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好评率不再统计“恶意”差评,开发者终于可以高枕无忧?
文/菲斯喵
对于开发者来说,Steam平台真是布满了“差评炸弹”,运营、定价以及言论方面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引爆差评炸弹的导火索,造成一连串负面效应。
眼看着“差评轰炸”对游戏产品和平台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大,V社再次坐不住了。
就在3月16日,V社宣布对评分体系进行调整,今后平台上与游戏产品无关的差评轰炸将会被系统识别,并从总评分的计算中移除出去,由此降低恶意差评带来的负面影响。
Steam关于调整评分系统的公告
V社在官方公告中指出,所谓差评轰炸,既是玩家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的大量差评,并且这些差评带有降低游戏分数的目的。关于跑题性质的差评轰炸,Steam则将其定义为:评论的主题与未来玩家购买游戏后的满意度无关。
针对跑题性的差评轰炸,V社举出了具体范例,比如由于DRM和EULA变更而引发的集中差评,便是属于异常情况之一。
“关于这两个问题以及类似的情况存在争议已久。但严格上来说,这些并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尽管有一部分玩家对此十分在意。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将其判定为跑题的差评轰炸。”
V社给出的理由是:“普通Steam玩家不太关心这类问题,而不包含这些评价的游戏分数往往更准确。”
Steam如何监控异常评价情况?
想要精准把握玩家的评价活动,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此,Steam上线了一款专门的监测工具,“尽可能识别平台上所有游戏的异常评价活动”。
这项工具只负责监测和汇报异常情况,无法分析一款游戏遭遇差评炸弹的具体原因。当Steam团队得到汇报后,会对此做出进一步调查。
“一旦我们的团队确定评价属于偏离主题的差评轰炸,我们将标记其所在的时间段并通知游戏开发者。随后,处于该时间段内的评价将从评分中移除。”
V社针对异常评价的处理办法在目前还比较粗暴,只要是在异常时间段内,即使是正常评价也不能生效。之所以搞一刀切,是因为对于官方而言,“要阅读每一篇评论是不现实的。”
不过,Steam也有自己的一番决策依据。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差评轰炸往往只是“暂时”现象,因此在移除一小部分被误伤的评价之后,整体评分反映出来的游戏品质还是相对准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判定无效的差评内容并不会被删除,所有评论将以默认隐藏的形式得到保留。如果Steam用户想要观看这部分评价,可以通过开关去除隐藏功能。
经过调整之后,差评轰炸对于游戏开发者的影响或许会随之降低,不过具体效果暂时还有待验证。另外,谁也不能保证被厂商惹怒的玩家,会不会选择其他发声渠道来宣泄不满。而在自媒体传播愈发不可控的今天,游戏厂商所背负的口碑压力来自多个平台。
因此,游戏厂商与开发者并不能因为Steam的新措施,就可以感到高枕无忧。
差评轰炸并不是Steam一家的课题
离我们最近一次的差评轰炸,就落在《隐形守护者》这款话题性产品上:因为更新延误、服务器故障、平台间存在差别等问题,激起玩家的强烈不满,导致一天内遭遇了3397条差评。
如果以Steam当前的评分标准来做判定,3397条差评内容恐怕均属于离题轰炸的范畴,将会从总评分中移除。不过,V社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不会对过往的异常评价进行干预。这对于原本好评率达到90%的《隐形守护者》来说,大小是个遗憾。
Steam平台并不是首次直面差评轰炸问题。早在2017年,V社便上线了“历史评分矩形图”,希望借此减少差评轰炸所引发的负面经济效应。从结果上来看,这项功能显然无法阻止玩家用差评来发泄情绪。那款因为撞名而躺枪的《Apex Construct》,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Steam评分机制中的缺陷。
一名Steam用户给《Apex Construct》留下的差评
但这不是Steam一家所要面对的课题与挑战,包括豆瓣、TapTap等,所有用户型社区都在经历着相同的考验,需要对过度自由的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作为平台方,TapTap社区一直坚持第三方立场,主张对玩家的评分不进行干预。不过,他们认为因运营失误造成的差评,对游戏的长期反馈并不公平。在2018年的12月初,创始人张乾就曾在公开信中表态,认为“炸服” 不是开发者自己的事,并希望在产品功能上能给开发者一定帮助。
玩家方面也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例如有一部分声音倡导更加精细的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内容做适当区分,由此起到疏导玩家情绪的作用,进而让产品本身获得更公正的评价。
不管怎么说,游戏本身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玩家的批评与建议,只是情绪化差评或许不是促进产品进步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认为写得好,不妨点个“好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