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展作者创作手记:我是怎样临帖的?

小编按:本篇为2019年第一届“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入展作者的临创手记和作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海哲临帖作品

魏海哲创作作品我平时对二王、《书谱》和米芾临习较多,尤其衷情于米芾,沉醉其手札的风墙阵马、沉着痛快。于是,我临作选择了《韩马帖》《新恩帖》《岁丰帖》《复官帖》《筐中帖》《陈揽帖》《值雨帖》七帖,打破原作固有模式、章法特点,通过增加字形大小、粗细虚实的对比,及字的断连流畅,以增加强烈的画面感。首先《韩马帖》整体较为安静,一笔多写,墨色自然变化,富有层次感与画面感,似剧幕缓缓开启。其次《新恩帖》《岁丰帖》《复官帖》渐渐骚动起来,增加字形大小、粗细对比,字势摆动,笔意畅达,轻松自然,画面感愈加强烈。“一言芾顿首再拜”一气呵成,颇有一泄千里之势。“景文隰公阁下”遵照原帖,厚重大气,可谓字眼,极具视觉冲击力。《陈揽帖》处理较为安静,在磅礴气势后作以短暂呼吸,蓄势待发。到了《值雨帖》,完全放纵起来,尽情舞动,放浪形骸,似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一块面留下大大的空白,让飞扬的思绪渐渐着陆,让灼热的空气瞬间凝聚。落款寥寥数字,归于平静。

黄子麟临帖作品

黄子麟创作作品我的临摹作品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此次临摹的初衷有二:一是力求还原字帖中每一个字背后真正的结字规律,而不是其表面的一些直观感受。二是通过反复临摹和思考,更深层次地领悟原帖的精神。首先在结构章法方面,传统认识上人们对“苏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扁”“左低右高”“横细竖粗”等。而要真正深入其骨髓,则需要透过表面看到内在的原理。此帖不同于苏轼其他手札,在字形字组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动。于是我以此为出发点,将其扁势和长势的字进行比较,将线条整体粗壮和传统意义上横细竖粗的字进行比较。章法上,将手卷改为竖幅大字,这就需要对整体章法重新塑造。比如“年”“中”“苇”“纸”等字,在原帖中都是以长笔划为主笔出现,在临写时如何体现主次关系。再如“萧”“暗”“春江欲”“破灶”“途穷”等大字的处理,如何既能做到凸显,又能与周围小字和谐。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其次是在气韵表达方面,黄庭坚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竿竿,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可见学好书法,除去其字势结构以外,如能做到韵味悠长,还需多做字外功夫,“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这些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深思明辨笃行的。

(0)

相关推荐