坡亲自画的扇子拿出来卖,蜂拥而上,抢购一空,这个人就把钱还上了。苏东坡作为一个地方官,利用自己这方面的本领帮老百姓解了难。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再看一看普通人身份的苏东坡。苏东坡作为文学家、艺术家,他固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表现,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但是也许对我们启发意义更大的是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苏东坡,他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态度,更加了不起。
几乎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间,都会有顺境也有逆境。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许就是他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后人在讲到苏东坡面对逆境时,都强调一点豁达,无论受到什么打击,他都想得开,这点当然不错,但是比豁达更重要的是坚韧不拔。没有坚韧不拔作为基础是旷达不起来的。苏东坡对于自己从事的事业,对自己的信念,对自己的品行都充满信心,他坚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要坚持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比较积极乐观地对待种种苦难和打击。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生平遭遇的第一次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一次打击,他被以诽谤朝廷的罪名逮捕起来,在御史台的监狱里过得非常难,天天被逼供,苏东坡在御史台招供的话全部保存下来了,总共2万多字。透过文字我们都能看到他是怎么被逼供的,日夜不让他休息。苏东坡在御史台监狱里被折磨了130多天,但在狱中,他仍然坦坦荡荡,行为磊落。
苏东坡出狱以后先到黄州,后来到惠州,最后到儋州,受到这么多的打击,但他在委屈和打击面前,不悲观,不放弃,坚韧而旷达。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也能读到他的心情轨迹。比如说《后赤壁赋》,他写于寒冬腊月,他跟几个朋友到赤壁,几个朋友都留在船上,他一个人爬到赤壁山上,那么寒冷的夜晚,他一个人爬到赤壁山上去干什么?
《后赤壁赋》里写得很清楚,“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因为他的心情不好,他有一种孤独感,很多朋友怕被牵连都不跟他来往了,朝廷里的人还在继续迫害他,还在搜集他的罪证,他感到委屈、感到郁闷。但是苏东坡是怎么表现的呢?他没有从赤壁山上一跃而下,而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还写了一篇《后赤壁赋》,所以他在逆境中,用坚韧和旷达的态度来对付一切,以不变应万变,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他就无往而不胜。
尽管苏东坡的好诗好词不计其数,但是最想推荐给大家的,是他在黄州写的《定风波》。苏东坡到黄州以后生活困窘,因为那时候是罪官,收入很少,全家连佣人在内一共有二十几口人,他养活不了全家。他为什么会叫东坡居士?原因在于他在黄州东边的山坡上开荒,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水稻,用以养活全家,后来还在上面盖了几间房子,自称为东坡居士。第三年觉得田地不够用,养活不了全家,于是想到离黄州20里的地方去买一块稻田,他和几个朋友去买地,去的途中遇到风雨,没有买成,但是催生了那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说我平生经历过的风雨太多了,风雨总会过去的,他最后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任何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头看,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一切都归于平淡。
苏东坡在逆境中就是以这样一种人生态度走过的,当时的人都把海南岛看作鬼门关,十去九不回,流放到那里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但是苏东坡回来了。古人有记载,说苏东坡在归途中虽然面色如土,头发都脱掉了,但是精神上依然健康,依然谈笑风生。
多读读苏东坡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他的人生态度,那么尽管我们是芸芸众生,也会过得更加精彩,走得更加坚定,也许这正是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